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践篇041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践篇041

书单丨绘本丨女性成长丨启蒙经验

图片

儿童学习与发展实践观察记录

自2024年9月9日起,我开始全职带娃。

全职带娃的生活我干了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为孩子提供了哪些生命的助力。这是一个很宝贵的机会。当我在为孩子服务时,更丰富了自己的生命。为了更好地对孩子的成长进行有益观察,我主要参考《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简称“指南”)的五个维度(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来进行实践记录。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观察记录的划分不一定准确,也可能各领域会相互渗透,但是我觉得不影响实践的价值和意义。本人没有幼教从业经验,相关育儿观察记录和思考意在抛砖引玉,期待评论区有更多的启蒙经验分享。同时,如有个人对教育知识理解的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阅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我的全职服务对象:①荔枝:女孩,4-5岁,中班小朋友。②陈皮:男孩,1.5-2岁,会走路还不会说话。

01 健康领域

  • 观察记录:  

前几天看到有家长分享参与体验幼儿园学习生活的视频。视频里老师正带领小朋友们跳操,我无意中发现荔枝竟然是跳操最认真的孩子之一。她的动作看起来很标准,节奏感也特别好,这让我挺意外的。

我把视频发到家人群后,荔枝姑姑秒回:“她运动是可以的,只是吃得少,动一会儿就没力气,体能差了些。”

之前我一直认为荔枝因为瘦小又不爱运动,运动能力会比较差。但现在我突然意识到:不喜欢运动+容易喊累≠运动能力差。也许孩子只是暂时没找到感兴趣的运动方式,或者更适合她的活动形式。

  • 案例分析:  

荔枝的表现反映了幼儿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尽管她因食量小导致体能较弱,但跳操时的专注力和动作协调性表明其运动能力并不差,尤其在节奏感和动作标准性上展现了优势。 

《指南》健康领域强调,幼儿动作发展需关注协调性、灵活性及个体差异,避免横向比较。

  • 兴趣驱动:孩子可能对特定运动形式(如韵律活动)更感兴趣,教师和家长可借此引导,逐步拓展其他运动类型。 


  • 体能短板可改善通过合理饮食和循序渐进的运动(如短时多次的户外活动),能提升其耐力。 


  • 避免标签化幼儿运动能力是动态发展的,需通过多元活动观察其潜能,而非单一判断。  


建议可为孩子提供营养支持与趣味性运动机会,如游戏化体能训练,同时尊重其节奏,避免过度强调“疲劳”的负面暗示。

02/03 语言领域、社会领域

  • 观察记录:

荔枝所在幼儿园每周有一次混龄户外自主活动。周四晚上睡前日记时间,她和我分享了参加活动的经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践篇041-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这让我开始思考:幼儿园为什么要组织混龄户外活动?这样的活动对孩子的学习发展究竟有什么好处?

  • 案例分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混龄活动能打破年龄界限,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通过“大带小”的互动,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合作、沟通与责任意识。

  • 社会性发展荔枝主动发起游戏并指导乐彤(如要求工具、分配任务),乐彤积极配合,体现混龄活动中“大带小”的互助与角色分工,符合《指南》中“学习友好交往”的目标。 


  • 语言与创造力两人通过对话协商游戏情节(如“神奇拐杖”“排污水”),发展了语言表达与想象能力。 


  • 动作与探究:使用水管、量杯等工具搅拌、搬运,锻炼了手部协调与科学探究意识。 


  • 情感体验荔枝强调“永远比她大”,显示混龄活动强化了自我认同与责任感。


04 科学领域  

  • 观察记录:

在自然科学方面,荔枝对大部分动物都不太感兴趣,唯独深深钟爱恐龙。  

她最初喜欢恐龙,可能是从动画片《小猪佩奇》开始的。后来陆续买了恐龙玩偶、恐龙手表、恐龙玩具,还阅读《揭秘恐龙》这样的科普书籍,反复听《凯叔讲故事》里的恐龙音频,认真观看《侏罗纪公园》电影,甚至专门去恐龙博物馆参观。  

