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翻了翻《恢复蒙特梭利》,这本书跟了我十四年,温故而知新,里面一些细节和安吉游戏是相通的。
蒙特梭利强调不应设立竞赛活动,摒弃人为的奖励与处罚措施,因为所谓的奖励被视为精神上的奴化工具。奖励可能会诱导幼儿勉强进行不自然的努力,这与儿童自然发展的路径背道而驰。儿童有着自己内在的成长节奏与发展规律,他们在自由探索、自主选择游戏材料的过程中,能够依据自身的兴趣与好奇心去发现世界、认知自我。
例如,在蒙特梭利的教育环境里,儿童可以自由地从众多教具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进行操作,无论是感官教具、数学教具还是语言教具,他们凭借自己的意愿去尝试、去犯错、去领悟。这种没有外在奖励压力的自由氛围,能让儿童真正沉浸于探索知识与技能的乐趣之中,而非为了获取奖励而机械地行动。
同样,安吉游戏给予幼儿极大的自由游戏空间。在安吉游戏的户外场地中,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区域,无论是沙水区、建构区还是攀爬区等,他们能够自主决定游戏的玩法与进程。没有成人预设的竞赛目标,也没有刻意设置的奖励机制,孩子们却依然充满热情地投入到游戏中。他们在游戏中展现出无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比如用各种材料搭建出独特的建筑造型,在沙水区创造出复杂的“黄河游戏”。这充分说明,儿童在自由的状态下,本身就具备强烈的内在驱动力去探索和创造。
在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蒙特梭利指出幼儿大多喜欢自己解决社会性问题,成人过早或过多的干涉往往会适得其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形形色色的社会性问题,如与同伴的交往冲突、合作中的分歧等。在蒙特梭利的教育场景里,儿童在自由互动的环境中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协商与合作。
例如在小组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因为争抢同一教具而产生矛盾,但他们会在没有成人立即介入的情况下,尝试自己沟通、互相妥协,从而找到共享资源的方式。这种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儿童社会性成长的重要环节,他们在其中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求,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安吉游戏亦是如此,孩子们在自由的游戏情境中频繁地面临社会性挑战。在大型户外建构游戏中,多个孩子共同参与搭建一个大型作品时,需要分工协作、交流想法。他们会遇到诸如意见不合、任务分配不均等问题,但正是在这种自主应对的过程中,儿童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调整自己的想法,以及通过团队合作达成共同目标。成人若过早干涉,可能会剥夺儿童锻炼这些重要社交技能的机会,阻碍他们社会性的自然发展。
当儿童在面对问题时,蒙特梭利观察到他们能够快乐地去应对,只要成人不加以干涉,他们就会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这体现了儿童自身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与适应能力。在安吉游戏中,孩子们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如搭建的作品倒塌、游戏道具出现故障等,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而是会主动思考、反复尝试,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在自由且没有过多成人干预的环境中培养起来的坚韧品质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对儿童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蒙特梭利与安吉游戏的教育理念在尊重儿童自由选择、支持儿童自主解决社会性问题以及信任儿童应对困难的能力等方面高度契合。这些理念提醒着我们,在幼儿教育中,应给予儿童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在遵循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地探索世界、发展自我,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而健康的基础。
教育者应转变角色,从传统的主导者变为观察者与支持者,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而非过度干涉儿童的自由发展进程,如此方能真正助力儿童茁壮成长,让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良好社交素养和坚韧精神的个体,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