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儿童立场,倾听彼此,双向奔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儿童立场,倾听彼此,双向奔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

摘要:我国当前幼小衔接已经发展到多元利益相关者主体责任时期,衔接从单向到双向再到多元主体的发展。我园在园校家三位一体的协同背景下,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以终身教育的思想为理论基础,引入同一社区的概念,关注儿童在幼小衔接过程的三个最密切的小系统家庭、幼儿园和小学,并通过三方共同探索幼小衔接的影响因素,形成幼小衔接的园、校、家庭“三联”同行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幼小衔接工作,为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

我国当前幼小衔接已经发展到多元利益相关者主体责任时期,衔接从单向到双向再到多元主体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滋生众多衔接问题,国家与教育各方持续不断地努力解决。从2011年开始,教育部先后5次发布关于治理幼儿园小学化的文件通知,但是,政策文本的制定并不代表政策价值的生成和政策目标的达成,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政策执行的整个动态过程。

随着2022年幼小衔接宣传月“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主题活动的开展,在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和推动下,幼儿园和学校大力开展关于幼小衔接的学习培训和教研活动。我园在园校家三位一体的协同背景下,转变思想统一认识,认真落实科学幼小衔接文件精神,使幼、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有效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幼儿终身教育奠基。

一、明概念,构建“三位一体”新愿景

(一)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是指“三同、三共”,三同是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目标同步,家园校衔接理念同步,幼儿园三年课程内容与入学准备同步;三共是共商高效率合作方法,共研高水平教学模式,共建高质量衔接共同体;从而构建家园校三位一体的幼小衔接模式,促进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形成。

(二)同一社区:

“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以生态学和终身教育的思想为理论基础,引入同一社区的概念,关注儿童在幼小衔接过程的三个最密切的小系统家庭、幼儿园和小学,并通过三方共同探索幼小衔接的影响因素,结合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的目标和要求,设计、制定合适的系统的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方案,在幼儿园实施。

(三)关注成人的思想准备:

由于成人对儿童入学准备方面的认识是影响儿童向学校过渡的重要方面,所以了解他们认为哪些方面是影响学生良好的学校适应的重要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成人的这些观念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儿童在学校的成功都会有深远的影响。儿童入学的准备也可以说是教师成人先行准备。开展围绕幼小衔接话题的小学一年级教师与幼儿园大班教师的对话、家长与教师的对话,在交流各自思想基础上达成大方向一致的共识。

二、前准备,拉近“幼小衔接”心距离

(一)家长:向前一步,携手共育

1. 初见.新生家长会。

在新生家长会介绍中,介绍幼儿园课程框架和幼儿发展目标,介绍幼小衔接在三个年龄段的融入和每个年龄段幼小衔接的侧重点,让家长和幼儿园“同频共振”,避免家长关于幼小衔接的紧张和焦虑,让幼小衔接“自然而然”的发生。

2. 成长.大班家长会。

大班新学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四个准备”的落实,通过每月主题活动推进,每周家庭教育指导,幼儿园游戏观摩,一日生活渗透等,让家长感受幼儿在生活学习中的成长,共同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3. 陪伴.从家到小学。

在大班下期开展“我要上小学啦”主题活动中,通过让家长带孩子走一走从家到小学的路线,画从家到小学的路线图,让家长具体参与到幼小衔接活动中来,实现三位一体衔接。

案例1.从家到小学有多远

要上小学的小朋友已经和爸爸妈妈去看过小学在哪里,那么我们要走哪条路线才能又快又安全的上学呢?孩子们前一段时间画过了应急疏散地图、幼儿园平面图、幼儿园户外游戏资源地图,画从家到小学的路线图有一定的基础,于是关于“从家到小学有多远”的亲子路线图绘制之旅开始了。

家长带着孩子们通过“百度地图”截屏看路线,实际走路线现场观察和记录等方式,绘制了“上小学”路线图。有的孩子还对路线图进行了“装修”,孩子们在标识物上还增加了相对应的店铺文字,并且路线图中的“经过点”与现实路线相符,甚至在图中可以看出“平面图”的特征。

儿童立场,倾听彼此,双向奔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图1.从家到小学的路线图

分析:“从家到小学有多远”活动,紧扣“四个准备”下的“身心准备”“学习准备”作为发展目标来进行理论及实践指导,在身心准备中的向往入学、动作协调(通过设计路线图,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得到了发展;在生活准备中的安全防护(能自觉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有自我保护意识)也得到了发展。同时,让家长充分参与到幼小衔接活动当中来,通过陪伴孩子感知、探索、表征这样一个过程,感受孩子的学习方式,更好的理解与支持科学幼小衔接活动。

