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点观察了幼儿对不同材料的组合使用,并记录其在沙水区的游戏行为、互动方式及问题解决过程。
矛盾中想法的迸发
第二天小朋友又来到昨天玩管子和海洋球的地方,可是地方小人多,泽睿和锦熙,因为场地的使用问题发生了争执,锦熙气冲冲的让不足龄的泽睿去其他的地方,泽睿委屈巴巴的用哭腔说,我就想在这个地方玩,在一旁的金泽说你们别吵了,我来想想办法,我们搭一个长长的一起玩不就行了!
于是小朋友在金泽的建议下将原来只在大树下沙池使用的白管子顺着一侧顺向沙池的另一端,锦熙说泽睿你和如意去拿管子,我和金泽张铭浩架管子,金泽还叮嘱竖管子的两个小朋友要用沙把下面围起来,要不就会像昨天一样,总是一碰就倒,锦熙还贴心的在最后面一根管子下方放上一个用来接球的小桶,对其他小朋友说让球流到桶里去。
随着小朋友的PVC管越搭越长,球越来越多,远处玩沙的张如一也走过来在旁边观看并询问尝试加入到 他们的活动中,如意泽瑞将球放进管道中,由于平行管道下面的圆柱形管子有长有短,平面的接口有高有低,许多的海洋球积聚在低处,不能动弹。
锦熙用抬高一侧管子使海洋球向下滑动,泽睿手动向前推海洋球前进,铭浩拿起需要的海洋球到自己认为可以向前滑的管子地方再松手让海洋球向前滑,虽然海洋球的前进并不是很顺利,但每个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方法玩得很开心,脸上的表情异常兴奋和快乐!
第三次观察
探秘1
今日沙池PVC管的使用已经不仅仅是部分小朋友的特权,而是很多个小团体的不同探索。
好奇、语桐、梦祁、如意将一根圆柱形白管子用按压的方式使管子牢固站立,另一根管子的一端固定在立体的圆柱形管子上方另一端放于地上,并将其他管子平铺成一条长水道。
新投入的乒乓球快速的给被小朋友捕捉到,雨桐说快看有黄色的小球,如意说那是乒乓球,我爸爸学校里有,我爸爸还会打乒乓球呢,说着一起去拿来了四个乒乓球,球放在管子的最高端将手松开球顺势向下滑动,可是滑到下面的球并没有像开始那样继续向前滑,而是停在了管道中,四个球接二连三停在了管子中间。
在一旁拿着水壶的昊奇听见两个人的谈话,说我来给你们的球加速吧,那样它就会跑得很快很远,昊奇用手端着水壶,语桐和茹一拿着球,昊奇说准备好了吗?
我要放水了,语桐说开始吧,球顺着水快速的向前滑动,球停在了,比上一次远一点的地方,语彤指着管子接口处说:你看这个地方都漏水了,水都流走了,说着在沙池里找了一块黑色的小石头垫在了两个管子中间说这样就不漏水了。
在一边看着的舒雅和梦琪说不对,你这样水还会流,应该是管子的问题,说着梦祁将两个管子对齐摆在一起,舒雅说不对,应该将两个管子用力压在一起,让他们的缝隙变小一点,再次尝试。
探秘2
另一边文熙、泽瑞、雨晨、铭浩在尝试用海洋球和乒乓球滚到下面的白色圆柱形管筒里。
他们发现小的球可以轻松进入半截管和圆柱白滚筒拼插里面,海洋球体积大,没有办法进入,但海洋球可以作为小球进入的开关,参与到游戏中,两个圆柱形管道需要对齐,并且两边的孔不能在沙里小球才可以顺利通过!
