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儿童自觉:大班建构区自主游戏的“根基”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儿童自觉:大班建构区自主游戏的“根基”-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一、现状:大班建构区游戏没有“趣味性”

儿童自觉:大班建构区自主游戏的“根基”-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儿童自觉:大班建构区自主游戏的“根基”-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动,是幼儿理解世界、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是学前儿童发展的源泉,也是培养幼儿自主、创新的最好手段。而建构游戏指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筑、构造的活动。它对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而受到幼儿园的普遍欢迎。大班幼儿的知识、经验操作水平较中小班幼儿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乐于探索和创造。建构区游戏对幼儿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及情感发展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当前,幼儿建构区自主游戏是如何开展的呢?幼儿的自主性是如何体现的元我们发现,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建构区:各班级幼儿在搭建前计划性弱,教师安排与指令游戏较多;过程中杂乱无章,幼儿搭建的随意性大,作品呈现较少;搭建后出现不了了之的状态。总的来说,幼儿不喜欢建构区,觉得建构区没有趣味性,建构区对幼儿没有吸引力。

儿童自觉:大班建构区自主游戏的“根基”-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二、原因:大班建构区游戏缺少“自主性”

儿童自觉:大班建构区自主游戏的“根基”-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儿童自觉:大班建构区自主游戏的“根基”-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著名幼儿游戏教育专家华爱华教授认为:建构类游戏活动对儿童认知、审美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刘焱指出,通过积木游戏,幼儿可以学习数学、科学,建构关于物质世界的认识,了解周围的社会生活。黄人颂提出积木建构类游戏活动可以发展儿童的感知运动技能,促进儿童智力和知识的发展,培养儿童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促进儿童想象力、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大班建构区没有趣味性,是因为游戏缺乏自主性。这里的自主性指的是,建构区激发幼儿参与建构、愿意搭建、主动搭建的吸引力。根据对南京市某幼儿园4个大班 120 名幼儿进行自主游戏的调查表的分析,游戏缺乏自主性的原因如下:



1.空间狭小,限制幼儿游戏搭建的自主性



此园所地处街道,游戏空间有限,大部分只能容纳2~3人,幼儿在建构区内,搭建受阻,搭建内容也较单一,无法扩展,多以小型、零散的搭建为主。对大班幼儿来说,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探索欲望强,但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幼儿慢慢失去了自主建构的意愿。



2.封闭的布局,阻碍游戏搭建的自主性



经过调查,发现大班的建构区多以封闭式的角落为主,两面围墙,虽便于教师管理,但却是一种消极管理模式,也会阻碍自主游戏的深入进行;且大班幼儿的合作互动意识增强,封闭的布局也阻碍了同伴的沟通。



3.材料匮乏,降低幼儿自主建构的可能性



在调查和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开始搭建时,材料几乎从未更新更换过,且多以积木为主辅助材料几乎没有投放,究其原因是因为怕孩子们玩得太乱。幼儿长期玩相同的不变的游戏材料,慢慢地会兴趣减弱,自主建构欲望及创新能力都会受到影响。4.教师支持不足,缺乏自主建构游戏的方法教师把自主游戏理解成不指导、不干预、不介入,这些是教师对自主建构的误解。教师支持不足会导致幼儿缺乏规矩,不知规则,幼儿搭建随心所欲,长期形成自由散漫的状态。

儿童自觉:大班建构区自主游戏的“根基”-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三、创新:大班建构区需要“自觉性”

儿童自觉:大班建构区自主游戏的“根基”-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儿童自觉:大班建构区自主游戏的“根基”-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自主游戏的开展为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提供了保障,尊重和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为儿童自主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积极内化,真正使孩子们成为学习及游戏的主人。
(一)创新方法
大班建构区需要幼儿自觉,为了强化幼儿的自主意识,我们尝试了以下做法



