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创编故事:《缺角圆奇遇记》
幼儿在上一次活动之后,都非常有兴致地通过绘画的方式创作了自己的 《缺角圆奇遇记》。于是,我们先分享了幼儿的创作。
教师:“谁来讲一讲自己创作的《缺角圆奇遇记》。”
一名幼儿:“在圆的王国里,有一个缺角圆,他和别人长的不一样,他少了一角,所以很不开心,他要去寻找它的另一角。他走着走着,突然一只大灰狼躲在树后面问“你是谁?”缺角圆说“我是好人,你是谁?”大灰狼说“我是大灰狼!”缺角圆很害怕,就飞快得逃走了。路上,缺角圆唱着歌,一阵笑声吓了缺角圆一跳!缺角圆很害怕,就不再唱歌了。后来有一片乌云帮助了缺角圆,下雨了,缺角圆打着雨伞去找他丢失的那一角,缺角圆终于找到了那丢失的一角,他很高兴,紧紧抱着那一角,缺角圆找到了那一角,感觉好极了,他从来没有体验过这么快的速度,好像飞一样!就这样,他们紧紧抱在一起滚啊 滚啊……’,
教师:“很不错,讲述得很连贯,编得也非常有意思。”
接着,我以出示缺角圆找到丢失一角前后的画面进行对比的方式,引发幼 儿思考与感悟更深刻的道理。
教师:“我们来仔细观察,没有找到丢失一角的缺角圆和找到丢失一角的缺角圆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当他成为完整圆时他滚得太快了,都没有看见小虫和花!”
幼儿:“原来缺角圆最愉快的事是蝴蝶落在他头上,现在蝴蝶都不能落到他头上了!”
幼儿:“成为完整圆,他就没有嘴,不能唱歌了!”
幼儿:“花叫他,可是他滚得实在是太快了,都停不下来了!”
教师:“缺角圆会怎么办呢?”
幼儿:“把它(丢失的一角)吐出来吧。”
教师意味深长地讲述故事的发展:缺角圆停下来,然后轻轻地把那一角放 下,走开了。现在,缺角圆又成为原来的样子。
然后教师通过提问促进幼儿进一步理解:“开始,缺角圆因为和别的圆不一样,很伤心,所以才决定找寻丢失的一角,可当他找到了,为什么却又放弃了呢?”
幼儿:“因为它最开心的事情没有了;因为他不能唱歌了……”
教师:“那你认为从此以后,缺角圆还会因为少了一角而伤心吗?”
幼儿:“不会。”
教师:“如果让你选择,你想当缺角圆还是完整圆?为什么?”
幼儿1:我想当完整圆,因为在圆的王国里可以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幼儿2:我想当完整圆,因为我可以滚得很快,特别特别得快!
幼儿3:我想当缺角圆,因为我能唱歌。
幼儿4:我想当缺角圆,因为那样蝴蝶会落在头上找我玩儿。
幼儿5:缺角圆有缺角圆的好处,完整圆有完整圆的好处,都一样。 幼儿纷纷表达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想法。
教师:“其实,无论缺角圆还是完整圆,都有他们自己的快乐。不信,你们来找找看。”
教师出示蕴含有缺角圆和完整圆图形的图画。
幼儿:“我发现小鱼的尾巴是缺角圆!”
教师:“嗯,缺角圆变成了小鱼的尾巴在大海里游来游去。”
幼儿:“花是缺角圆;螃蟹的爪子是缺角圆!”
教师:“哪里有快乐的完整圆?”
幼儿:“太阳是完整圆;螃蟹壳儿是完整圆。”
教师:“不论是缺角圆还是完整圆,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自己的不足。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快乐的自己是最为重要的。老师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位小朋 友都能做最好的自己。”
延伸活动:
幼儿根据自己喜欢当什么,选择使用缺角圆、完整圆进行粘贴,并要说出 想当缺角圆或完整圆的理由,大班幼儿对这样的美术与语言相结合的活动非常 感兴趣。
活动反思:
活动进行到此,也到了尾声。在整个主题中,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根据每一次不同教育目的,有计划、有策略地使用绘本的画面,从熟悉故事时的八张图片,到使用另外八张图片通过对比让幼儿了解缺角圆找到丢失一角变成完 整圆前后的变化,并用启发性的提问,让幼儿逐渐地感悟其中的道理。在活动中我还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在动手与动脑中进行创作,创编自 己的故事,充分满足幼儿操作与表达的需要。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思维积极、也逐渐感悟到做最好的自己是最快乐的事,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活动前班级出现的问题。
评析:
《失落的一角》是希尔弗斯坦的经典之作,作者用最简单的线条,最精练 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完美与缺憾。也许有人说, 如此深奥的故事孩子是否能够读懂,而上面的案例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首先,教师对作品的了解是教学活动成功的起点。正是源于李老师对作品内涵的了解,使她准确地判断出能够通过该作品引导幼儿理解完美与不完美之间的辩证关系,解决当下班级幼儿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阅读方式的选择也是 该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该书篇幅较长,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分别表现缺角圆找丢失一角和找到一角变完满后的故事,如果一次性的全书阅读,在时间和 内容上都会显得太多,增加幼儿理解和思考的难度,于是李老师将作品分成两个部分分别向幼儿介绍,引导幼儿充分体验缺角圆在寻找去失一角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后,用对比阅读的方式,体会缺角圆和完整圆的不同感受,这样,不仅降低了阅读的难度,而且有效地帮助幼儿客观的看待事物的好与不好、完美与 缺憾。当最后幼儿用自己的理解说出对两种圆的看法时,此次活动便已经成功了,因为我们看到的是学会独立思考的幼儿,而不是人云亦云,或重复老师给出的统一答案,我想这也是幼儿给教师的惊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