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翻看《高瞻课程》配套的评价系统及八本支持策略,没深入了解之前,它就是一个名字,翻看以后,也没有违和感,因为现在践行的自主游戏和高瞻非常相似。但自主游戏基本上是本土化了,尤其是反复翻看华教授和袁青主编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后,让我更加确信这一点。
因为之前我们看的课程比如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用书或者浙江省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或者是渗透式领域课程,和我现在看的课程有很大区别,随着对课程越来越强的好奇心,所以又追了一下。
又扒拉出来一本朱家雄教授、华爱华教授、李蔚宜老师主编的《基于师幼互动共同成长的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实践》,它的研究起始于2000年,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如何提升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有效性。
研究发现幼儿园教育具有整合性的特征,即幼儿园教育是综合的、融合一体的教育,运动、生活、游戏和学习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主要形态,各学科(或领域)教育的界限是不清晰的,因此要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在与人的关系中得到成长。
同时,该研究也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让幼儿在各自经验水平上得到发展的同时,能很好地将文化内涵、社会要求进行内化。
在这本书里,又有一本我认为比较好的书,朱家雄教授主编《纪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这名字,就够吸引我,先搜搜看。
书中的“纪录”并非普通的记录,介绍纪录作为解读儿童学习、反思教学实践工具的重要性,阐述纪录对于教师理解儿童学习过程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意义,探讨在实践中如何捕捉儿童学习行为以及从哪些角度赋予其意义,还涉及幼儿园如何通过纪录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等内容。
书中选取了22个教育实践案例,从不同切入点进行研究,通过纪录解读儿童的学习。每个案例主要由“观察与纪录”“重温与对话”“反思与启示”三部分组成,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纪录,形成对儿童学习和教学的新认识。
纪录的作用有哪些呢?
?回顾与创造:能帮助人们回顾儿童学习经历,创造未来学习情境。
?理解关系与能力:让人们看到小组学习与个体学习的紧密关系,理解儿童发展人际关系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与能力,把握与儿童相处和交流的艺术。
有哪些记录纪录的方法?
?文字记载:详细描述儿童行为,关注活动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过程。
?幼儿作品:观察和描述幼儿创作或探索过程,拍照保存作品并配以文字,如幼儿口述、解释和对话。
?照片、录音、录像:能记录细节,真实再现场景。
纪录的价值在于通过重温、反思等方式对幼儿活动信息进行解读并赋予教育意义,
关注儿童“寻常时刻”的行为表现,从日常情境中选择记录实例,建构和解释信息。
教师通过纪录解读儿童学习、反思教学实践,主动建构儿童学习观和教学观,形成对儿童学习和教学的崭新认识,提高教学有效性。
从这些关于幼儿园课程与教育纪录的探索中不难发现,教育的真谛从来都藏在对儿童的看见与理解里。
无论是高瞻课程与本土自主游戏的呼应,还是纪录工具对学习过程的解码,本质上都是在搭建一座桥梁——让教师透过日常活动,触摸到儿童发展,让教育实践从经验走向科学,从模糊走向清晰。
当纪录成为教育者的“第三只眼”,当课程开发始终锚定儿童的真实需求,幼儿园便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会真正成为滋养生命、唤醒潜能的乐园。
这或许就是教育研究与实践最动人的意义:在日复一日的寻常时刻里,捕捉成长的微光,让每一个儿童的学习都能被看见,让每一次教育的尝试都充满生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