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户外活动接近尾声,我特意驻足,观察各个游戏区的收纳情况。这一观察,让我看到了幼儿教育中那些容易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细节。
积木区的收纳用时最长,比滚筒区域整整多出十五分钟。积木区的材料丰富多样,形状、大小各异,孩子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它们分类整理并归位。
这一过程虽然耗时,但对孩子们的认知发展和秩序感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在分类积木的过程中,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形状、大小的概念,同时学会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整理,这对于孩子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滚筒区域,作为最先完成收纳的区域,它的优势在于材料相对单一,游戏材料体积大,便于整理。这个区域有两个班级同时使用,空间从西楼延伸到北楼大厅,南至沙水区,略显拥挤,在实际游戏时,勉强能够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快速的收纳效率,孩子们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其他环节,也让老师们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后续的工作安排。
攀爬区、沙水区及骑行区的收纳工作依次完成。其中,沙水区的收纳情况引起了我的注意。游戏材料虽然被孩子们放回了框子,但整体显得有些杂乱,一个框子里有桶也有铲子,还有各种装水装沙工具。
通过观察我发现,一方面是框子上的标志部分脱落,导致孩子们缺乏明确的指引,难以准确地将材料归位;另一方面,近三十位新生的加入,使得原本熟悉的收纳流程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新生们对游戏材料的摆放规则还不够了解,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和学习。
这里就提醒我们在游戏前,教师应仔细检查游戏材料和场地设施,确保一切都能正常使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有序、安全的游戏环境。
另外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每一种沙水工具都要分开放么?
铲子和小桶或者铲子和其他玩沙工具,通过观察发现其实放在一起更方便。分开放也是挨着一起,更方便孩子们使用。比如生活中,我们挖盐的小勺子一般是放在盐盒里,便于取用;牙刷与牙杯一般也是放在一起。既然使用起来了,那怎么方便怎么来吧。
在积木区收纳的过程中,老师们的表现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回想起这个班级中班时,老师们对于收纳速度十分着急,因为他们担心耽误回到活动室后的一对一倾听时间。那时的倾听,更像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老师们急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倾听每一个孩子的游戏经历,力求做到“雨露均沾”。
然而,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老师们如今在收纳环节显得淡定从容。他们明白,收纳过程本身就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不应该为了追求速度而忽视了孩子们的体验和发展。
从这一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教育理念的进步。一对一倾听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倾听的质量和效果。与其匆忙地完成任务式的倾听,不如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去整理、去思考,让他们在收纳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
当孩子们完成收纳任务后,老师们再进行一对一倾听时,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地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收获,这样的倾听才真正具有价值。
户外活动的收纳环节,不仅仅是将游戏材料归位的简单过程,更是幼儿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教育环节。通过观察不同游戏区的收纳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的发展水平、教师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应更加关注这些细节,不断优化教育方法和环境。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耕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