1.制订建构区管理制度,萌发幼儿主人翁意识。



通过班级的民主选举确定建构区管理人员,设置建构区管理制度,在负责与其他区域之间的串联开展的同时记录每天的建构区参与人员、搭建主题、项目分工,并总结建构游戏中遇到的问题,组小组讨论,并在集体活动中提出,记录本周的集体游戏小结中同伴的建议,以及解决办法,并在下次的建构活动中实施。


2.拟定建构区游戏计划,增强建构游戏的计划性。



在游戏前,建构区组长组织建构区的幼儿进行小组讨论,求同存异,共同记录和绘制搭建计划今天,我想搭什么幼儿将自己的搭建内容绘制在册,以便搭建时及时观看并根据具体的搭建内容进行修改,以此增强幼儿小组搭建的计划性、目标性和目的性。



3.主动更新搭建材料,强化幼儿游戏的自我服务意识。



在游戏中,教师及时观察游戏的材料是否满足幼儿需求,游戏材料的数量是否满足幼儿的主题搭建,适时发动幼儿和家长及时收集相关的搭建材料。如:幼儿在搭建海洋馆的过程中,纷纷讨论馆里要有鲨鱼、海龟、海星、北极熊、海豚教师可以及时提供超轻黏土供幼儿制作,丰富游戏的主题内容;还可以发动幼儿和家长一同搜集一些石头,制作成海洋馆的小路等。



4.随时记录、集中研讨,激发幼儿深度搭建的欲望。



幼儿可以在搭建的计划册中,及时记录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在游戏结束之后,及时分享和讨论评价的环节中,可以分享今日搭建的精彩内容,也可以分享自己在搭建中遇到的游戏问题,集体帮助其解决搭建中遇到的困难。例如:幼儿在本次搭建海洋馆的隧道过程中,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搭建孩子们意见不一致。在分享的过程中,没有参与搭建的幼儿却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比如:隧道是圆圆的拱形,我们只要找圆圆的拱形一样的东西就可以做隧道了。于是孩子们众说纷纭:圆柱片纸罐、圆形的竹筒………集体的研讨结果,可以在二次游戏的过程中尝试和搭建。
(二)实施实效



1.幼儿游戏的计划性增强,搭建的主题性增强,搭建的时间也增长。



各班级进行搭建计划–"今天,我想搭什么"实施后,孩子们从原来的每天随意搭建变成了每周个主题的搭建,孩子们专注力、学习的持久性增强,这些都为孩子们的深度搭建提供了可能。



2.幼儿搭建的作品呈现更加立体,搭建的情节更丰富。



从原来平面的、简单的情节开始有目的地垒高、连接、拼搭、支撑、固定。从原来平面的、单一的造型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多样的生活经验的再现。例如:一开始他们尝试平面的坦克,制作小人等单一的、无关联的搭建作品:现在开始尝试搭建多层的动物城、动物王国、游乐场、城堡、海洋馆等情境化、生活化的建构内容和情节,



3.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更具有创意性,同伴合作增强。



例如:他们搭建的动物城开展联欢晚会,他们巧妙地利用五彩的雪花片铺酒在地面做鲜花,有的孩子考虑到联欢晚会要有座位迎接客人,将彩色的石头当作一排排的座位与鲜花交错摆放,极大地营造了联欢晚会的热闹氛围。再如:有的幼儿对海洋隧道–"用竹简制作"的方法提出了质疑,提出将卷成圆柱状的封塑膜制作海洋馆透明的隧道,这一点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4.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的敏感度增强,游戏指导水平有所提升。



教师开始关注材料的适时投放和科学管理。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养成了及时观察和记录、善于反思和研讨总结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发现动物城的搭建过程中,没有动物的时候,教师巧妙地将集体活动中的教县–"动物手偶"投放到材料柜:还将成品的动物城造型、海洋馆造型拍成图片粘贴至区域环境,在观察的过程中,拍摄了很多视频,在过渡和总结时间播放给集体观看,在增强建构区幼儿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同时,也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同伴间互学。

儿童自觉:大班建构区自主游戏的“根基”-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四、实践:大班建构区具有“操作性”

