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初秋之“趣”——小班户外“野趣”自主游戏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一、活动背景

由夏入秋,秋游、露营等活动备受幼儿和家长的喜爱。有的幼儿表示想在幼儿园里开展秋天野外活动,和同伴一起感受其中的乐趣。教师根据多数幼儿的意愿,决定在初秋开展“野趣”活动。

二、活动过程

(一)“趣”探索——“滑草”游戏的诞生

一次户外“野趣”活动中,小福拿来了一个大的海绵圈,把它像游泳圈一样套在身上,爬上土坡。只见他爬上土坡后,坐在圈里开始向下滑行。他的这一举动,成功地吸引了同伴的注意。他们发现小福的下滑速度比较慢,就在后面推着小福往下滑。在同伴的帮助下,小福从土坡上顺利地滑了下来。有了小福的成功经验,更多的幼儿加入了滑行的队伍。单人滑、双人滑,幼儿探索着不同的“滑草”方式。在滑行速度较慢时,汤圆和川川拿着手中的PVC管子,模仿划船的样子努力向下滑。

这时,川川提议:“坐在垫子上向下滑,速度会更快!”于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新材料——攀爬垫。在土坡上准备好垫子后,川川兴致勃勃地开始探索。这一次,川川没有借助任何工具就从土坡上滑下来了。川川兴奋地说:“哇!我滑得好快!”

分享环节,教师鼓励幼儿分享今天的创意玩法。

教师:小福,你今天是坐着什么工具滑下土坡的呀?

小福:我的海绵圈。冬天滑雪的时候就会用到,可以自己拖着上去,然后滑下来。

笑笑:对,我也玩过,可以一个人滑,也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滑。

小福:而且,要在陡的那边滑,那样速度更快!

汤圆:对,不行还可以用个管子帮忙,像划船那样。

川川:我还在垫子上滑了,那样也很快。

芯雨:为什么陡的那面更快?

……

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自己的感受与困惑。

幼儿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体育器材——海绵圈,模仿着冬天滑雪的样子,玩“滑草”游戏。幼儿不仅能够创造性地找到替代物品,而且能将已有的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有效地提升了游戏的趣味性。

从幼儿的系列探究和体验(单人滑—双人滑—同伴助力—PVC管助力—创造性地使用攀爬垫滑)中,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创新玩法的能力以及不断提升的游戏水平,这充分证明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游戏过程中,当川川想探索更快的下滑速度时,教师追随幼儿的需要,及时提供幼儿所需的攀爬垫,保证幼儿探索的顺利进行。投放的新材料,不仅推动了幼儿游戏的发展,同时也帮助幼儿获得了新的体验。

游戏中,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多次体验,感受不同坡度下滑的速度,发现陡坡的下滑速度更快。幼儿已经初步感知和理解了坡度对速度的影响。

通过观察与分析,教师了解到幼儿对于为什么从陡坡一面滑下来会更快这一问题产生了疑问,于是生成了活动“为什么陡坡下滑得更快?”,鼓励幼儿充分猜想后,引导幼儿借助泡沫积木和小桌子展开实验,通过不断调整桌子的坡度,观察泡沫积木下滑速度的变化。最终,他们在操作中发现:坡度越大,同一物体下滑的速度就越快。

幼儿不仅仅在幼儿园探索坡度对速度的影响,还将这一探索带到了生活中。部分家长反映:幼儿在家中和家长一起查阅资料,了解“斜坡的力量”,并在户外爬山的时候观察小球在各种斜坡上的滚动情况。

(二)“趣”露营——“我们需要一个帐篷”

一天,玩累了的幼儿,开始找地方休息。汤圆说:“老师,我们需要一个帐篷。”教师回应:“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来做帐篷呢?”幼儿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树枝。”“积木。”“垫子。”……究竟可以用什么做帐篷呢?

幼儿开始寻找材料并尝试制作。汤圆选择了之前玩的攀爬垫,尝试将攀爬垫立起来,形成三角形,然后钻了进去,说:“我的帐篷搭好啦!”其他幼儿也纷纷钻进汤圆搭好的“帐篷”。但是,由于垫子和地面的摩擦力较小,不久垫子就倒塌了。汤圆再一次将垫子立起来,但又失败了。汤圆有些着急地说:“我的垫子总是倒,怎么办?”一旁的笑笑听到后赶忙跑来帮忙。教师说:“怎样能让垫子更稳定呢?”笑笑:“可以加固,就像这样夹起来。”她一边说着一边比画着。教师问:“什么材料可以用来加固垫子呢?”汤圆说:“重一点的东西就行,我觉得轮胎就行!”于是汤圆搬来了轮胎,开始加固他的“帐篷”。他将垫子立成三角形后选择轮胎进行支撑,左侧一个、右侧一个。观察后,他选择继续加固,又在左右两侧各增加了一个轮胎。用左右对称的方式先后进行两次加固后,汤圆的“帐篷”更加稳定了。