第四次观察
周一户外活动,有些孩子已经不满足于沙水区探索,他们将游戏探索地换到了小山坡上。
我看到玉宸将沙池里的PVC管搬到小山坡上由上至下一根挨一根搭成了一条长长的轨道,瞬间小山坡上玩耍的小朋友都拿球在轨道上尝试,看着自己的球,在轨道上奔跑,小朋友也追随着球由上至下的欢呼随球奔跑。
尝试海洋球的小朋友轻松愉快的随球一起跑到终点,拿乒乓球尝试的小朋友在极速滑行滚动的过程中,有的球弹出了隧道,有的就卡到了衔接处,沐晨、雨晨很快发现每一次卡球的地方都是下面的管子搭在上面的管子身体上,顺利通过的地方都是上面的管子搭在下面的管子身体上,沐晨一边说着自己的想法,一边将管子上下接口处进行对调,对调后的接口小朋友的球,通过变得更加顺畅。
风的启发
今天的风真大,小朋友的管道被风吹的到处乱飘,梓宸赶紧拿来半块砖和空的洗洁精瓶堵在管子的一侧,防止管子被刮走。边上的小朋友都伸出脚挡在管子的一边,张沐苒一屁股坐在管子上说这一回风吹不动了吧!
第二天小朋友的山坡管道因为风的阻挠而变得更加有创意想法,粗管压细管,风大,我们也不怕!
仍在继续探究与发现……
分析:
?在游戏初期,金泽拒绝闰生加入游戏,体现出幼儿在游戏中对个人游戏空间和计划的保护意识 ,这种冲突性互动反映了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当泽睿和锦熙因场地使用发生争执时,于金泽主动调解矛盾,邀请大家共同搭建更长的管道,将冲突转化为合作契机。这种互动方式展现了幼儿在集体游戏中解决人际矛盾的能力,也体现了幼儿间的社交学习与成长。
2. 语言互动
?幼儿在游戏中频繁使用语言进行沟通,如金泽邀请同伴时的大声吆喝,锦熙在分工时的明确指令(“泽睿你和如意去拿管子,我和金泽铭浩架管子”),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想法的表达(语桐说“你看这个地方都漏水了” ,舒雅说“应该将两个管子用力压在一起”)。这些语言互动不仅促进了信息交流,还推动了游戏的深入发展。
?幼儿在语言互动中也展现出知识分享,如如意向同伴介绍乒乓球(“那是乒乓球,我爸爸学校里有,我爸爸还会打乒乓球呢”),丰富了同伴的认知,同时也增强了同伴间的交流和联系。
3. 示范与引导
?金泽在邀请如意加入滚球游戏时,主动引导其如何玩球;在搭建管道时,叮嘱竖管子的小朋友用沙把下面围起来,防止管子倾倒。
1. 问题识别
?初期,幼儿对于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识别较为直观。例如,当管道因长短不一导致海洋球积聚在低处时,幼儿能直接观察到问题现象 。
2. 解决策略
?在解决海洋球无法顺利滚动的问题时,幼儿采用了多种策略:锦熙通过抬高一侧管子改变坡度;泽睿手动推球;铭浩选择合适的管道位置放球。这些不同的尝试体现了幼儿思维的发散性,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面对管道漏水问题,语桐尝试用石头垫在接口处,梦琪和舒雅则从管道连接方式入手,提出将管子对齐、压紧的方法。这说明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能够不断反思和调整策略,尝试新的思路。
3. 经验迁移与创新
?幼儿将在沙水区搭建PVC管管道的经验迁移到小山坡上,开展新的游戏探索。
?当管道被风吹乱时,幼儿通过用砖、洗洁精瓶、脚挡、坐在管道上等方式固定管道,第二天进一步改进为粗管压细管的防风设计。这表明幼儿能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游戏策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4. 集体智慧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场地争执的解决到管道搭建、球滚动问题的处理,幼儿们通过交流、讨论和合作,共同提出解决方案,充分展现了集体合作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也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总结:
幼儿在沙水区及山坡的PVC管与球类游戏中,通过材料探索、同伴互动和问题解决,实现了动作技能、科学、社会交往等多领域发展。
在幼儿游戏中,我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空间尝试解决矛盾,随时保持密切观察。
当我全然放手后,起初,我有些忐忑,目光紧紧追随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生怕矛盾升级失控。然而,孩子们用行动带给我惊喜与震撼。
而我,作为观察者与支持者,在一次次的观察与反思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放手”的真谛——给予幼儿信任与空间,他们终将绽放出意想不到的光彩。
本案例由中二班李老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