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带的班级毕业之后,我很少再与其他孩子们之间有深刻的情感共鸣,有也只是那么一瞬间。
今天我重点倾听了一位小朋友,我很幸运,在还有几个月就毕业的时候,我和他有这么一次深入倾听。
当他自然流淌出的话,我进行追问之后,我听到了与观察时不一样的他。
在游戏中他也是独特的,昨天的游戏,他很主动,也很有担当。在老师游戏后的分享交流时,他也急于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和针对游戏的想法。
今天在生态园,他一直游离在游戏边缘,他爬了两次墙,上了两次树,爬墙时杨园长制止了一次,他的老师制止了一次;爬树是小朋友制止的,说你这样就把树给弄死了,他想去摘花,但只是想,还没摘,被他的小伙伴制止了。
回到教室后,我重点跟着他,观察他的游戏后记录,他一直在看他的小伙伴,他的小伙伴画什么,他就在画什么。
因为我一直在旁边观察,绘画记录完成之后,他给我讲了讲他的游戏故事。游戏后记录和游戏基本上没有关系,我看一眼,听他怎么讲:小怡的手烫到了,我不喜欢生态园,我喜欢积木区,我画的是我在积木区搭建的大船,我想快点快点再轮换到积木区。
为什么不喜欢生态园?因为就把鞋子弄脏了;脏了再洗洗啊。那样奶奶很辛苦。你也可以穿靴子啊。穿靴子也会弄湿的,奶奶还要给我洗。那你可以让爸爸妈妈给你洗。我和我奶奶一起住的,我妈妈在另外的家里。我妈妈在fx,具体在哪里我也不知道,她在fx卖水果的。她在那里的家里,她不和我们一起,我还有个姐姐,和妈妈一起。那她们周末也能回来啊。
这个时候我还以为是他妈妈在fx陪读。她们不回来,我妈妈家里有个叔叔,那个叔叔对我挺好的,给我买衣服,还带我去吃好吃的,后来我妈妈生了佑佑。我们就再也不能给她打电话了。原来的时候,有个平板,我姐姐就用平板给我奶奶打电话,后来平板被佑佑给摔了,我们就不能打电话了。
接着他说我爸爸天天喝酒,我不喜欢我爸爸喝酒,旁边的小伙伴也说:我也不喜欢我爸爸喝酒,我爸爸喝酒之后就和我妈妈吵架。
然后他接着讲述了他和阿姨的一件事。他说爸爸和阿姨在另外的楼上住,阿姨家里还有哥哥,他喜欢去爸爸的楼上,因为那里五楼有个姐姐,他喜欢和那个姐姐玩。有一次,三八妇女节,他讲我做了礼物想要送给我的阿姨,给她一个惊喜,我一回到家,看见我的爸爸和阿姨在吵架,他们吵的很凶,我爸爸又喝酒了。阿姨要钥匙,但是我爸爸就不给,阿姨就去拿了d,我赶紧把d收起来。
我阿姨对我也很好,有一次,我给阿姨说,我想我妈妈了,可不可以到我妈妈家里住一天。我阿姨就给妈妈打电话了,妈妈也同意我住一天,在那一天里,我太开心了,第二天,我不想走,又哭又闹的,我妈妈又给我阿姨打电话,我就又回来了。
我最想我的姐姐,有一次,我姐姐想我们了,妈妈让她自己坐车回来,她就自己坐车回来了。我姐姐回来给我买好吃的,第二天,我妈妈让她回去,她哭了,我奶奶也哭了,我也哭了。
他讲的时候,眼角在流泪,我也忍不住哭了。我哪里想到这么小的孩子,身世这么可怜。我说虽然爸爸有了新的阿姨,但阿姨也很疼爱你,妈妈一定也很爱你,可能没时间来看你。
这又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上的主题曲《哪里有我的家》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有没有我的家!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爸爸呀,妈妈呀,能不能告诉我,这到底是为什么!
曾经,我也接触过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大多将内心的感受深埋,羞于表达。而今天这个孩子如此坦诚地倾诉,让我深刻体会到一对一倾听的重大意义。
一对一倾听,不仅仅是听到孩子的话语,更是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恐惧与期待。这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父母的分离、家庭关系的复杂变化,这些对于一个年幼的他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但通过这次倾听,我发现他的内心依然充满着爱与渴望。他爱奶奶,担心奶奶辛苦;他渴望妈妈的陪伴,想念姐姐;即便爸爸有诸多让他不满的行为,他也依然渴望爸爸的关爱;阿姨的好他也都记在心里。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一对一倾听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教育契机。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游戏水平和游戏行为,更要通过一对一倾听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他渴望表达的时候,给予充分的耐心和鼓励,帮助他建立自信,引导他以积极健康的方式释放内心的压力和情感。
我很庆幸有这样倾听的机会。记录下来,是我期待着能有更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倾听的力量,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不再有“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这样的悲伤与无奈。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值得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在倾听中,我们不仅能给予他们关怀,更能收获一份份纯真的信任和感动,这也是幼儿教育最珍贵的意义所在。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耕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