儿童自觉:大班建构区自主游戏的“根基”-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儿童自觉:大班建构区自主游戏的“根基”-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一)自主化氛围营造



结构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游戏,也是孩子们的一种艺术造型活动。游戏的主题源于儿童,游戏的规划尊重了幼儿游戏的需求,使得游戏的推进和深化成为可能。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区域,每日自主插牌,提高游戏的参与热情;鼓励幼儿定期管理区域,设定区域责任制度,保证区域游戏的持续有效开展,增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营造自主化氛围,使得区域游戏不虚设,幼儿处处都爱玩。



(二)聚焦式环境规划



环境的规划是游戏的润滑油,桌面建构、地面建构、户外延伸建构形成一条龙的环境规划,满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幼儿进行游戏。在桌面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尝试简单平面的拼搭;在地面则建构多层、垒高等建筑作品;在户外延伸建构一些大型合作类复杂多样的作品。将幼儿的作品以照片形式粘贴在墙面以及角落,且制作视频二维码扫码回播视频展示,增强幼儿的参与性和游戏的积极性。让班级墙面会说话,聚焦建构游戏,最大限度地拓展建构区的游戏互动空间。



()主题式材料投放



游戏材料的开放性是自主游戏的基础,游戏材料的低结构化是自主游戏的重要保证。建立班级自主材料百宝箱,实现区域游戏材料的共享,是营造自主化游戏氛围的保证。在游戏的持续开展过程中根据季节、节日和各种主题活动采取主题式投放。主题式投放方法就是在一定的场景或主题的环境中准备与环境相匹配的材料进行投放。例如:本次大班主题活动社区生活,我们围绕主题开展了多次集体活动,我们为幼儿开展了疯狂的动物城的评比活动,随后投放了大量的动物手偶、雪花片、小竹筒等低结构以及辅助材料,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主题搭建。



()进阶式策略支持



教师的支持不是游戏的教,而是游戏推动和助力。根据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得出,搭建活动中我们可以给予幼儿支持策略,使幼儿跳一跳,够得着。
1.丰富感知,激发兴趣
幼儿实际进行建构游戏之前,教师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幼儿的实际经验水平,并鼓励家长带幼儿共同进行实地的参观和感知,丰富幼儿对建构内容的实际经验感知。例如:在搭建海洋馆之前,通过让幼儿实地参观海洋馆、观看图片展览和视频介绍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直接或间接观察海底世界各场馆结构,为幼儿的建构游戏积累丰富的表象。通过一系列谈话,引导幼儿观察事先参观的各种有关海底世界的图片让幼儿再现相关的表象经验,并通过图片让幼儿直观感知,了解场馆布局和结构。有了经验的铺垫,幼儿就有了设计建构计划图纸的基础,计划书也变得情节丰富
2.及时观察,适时介入
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及时观察并记录,适时介入。必要时,采用介入策略推助幼儿游戏的进步延伸。介入的策略有:教师示范平行策略、角色体验策略、语言支持策略等。如教师示范平行介入当幼儿的搭建技能原地踏步没有提升时,且较长时间不能解决遇到的困难而出现兴趣减退时,教师可以利用自身行为的榜样示范作用,及时调整,对幼儿的搭建进行指导,帮助幼儿在新的技巧上有所突石皮
3.及时评价,提升质量
幼儿建构游戏后的支持与助力来自游戏后的评价。我们探索的主要评价方法有清单式评价、反映式评价、问题式评价、作品分析式评价和轨迹式评价等。如轨迹式评价是以图文结合、持续记录的方式展现幼儿整个的建构过程,由此不仅能看到孩子不断调整建构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世在不断调整支持方案,促使孩子提升建构能力。建构活动后客观有效的评价,对推动幼儿建构活动深入开展以及建构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能促进幼儿良好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值得关注的是,建构游戏的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的,教师、幼儿甚至家长都应是评价者,共同促进幼儿园建构游戏质量的提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赋能在笔尖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儿童自觉:大班建构区自主游戏的“根基”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