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渐变”衔接: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策略探索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渐变”衔接: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策略探索

摘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发展的连续性,注重幼小科学衔接,大班下学期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本文对渐变式衔接帮助幼儿激发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技能等策略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学习生活。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大班幼儿 学习习惯 习惯养成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平稳过渡到小学、建立学习的基础,还可以培养学习兴趣,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获得学习技能。如何平稳、有序、渐变衔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渐变”的环境衔接,激发主动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自主性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内部动机

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选择是创设自主性学习环境的关键。在班级环境中设立丰富多样的学习区域,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多样化的游戏材料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当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时,会产生学习兴趣,坚持学习过程,创造学习可能。以大班科学区为例,自主性学习材料包括:各种实验材料,如透明容器、实验器具、安全眼镜、试剂等,这些材料可以让幼儿亲自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索各种科学现象。各种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幼儿更仔细地观察和研究不同的事物。各种模型和图表,如地球仪、人体模型、植物生长图表等,通过观察和操作这些模型和图表,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获得科学经验。同时,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探索和实践来获得经验,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环境隐含挑战性任务,支持深入思考

了解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是为他们准备环境、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的第一步。观察幼儿的行为和表现,一对一倾听了解感兴趣的主题和领域。基于这些信息,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区域材料的难度,布置符合幼儿能力水平的任务,任务包括绘本阅读、科探实验、艺术创作等多种形式,既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能够激发幼儿的深思。

设计一些探索性的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同时为幼儿提供相关的资源和参考资料,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和扩展知识。如在STEAM区中,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装置,尝试自己设计和制作简单的电路、机械装置或者模型,幼儿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从中学习并理解科学原理。或组织STEAM主题的小组活动,设立一个小型建筑工作坊,提供各种建筑积木和材料,让幼儿们分组设计和建造自己喜欢的城市模型,他们需要思考如何合理规划城市中的建筑,将生活中见到的学校、医院、商场、小区等放进自己的城市。如何运用科学和技术知识来解决城市马路如何铺设,人们如何进城和出城等问题。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制定个性化学习情境,满足不同个体需求

了解每个幼儿的学习差异,如学习风格、学习节奏、兴趣和能力水平等,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帮助幼儿克服难点,提高效果。在制定个性化学习情境之前,根据兴趣和能力水平将幼儿分组,通过互相合作和学习,幼儿可以在小组情境中先行自发学习,观察幼儿在小组中的反应,及时提供帮助,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指导,活动结束后与有困难的幼儿一起单独总结回顾,了解困难点,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任务,或者提供一些学习选项,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同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幼儿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和任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二、“渐变”的行为衔接,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一)学习用具管理助力自我管理

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开始接触更多的学习用具,如文具、书籍、作业本等,良好的学习用具管理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大班幼儿通过学习用具管理可以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帮助幼儿实现自我管理的方法:

第一,设立学习用具专属区域。为每个幼儿设立一个专属的学习用具存放区域,如存放柜或抽屉。让幼儿明确自己的学习用具放置位置,帮助他们养成整理和归纳的习惯。第二,教授整理和归类的技巧。教导幼儿学习用具整理和归类的技巧。如将勾线笔和直尺放在一个盒子里,把每天的游戏计划纸叠好放在文件夹里等。通过这些技巧,幼儿能够更加有序地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具。第三,制定学习用具使用规则。与幼儿一起制定学习用具使用的规则,如每次使用直尺、卷尺、勾线笔后要及时放回原处。让幼儿明确使用学习用具的责任和义务,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第四,提供示范和引导。在幼儿开始管理学习用具时,给予他们示范和引导。如展示如何正确地收拾自己的个人物品柜,如何整理自己的游戏计划册等。通过示范和引导,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用具管理的技巧。第五,给予正面激励和肯定。及时给予幼儿正面回应,鼓励他们管理学习用具的努力和进步。如表扬幼儿成功整理书包或归类纸张的行为。通过正面的激励和肯定,幼儿能够更加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具。

(二)学习姿势培养助力健康习惯

良好的姿势准备不仅体现一个人的仪容仪表,也有助于骨骼健康、身高增长。幼小衔接阶段主要的姿势有坐姿、站姿、握笔姿势。正确的坐姿讲究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正确的站姿包括身体正、手打直、重心稳等,正确的握笔姿势包括笔杆落口、拳心空空、手腕放松等。幼小衔接可以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发现幼儿姿势上的不足进行补充示范和指导。同时鼓励休息,让孩子们可以适时休息和放松身体,进行适量的运动,以保持身体的活力和灵活性。