(二)校园:靠近一步,双向共融

1. 研读要点,心中有纲

一是共建衔接机制,实现课程衔接一致,幼儿园和小学联合共建,着重考虑学前最后一年和小学第一年的课程连贯性。二是共读衔接文件,幼小师资共同体通过专家解读和教师研读,深入学习《意见》《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及《小学入学适应指导要点》,领会《意见》精神,明确目标要求。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双方携手,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全方面为儿童搭建好过渡的阶梯。三是共行联合教研,综合考虑该阶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通过联合教研,采取逐步过渡、相互衔接的教育模式。学校和幼儿园将幼小衔接纳入年度教研计划,建立幼小衔接专题教研组,根据实践需要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组织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围绕儿童发展、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实践中的关键问题。

2. 倾听儿童,眼中有人

(1)马赛克法,了解儿童。通过“一看、二查、三访”的方式,精确把握幼小衔接的问题“命脉”,明确努力方向,为后续开展幼小衔接奠定基调。一“看”:组织毕业班教师进小学看望已经毕业的孩子,近距离观察他们进入小学后的发展变化与适应情况。二“查”:一是制订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小学教师三个不同版本的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情况及出现的问题;二是制定大班幼儿、家长、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大班入学准备开展情况。三“访”:组织骨干教师走进小学,与小学教师展开现场访谈,交流并研讨入学适应问题。

(2)链接指南,研读目标。将《入学准备》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一对应,将入学准备分解到每个年龄段实施,融入到幼儿园园本课程当中去。

儿童立场,倾听彼此,双向奔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图2.青台山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发展目标年龄段分解

三、大课程,搭建“幼小衔接”新桥梁

(一)纵向架构,长程推进

将有效衔接四个准备的内容,与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进行融合,纵向架构幼小衔接课程,将入学准备贯彻到幼儿园三年学习生活全过程。以幼儿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习惯、任务与规则意识为基本主题,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园本课程开发,并纳入全园课程体系。

儿童立场,倾听彼此,双向奔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表1.青台山幼儿园“和.悦”成长主题一览表(节选)

(二)节点着力,重点实施

1. 主题实施

在大班下期,我们将“完整儿童活动课程”里的主题“我上小学啦”园本化实施,开展了“我上小学啦成长三部曲”主题活动。通过问题驱动、深入探究、解决问题、表征分享的项目式学习模式,让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和向往,活动中真正从儿童立场出发,通过“成长一部曲——畅想小学”引发孩子探索小学的欲望;“成长二步曲——探秘小学”实地了解小学,培养幼儿乐于观察和勇于探究,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为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而自豪;“成长三部曲——走向小学”通过掌握小学生活的必备能力,培养自信、合作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让幼小衔接自然发生,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儿童立场,倾听彼此,双向奔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图3.我上小学啦主题活动活动路线图

2. 全日渗透。将入学准备指导要点与《成都市由于一日活动保教常规操作手册》对比,将入学准备要点融入到大班一日生活全过程。

儿童立场,倾听彼此,双向奔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表2.青台山幼儿园大班一日常规管理指导手册(节选)

儿童立场,倾听彼此,双向奔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图4.幼儿园大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渗透要点

四、全过程,夯实“幼小衔接”馨通道

(一)身心准备,探秘小学校

案例3:探秘小学之旅

睿睿:我想知道小学的书包里有些什么东西?

桐桐:我想知道小学的作业多不多?

杰杰:我想知道小学的教室是什么样子的?

萱萱:我想知道小学是怎么上课的?

老师:我们有这么多需要参观了解的,怎么样才能不忘记,能够全部了解到呢?

天天:我们需要来计划去小学要了解些什么?还需要分工。

兰兰:我们还需要画去小学的路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验是发展的基础,好奇是探究的动力,而真实世界的社会教育能够更好地回应孩子的兴趣、经验和好奇。孩子们通过“儿童会议”决定来一场“探秘小学”之旅,走进小学校园,让孩子在真实的环境中去发现、思考、行动,在亲身体验和直接感知中感受多彩的小学生活。通过对幼儿作品的分析,得出幼儿关于小学想要了解的内容的占比情况,于是开启了我们的探秘小学之旅,根据幼儿需求重点观察小学的课堂、参观小学环境、了解小学生的作息等几项内容。

1.探秘小学准备

孩子们商量着去小学看一看,问一问小学的哥哥姐姐,这样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了。在走进小学前,孩子们把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汇总,制作成采访提纲,开启了“走进小学,对话成长”之旅。

