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一对一倾听与记录:尊重与反思的深度探索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在《放手游戏发现儿童》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进行安吉幼儿园课程实践时,幼儿园应根据实际情况,研讨和探究出本园的方案,最大程度发挥安吉幼儿教育理念和安吉幼儿园课程的价值与作用。


在践行安吉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可能误解了这句话“每个幼儿每天与教师一对一的沟通不少于3次”,沟通的内容肯定不仅仅是游戏后的记录。我们仅仅专注于做游戏后一对一倾听这一件事,教师功利性目的很明显,演变成了每天孩子的“交作业”,教师的“批改备注”。孩子和教师完成后,都松了口气,终于完成任务了!                    

昨天,智慧的教研员们终于提及“不做硬性要求,倾听的意义看幼儿和教师的需求”时,这背后实则蕴含着对教育本质更为深刻的理解。


教育绝非是机械的任务执行,而是心与心的交流与共鸣。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陷入一种按部就班的定式,将各项教育环节当作必须完成的指标。但一对一倾听,它应是灵动的、充满生命力的互动。例如,在自由活动时间,教师可以自然地靠近幼儿,用温和的眼神与微笑开启一场可能的倾听之旅。如果此时幼儿正专注于自己搭建的积木世界,对教师的靠近毫无回应,教师应优雅地退场,这便是尊重的体现。因为在孩子的小小世界里,他们当下的专注与感受是至高无上的。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倾听的需求源于对教育质量提升的追求以及对幼儿内心世界探索的渴望。当教师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倾听幼儿时,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纯真与创意的大门。


在游戏后一对一倾听时,教师倾听幼儿对自己游戏记录的描述,可能会发现孩子天马行空的游戏故事,这些发现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发挥游戏的价值。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不能让这种需求演变成一种单向的索取。

而关于记录孩子的行为、话语等情况,目前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教师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需求。教师像是一位耐心的记录者,试图通过文字、图像等方式勾勒出每个幼儿的成长轨迹。


在幼儿园的观察日记里,教师会详细记录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度、与同伴的交往情况等。这有助于教师分析幼儿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从而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然而,我们必须反思,这种记录是否真正全面地反映了幼儿的全貌?

我们需要反思在倾听与记录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幼儿为中心。在某些场景下,教师可能会因为忙碌或者预设的教育目标,而忽视了幼儿当下真实的情感与需求。比如在故事分享环节,教师可能过于关注故事的教育意义,而没有认真倾听幼儿对故事中某个角色的独特情感共鸣。在记录时,也可能更多地偏向于记录符合自己教育预期的行为表现,而遗漏了幼儿一些看似无厘头却充满童趣的瞬间。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倡导一种更加平衡与和谐的倾听与记录方式。倾听时,教师要学会放下自己的预设,以一颗纯粹的心去感受幼儿的喜怒哀乐,让倾听成为教育过程中最温暖的陪伴。

总之,一对一倾听与记录孩子相关情况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基础上,不断反思与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让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呵护幼儿心灵的伟大事业。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耕铄妈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一对一倾听与记录:尊重与反思的深度探索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