随着中午时间的临近,太阳光也愈发刺眼。汤圆说:“有点儿刺眼,我得弄个门帘!”他将窗帘搭在了“帐篷”上,“门帘”就这样形成了。搭好“帐篷”后,幼儿开始忙着“野炊”,还有的幼儿拿来了垫子,想要在里面睡上一觉。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面对幼儿提出的“我们需要一个帐篷”这一需求,并没有直接提供材料,而是将问题抛给幼儿,通过提问“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来做帐篷呢?”,鼓励幼儿自主寻找材料,解决游戏中的需求。

面对“帐篷”倒塌,幼儿产生了焦急的情绪。教师通过与幼儿互动,在稳定幼儿情绪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厘清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支持幼儿与同伴商讨这一问题,借助同伴的力量获得新的经验,以解决当前的问题。最终,幼儿在交谈中,找到了解决“帐篷”不稳定的方法,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自我认同和成就感。

(三)“趣”野餐——“野餐”活动开始啦!

“帐篷”搭建好后,幼儿开始三五成群地拿上野餐垫,寻找自己心仪的位置准备“野餐”。齐齐和芯雨拿着小竹筐,装满了他们需要的“食物”和“餐具”,在野餐垫上“吃”了起来:“给,这是草莓味的冰激凌,你尝尝!”芯雨拿起了一个粉色的海洋球放在纸杯里当成草莓冰激凌,递给齐齐。“嗯,真好吃!”齐齐边“吃”边说着。

安安和笑笑的“野外烧烤”更热闹。他们把纸箱当作炉子,把烧烤架架在了纸箱上,然后把彩色的塑料积木铺在了上面,模仿着烧烤师傅的样子不停地“翻烤”,周围也不乏等待的“食客”们。

游戏中,幼儿出现了新的游戏主题——野餐,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游戏角色——烧烤师傅。幼儿开始用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的表象重新组合,同时将已有经验迁移到游戏中,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幼儿还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将纸箱当作烧烤炉子、将彩色积木当作食物、将粉色海洋球和纸杯的创意组合当作草莓冰激凌。游戏提升了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开始随着情境的需要,创造性地寻找替代物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分享交流环节,教师和幼儿通过观看照片和录像,共同回顾了游戏过程。教师询问幼儿对材料的进一步需求。笑笑说:“我的烧烤架上的食物不太够,我需要更多的食物。”教师问:“你还需要哪些食物?”笑笑回答:“肉串、蔬菜、小面包……”教师追问:“可以从哪里获得这些食物呢?”小美说:“我觉得我们可以自己做,可以用黏土做。”于是,幼儿开始动手制作他们所需的“食物”——“肉丸”“蔬菜”“饺子”“蛋糕”……他们的“食物”变得越来越丰富。

三、活动反思

(一)源于生活的“野趣”游戏,丰富了幼儿的经验

首先,幼儿不仅能按照自己的游戏意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还能与同伴协商确定主题。从最初的“滑草”到搭建“帐篷”,再到之后的“野餐”“野外烧烤”,每一个主题的生成和推进都是幼儿的自主行为。

其次,“烧烤师傅”这一角色无疑是在幼儿推进游戏情节的过程中产生的。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将生活经验进行有效的迁移,搭炉灶、支烤架、翻烤食物等一系列动作,都说明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准确地理解角色职责,并表现角色特点。

最后,游戏中幼儿能创造性地选择和使用材料。幼儿用垫子做滑梯和帐篷、用彩色塑料积木做食物、用PVC管做助力棒、用粉色海洋球和纸杯的创意组合做草莓冰激凌等。幼儿已具备一定的以物代物的能力,而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低结构材料给予了幼儿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对于新材料——窗帘的使用,教师进行了记录和汇总(参见表1),发现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创造性地使用材料。

初秋之“趣”——小班户外“野趣”自主游戏-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二)游戏情境化的语言表达,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幼儿在游戏中能充分运用相关角色的语言,推动游戏的发展。其一,幼儿用语言向同伴传达替代物所表达的意思,例如芯雨把海洋球放在纸杯里递给齐齐,然后说:“给,这是草莓味的冰激凌,你尝尝!”其二,幼儿能使用语言来沟通一个物品或动作所代表的意思,例如在“烧烤”时,汤圆拿着手中的彩色积木说:“这是烤蔬菜。”其三,幼儿能够用语言创造一个新的游戏情节,例如齐齐端着甜甜圈说:“甜甜圈5元钱1个。”

(三)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提升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所有的幼儿基本都具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部分幼儿能尝试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例如幼儿在爬土坡时能够互相帮助,先上去的幼儿会帮忙拽绳子拉后面的幼儿上土坡;在收玩具时,多数幼儿能够帮忙搬运相对笨重的轮胎;在海绵圈材料的数量不能满足全班幼儿的需要时,部分幼儿不再一味地争抢,而懂得用协商和轮流的方式来解决材料不足的问题。

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幼儿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群体意识。他们的游戏行为也逐渐从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向合作游戏过渡。同时,幼儿能够积极尝试使用一定的交往策略来解决问题,可见幼儿的交往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赋能在笔尖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初秋之“趣”——小班户外“野趣”自主游戏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