儿童立场,倾听彼此,双向奔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图5.走进小学分组采访计划

儿童立场,倾听彼此,双向奔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图6.走进小学调查表和路线图

2.参观小学校园

在小学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参观小学校园,体验小学课堂,与小学老师亲密互动,与小学的哥哥姐姐对话交流。在参观小学、体验小学课堂、与小学老师互动以及对话小学生的过程中,孩子们积累了大量关于小学生活的经验,他们了解了小学的环境、功能室、课堂活动,了解了小学的午休、饮水、游戏时间等问题,还知道了小学的作业并不会太多,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做作业的时候专心,一会儿就能做完,也感受到了小学老师的和蔼可亲,但这些信息是零散的,需要进行梳理,孩子们对小学生活才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儿童立场,倾听彼此,双向奔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图7.参观小学校园活动

儿童立场,倾听彼此,双向奔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图8.小记者采访哥哥姐姐

                图8.心中的小学和实际参观小学的对比

对小学生活有了多方位的了解后,老师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完成《幼儿园与小学生活对照表》,然后再通过集中交流、汇总、梳理,形成“幼儿园vs小学”集合图。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原来幼儿园与小学有很多不同之处,也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小学和幼儿园都要升国旗,小学和幼儿园都有值日生,小学和幼儿园都要做操、跳绳、玩游戏。通过集合图的梳理和呈现,这让幼儿对小学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儿童立场,倾听彼此,双向奔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图9.幼儿园与小学生活对照表

儿童立场,倾听彼此,双向奔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图1 0.幼儿园vs小学集合图

3. 我有哪些担忧

孩子们在参观小学后,畅谈自己对小学的印象,围绕“对于小学生活,我担心……”表达自己对即将进入小学的担忧。

瑞瑞:我担心上小学了书包会丢,因为书包里有很多重要的东西;

萱萱:我担心上小学迟到,老师罚我站在外面;

小雅:我担心上课的时候我想上厕所怎么办?

儿童立场,倾听彼此,双向奔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图1 1.上小学我还有哪些担忧

针对担心的问题,老师们从儿童视角出发,倾听孩子们的想法,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家都来出主意、想办法,最后梳理出了很多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来看看孩子们针对都比较担心的“上学迟到”这个问题,找到的解决办法吧。

文文:早睡早起,早上起床速度快一点就不会迟到。

睿睿:睡觉前调好闹钟,准备好第二天用的东西,这样早上就不用去到处翻找东西,浪费时间了。

小雅:把闹钟调早一点,前一天晚上把书包、水杯提前准备好,晚上要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和裤子,这样就不会迟到了。

兰兰:早睡早起,晚上要把明天需要的东西准备好,还要调好闹钟,最重要的是晚上睡觉前要把第二天穿的衣服、裤子、鞋子摆放好,第二天起床就可以直接穿,这样就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就不会迟到。

儿童立场,倾听彼此,双向奔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幼师课件网第15张图片

                                      图1 2.与迟到说再见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要上小学啦已经渗透进了幼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自主游戏中,他们在建构区自主搭建心中的小学,在美工区制作小学沙盘,在阅读区阅读与小学有关的书籍。在孩子眼中,小学有漂亮的教学楼;有宽敞明亮的教室;还有戴着红领巾非常神气的哥哥姐姐,这些都让他们逐步产生了对小学生活的憧憬。

儿童立场,倾听彼此,双向奔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幼师课件网第16张图片

                        图1 3.户外建构搭建青台山小学

分析:教师支持孩子们把自己对于参观小学的准备:想参观小学的位置、参观前要准备的参观物品、参观时需要的注意的问题、自己想要采访的对对象甚至是参观时候要做到的礼仪,用绘画的方式进行梳理与表征,在过程中,能根据需要提前做好物质、经验的准备;通过实际走进小学探究活动,帮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之处,孩子们在说出自己入学前的“期待与担忧”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并寻找解决“担忧”的办法;通过参观小学,孩子们对小学的生活、环境设施、作息时间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为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二)生活准备,巧手慧整理

案例5.整理小书包

在关于上小学的话题进行中,孩子们也进行了上小学的物品准备,买书包文具盒等。一天户外活动后垫汗巾时,涵涵遇到一个问题“老师,我找不到自己的汗巾了”。旁边的小朋友都帮她找起来,找了卧室、找了操场,最后在书包的一个隔层袋子里找到了。“找不到物品太麻烦了”“要是我们上小学找不到下节课的书怎么办”“书包里的东西多,有的乱”。该怎么整理书包呢?书包里该放些什么呢?上小学书包里可以带零食给同学分享吗?