现在她和我聊起恐龙时,我已经完全接不上话了。我不知道她说得对不对,也不清楚她从哪里获取了这么多恐龙知识——这个领域完全是她凭着兴趣自学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践篇041-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我观察到她的学习路径:从关注恐龙(产生兴趣),到留意身边所有恐龙元素(主动注意),再到有目的地深入了解(形成意图),最后能长时间专注学习恐龙知识(持续专注)。  

阅读《专注的真相》以后,我才意识到这个“兴趣→注意→意图→专注”的过程,正是孩子注意力发展的完整链条。其中最关键的是从“注意”到“有意图”的跨越,以及专注能力的持续提升——我们都知道专注时间越长越好。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家长首先要保护好孩子的原始兴趣,其次要提供能帮助孩子从”被动注意”过渡到”主动专注”的环境支持。  

  • 案例分析:

兴趣驱动学习:《指南》强调”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荔枝从动画片触发兴趣,通过多元感官体验(玩具、书籍、音频等)深化探索,符合”直接感知、实际操作”的学习方式。

专注力发展其注意力从无意注意(被动关注动画)逐步发展为有意注意(主动搜集知识),符合3-6岁儿童”有意注意逐步提升但易受干扰”的特点。《指南》指出此阶段需通过”游戏和生活”培养专注品质,而恐龙主题的多样化活动恰好提供了自然的学习支架。 

家长支持:《指南》建议”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家长通过提供资源(如博物馆参观)和保护兴趣,避免了”拔苗助长”,符合”严禁超前教育”的原则,同时促进了学习品质(如专注力、探究精神)的自主发展。

05 艺术领域

  • 观察记录:

上周六我陪荔枝第二次去大芬油画村画画。准确来说其实是”涂色”——画作用AI生成,并由画店老板娘打好底稿,荔枝主要负责上色部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践篇041-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践篇041-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践篇041-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当宇宙公主的涂色作品被爸爸挂在房间床尾墙上后,她充满期待地说:”下次还要去画紫悦!还有爱莎、美乐蒂!”  

从这次体验我发现,荔枝对涂色本身的兴趣其实不大,她更期待的是”画什么”。换句话说,她真正着迷的是那些动画形象本身——只是借助涂色这个载体,来表达对这些人物的情感联结。  

不过我觉得这样也挺好,不管涂成什么样子,孩子有自己的热爱和期待最重要。  

  • 案例分析:

  • 情感表达与兴趣驱动:荔枝通过涂色表达对动画角色的喜爱,符合《指南》中“艺术是幼儿表达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的定位。她选择特定角色(紫悦、爱莎等)反映了个人情感联结,成人应尊重这种自发的艺术表现意图。 


  • 过程重于结果:尽管涂色形式简单,但荔枝的创作热情和完成后的成就感(如作品被展示时的喜悦)契合《指南》强调的“不以成人标准评判幼儿作品,避免千篇一律训练”的原则。家长接纳涂色成果的态度,支持了幼儿艺术表现的自信心。 


  • 兴趣延伸的可能性:若未来引导荔枝观察角色色彩、形态特征(如爱莎的蓝色礼服),可自然融入《指南》建议的“发现美的事物特征”目标,进一步激发艺术感知与创造力。


06 全职带娃感悟:  

这两天我拒绝了裸辞以来的第二次工作邀约。 

表面上看,原因主要是工资低。一方面,现有工作机会的薪资与之前收入差距较大,若全职雇佣阿姨,经济上不划算;另一方面,路程较远,若不请阿姨而将孩子送托班,则难以兼顾家庭。 

更重要的内在原因是——我尚未对“出门上班”做好心理准备。这大半年的闲散生活让我的身心得到极大放松,更重要的是,这种慢节奏尚未让我彻底想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因此,我不愿仓促开始新的职场生活。

但最近我也在思考:若再也无法回归职场,什么工作方式更适合我?答案显然是自由职业。特别是3月份以来,在自我探索过程中,我愈发感受到遵循内心生活的珍贵。 

回归现实问题:什么是自由职业?我能否通过它获得稳定收入?结合我的时间、能力和可操作性,该如何规划自由职业路径?这些都需要学习、思考和沉淀。 

当然,思考过程不影响实际行动。人生无非做事,每天该完成的工作仍需做好,这样才能让选择更从容。

胡不喜

2025年4月18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胡不喜阅读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践篇041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