(三)表征记录助力每日总结反思

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使用“日记本”记录一天的生活。他们可以画出自己玩的游戏或学到的东西,还可以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一些有趣的事情,如今天看了几本书、喝了几杯牛奶,或者进行了几次大笑。这样的记录方法不仅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活习惯,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整理和分析能力。在日记中,他们可以画下自己经历的游戏、活动项目,或者对某个活动的感受和想法。通过画面的表达,幼儿们可以更好地记录下自己的情绪和思考过程。在回顾一天的生活时,孩子们可以思考自己在游戏、学习或与他人交往中的表现,以及自己是否有进步或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自我反思,幼儿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素养。此外,使用“日记本”还可以帮助幼儿培养时间管理意识。当孩子们习惯每天记录自己的生活时,他们会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和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他们可以通过记录时间表和完成任务的进度来提醒自己,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三、“渐变”的方式衔接,养成良好的学习技能

(一)在游戏中培养学习品质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培养幼儿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等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媒介。游戏难度既适合现有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大班幼儿喜欢承担任务、接受挑战,适当难度的游戏能吸引幼儿主动钻研,不断尝试。游戏前设定明确的游戏目标,让幼儿做游戏计划,帮助幼儿明确他们需要完成的任务。同时帮助幼儿明确游戏规则和要求,提供必要的指导,避免混乱和分心,使其更加专注地参与游戏。

幼儿的游戏是由一个个相互关联的细节组成的。如游戏的各个环节中幼儿的行为,游戏中教师的某些言行等。我们应该发现这些细节对培养学习品质的价值,并进一步利用好这些细节。不管什么游戏,都有一定的过程、环节。在游戏的初始阶段,幼儿通常面临玩什么、怎么玩、在哪里玩、和谁玩这些问题,这正是培养幼儿主动性、计划性的重要时机。在游戏的持续开展阶段,幼儿如何与他人互动,如何面对问题,如何产生新想法等,也关系到学习品质的培养。在游戏的结束环节,幼儿对玩具、场地的收拾、整理,对自己游戏行为的思考,对他人游戏行为的解释等,也是培养学习品质的重要方面。

(二)在任务中学会有计划地做事

大班幼儿对时间的感知主要是通过熟悉的生活和活动来形成的。因此,在培养幼儿的计划能力时,要从幼儿熟悉的有规律的事件开始,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的顺序和规律性。

第一,具体化计划。确保计划的内容具体明确,并将其细化成每个步骤或任务。例如幼儿计划一天要怎样度过,势必要将一天中的各个时间段细分出来,对各个环节做计划。第二,可测量任务。确保计划中的任务有可测量的标准,这样可以帮助幼儿衡量自己的进步和成果。如果计划是每天学习练习跳绳,可以明确目标是每天跳绳50下。通过记录每天的跳绳次数,幼儿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并激发积极性和自信心。第三,可达成任务。确保计划中的任务是幼儿能够实现的。与幼儿一起制定可以达到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它们符合幼儿的能力和兴趣。如对于阅读绘本的计划,可以根据幼儿的阅读水平和注意力,设定每天阅读3-5页的小目标,这样幼儿就能够轻松达到,并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第四,时间节点。确保每个计划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给幼儿设定一定的时间限制,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如每天什么时间段需要完成怎样的任务,这样幼儿就知道自己需要在什么时间之前完成任务。

(三)在练习中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第一,建立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需要激发大班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设计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如使用多媒体教具、游戏化学习或实践性的活动,让幼儿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满足。同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奖励,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学习态度。第二,教授学习方法和策略。我们需要教授大班幼儿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例如,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如何组织学习材料、如何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等。可以通过示范、解释和练习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这些学习方法和策略。同时,鼓励幼儿在粗浅的学习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提供反馈和评估。教师需要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估,帮助大班幼儿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通过正面的反馈和具体的建议,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和改进。同时,可以定期进行评估,检查幼儿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和策略,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和辅导。

(四)在探究中尝试自主学习和意义建构

第一,提供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好奇心。这些问题和情境应该能够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如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幼儿思考如何解决,或者给出一个情境,让幼儿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关系。第二,提供资源和工具。为了帮助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和意义建构,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资源和工具。这些资源可以是书籍、图片、实物模型等,用于提供背景知识和引导幼儿的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工具,如观察表、实验器材等,帮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从而深入理解和建构知识。第三,鼓励合作与分享。在探究活动中通过与同伴合作,幼儿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同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并且可以从其他幼儿的分享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思考。第四,提供反馈和引导。在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和意义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引导。通过观察幼儿的学习表现,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幼儿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建构知识。重要的是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和空间,同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五)在沟通中同步教育效果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是孩子学习成功的关键。家长可以与教师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需要,与教师共同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并互相支持和配合。定期参加家长会和家长培训,获取更多关于幼小衔接和学习支持的信息。

四、结语

在幼小衔接文件出台的背景下,小学、幼儿园、家长对“幼小衔接”的理解更倾向于科学,关注点已经不再只关注“学习技能”,而开始重视“幼小衔接的习惯养成”,如计划性、坚持性、独立完成任务等。幼儿园应与家长合力,创造条件,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渐进衔接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赋能在笔尖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渐变”衔接: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策略探索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