孩子们开始了“书包里的学问”专题活动,通过发现书包里的小秘密、了解书包的组成和功能、设计书包清单和我的书包整理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掌握了使用书包应注意的问题和整理书包的方法。

儿童立场,倾听彼此,双向奔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幼师课件网第17张图片

                          图1 4.开展书包里的学问活动

分析:在整理小书包的活动中,孩子们从整理书包延伸到整理玩具、积木等,有了很强的独立自理能力,小朋友们不仅仅认真学习了别人的整理方法,在整理的过程中把方法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自己的整理后得出的经验,制作成了整理提示卡。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有了总结经验的能力,整理的过程中,具备了较强合和作能力。

(三)社会准备,课间十分钟

案例6.课间十分钟

要上小学的孩子对课间十分钟非常感兴趣,看到哥哥姐姐课间运动和游戏很开心,为什么有课间十分钟?课间十分钟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孩子们展开了调查讨论。

通过调查,幼儿发现课间的重要目的是让他们在每两节课之间有一个过渡,可以用来上厕所、喝水、休息、与同伴交流和问老师问题等。有的孩子说如果没有课间十分钟,可能会尿裤子,口渴,头昏,找不到下节课的书。

接下来孩子们开始讨论“我的课间十分钟计划”,课间十分钟要做什么?从小朋友们这一次的计划表统计来看,他们对课间十分钟要做的事情有大概的认识,主要包括喝水、上厕所、游戏、整理书本、问老师问题、运动、休息、等老师、为下节课作准备、画画、观察植物、看书和聊天等等,其中喝水、上厕所、整理书本和为下节课作准备出现次数较多。

通过对时间的感知和对小学课间十分钟调查的经验铺垫,幼儿已经可以对课间十分钟进行初步的安排,并完成了相应的记录,但在操作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对十分钟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因此我们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设置活动间十分钟,如餐前十分钟,睡前十分钟,离园前十分钟,让幼儿多尝试,帮助他们更合理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对“活动间十分钟”进行分配。

儿童立场,倾听彼此,双向奔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幼师课件网第18张图片

                         图1 5.幼儿课间十分钟计划单

分析:“课间十分钟”是小朋友们自己去分配和管理自己的时间的实践活动,他们借助可视化的计时器在一日生活的各个过渡环节施行,加强了对时间的规划与感知能力。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但通过观察到的参与和表现的情况来看,不难发现幼儿对时间的把握有了一定的提升,会对需要完成的内容进行规划,会设置优先级,在完成“首要”事情后,再完成其他“次要”的内容。

(四)学习准备,“签”变万化

案例4.准时来签到

大班下学期,孩子们照常进行签到环节,为了显示小朋友是几点到园的,班级的签到换成了签写到达班级的具体时间和自己的名字,出现了签到时拥挤,等待时间长,签到时有小朋友插队的问题。孩子们开始讨论怎样更快的、更方便的进行签到。

天天:来的最早的可以维持秩序;

图图:我们制定一个规则呀,不遵守规则就取消签到和玩游戏;

小毅:可以请当天值日生维持秩序……

孩子们讨论的结果:“我们可以分组签到,这样签字的时候快一点”“不能插队”“每组一张签到表”“每组最后一个小朋友签到后把桌子收拾干净并将纸笔、椅子放回指定位置”等。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思考。活动最后大家投票决定采用画表格的形式进行签到,对于统计人数环节,每个幼儿进行轮流的方式来统计小组的人数。

孩子们设计了每周小组签到表,增设了签到用的时钟,每天进行签到,每月进行统计,对一个月都在8点20前签到的小朋友颁发“守时宝贝”的奖状,培养孩子上学不迟到的意识。

儿童立场,倾听彼此,双向奔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幼师课件网第19张图片

                         图1 6.设计签到表开展签到活动

分析:从“签到”实践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善于发现问题,积极参与讨论,想办法解决问题。他们通过用简单的表格、数字、文字、符号表现对签到的想法,学会记录、学会观察、学会统计、制定规则、认识了其他幼儿的名字、提升孩子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前书写的兴趣,发展孩子初步的书写技能。

三位一体,双向衔接,在《指导意见》的顶层设计与全面铺开指引下,在教育行政部门的规范管理与定期指导下,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协同,实现幼小衔接过程及其主体的教育对话,通过对儿童进入小学前的入学准备,以及进入小学入学适应,从认知、情感、社会性行为等方面为儿童顺利完成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幼小科学衔接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历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教基[2021]4号.[2]李季媚,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郭泉麟.基于幼小课程现状对当下幼小衔接问题的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2).

[4]邓惠明,蒋盈.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幼小衔接现状与分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15(6).

[5]孟利霞.基于家、园、校三位一体的幼小衔接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Z2).

[6]崔淑婧,田兴江.近20年国外幼小衔接研究的视角变迁与实证进展[J].学前教育研究,2022(05)


儿童立场,倾听彼此,双向奔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幼师课件网第20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赋能在笔尖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儿童立场,倾听彼此,双向奔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