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幼小衔接面临着理念冲突、教学模式脱节、社会压力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导致衔接工作浮于表面,难以深入开展。因此,小学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小学教育的现状,才能真正实现幼小衔接的无缝对接,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这一变革的关键在于教育理念的重塑、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教育生态的优化,而这个根本其实要从校长开始,小学最好的校长人选,来自优秀的幼儿园园长。但园长去任小学校长这件事铄妈还需再沉淀一下,今天先畅游幼儿园教师到小学任教:
一、幼儿园教师任教小学:多方面的积极变革
(一)教育理念的更新
幼儿园教师长期浸染于以儿童为核心的教育环境,他们所秉持的尊重个体差异、倡导全面发展的理念,能为小学教育带来新的生机。在小学课堂上,尤其是低年级阶段,这种理念的变革尤为显著。
以语文课堂为例,在互动环节中,幼儿园教师会以无比的耐心与宽容,去聆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无论是对课文中某一情节的独特感悟,还是源于生活经历所产生的奇妙联想,都会得到他们的珍视与巧妙引导。比如在学习一篇描写四季的课文时,孩子可能会说:“我觉得春天像个画家,把大地都画成彩色的了。”幼儿园教师不会简单评判对错,而是会进一步追问:“那画家都用了哪些颜色呀?”以此激发孩子更深入的思考与想象。这种鼓励式的互动,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自身想法的价值,从而在内心深处点燃求知的火焰,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探索之旅。
如此一来,传统小学教育中过度注重知识单向传输与标准化评价的弊端得以有效化解,小学教育逐步回归到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育人正道,真正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与个性发展。
(二)教育环境的重塑
幼儿园教师对儿童审美与心理需求有着敏锐的洞察,他们将这份理解化作神奇的创造力,重塑小学教育环境。走进经他们精心打造的小学教室,仿佛踏入一个个充满奇幻与温情的学习乐园。
阅读角里的书架上,各类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绘本琳琅满目。这些绘本中,有的讲述着勇敢的冒险之旅,有的描绘着纯真的友谊故事,精美的图画与简洁的文字相得益彰,牢牢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与想象力。
而教室的墙壁,也摇身一变成为孩子们展示自我的绚丽舞台,他们的绘画、书法、手工作品被精心装裱,一一陈列。每一件作品都像是一颗闪耀的小星星,诉说着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相较于传统小学教室的严肃与单调,这样的环境如同温暖的避风港,让初入小学的孩子们瞬间被熟悉与亲切之感包围,有效舒缓了他们对新环境的紧张与不安情绪,为他们营造出一个充满爱与鼓励的学习空间,助力他们在心理层面更快地融入小学学习生活。
(三)教育氛围的活化
在教育氛围的营造上,幼儿园教师更是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专长,他们将趣味与活力注入小学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数学课堂上,一场紧张刺激又充满欢声笑语的“数字接龙大比拼”小组竞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他们目光专注、思维活跃,像一个个即将冲锋陷阵的小勇士,依次快速报出规定范围内的数字。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思维的火花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激烈碰撞,团队协作的默契与竞争意识也在悄然滋长。
课间休息时,原本静谧沉闷的校园瞬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幼儿园教师带领孩子们尽情玩耍经典的“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校园的每一寸空气中荡漾,那清脆悦耳的笑声好似春日里欢快的鸟鸣,打破了传统小学课间的寂静与沉闷。在这样轻松愉悦、活力满满的教育氛围中,孩子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快乐的学习仙境,他们在游戏中收获知识,在学习中畅享游戏的乐趣,对学校和学习的热爱之情也在心中茁壮成长。
三、面临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挑战:熟悉小学教育体系
然而,幼儿园教师踏入小学教育领域并非一帆风顺,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小学的课程标准、教材体系以及教学评价机制。只有精准透彻地理解小学教学的目标设定、重点难点分布,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实现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
(二)应对:多方协同支持体系
为助力幼儿园教师成功跨越这一难关,教育部门与学校需携手并肩,构建全方位的协同支持体系。
教育部门可精心组织专门面向幼儿园教师的小学课程培训工作坊,邀请一批小学教育领域的资深骨干教师担任培训导师。这些导师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卓越的教学成果,他们能够毫无保留地分享在教学设计、课堂节奏把控、师生互动艺术以及应对教学突发状况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与实用技巧。例如,在教学设计方面,导师会详细讲解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课堂节奏把控上,分享如何根据学生的注意力特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的时间等。
同时,为幼儿园教师创造大量深入小学课堂观摩优质教学的机会,亲身感受小学教学的独特韵律、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及严谨的课堂组织形式。在观摩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能够细致入微地观察小学教师如何巧妙导入新课,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组织学生开展高效的课堂讨论与合作学习,包括小组的划分、讨论规则的制定等;以及如何进行精准且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总结与反馈,如怎样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如何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与拓展等。通过如此系统全面的观摩学习,幼儿园教师能够更好地领悟小学教育的精髓与要求,为自身教学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幼儿园教师自身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饱满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投入到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探索之中。也可利用业余时间广泛阅读小学教育领域的经典教材与前沿学术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各类线上线下小学教育学术研讨活动,与同行们畅所欲言地交流学习心得与实践困惑,在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中拓宽教育视野。并且,主动与小学教师建立紧密的交流互动关系,深入了解小学教学的日常操作细节与规范要求,通过持续不断的实践与深刻反思,将所学理论知识巧妙地融入自身教学实践,逐步塑造出既契合小学教育规范又独具个人魅力的教学风格与方法体系。
四、教育部门的关键引领作用
在幼小衔接这一复杂而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中,教育部门无疑扮演着总设计师与领航者的核心角色。教育部门不能仅仅满足于制定一些指导文件,而应将目光聚焦于政策的实际落地与执行环节,确保每一项举措都能精准发力,取得实效。
通过深入细致地调研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广泛倾听一线教师、家长以及教育专家的真知灼见与殷切建议,制定出更具有高度针对性、切实可操作性的小学适应指导要点。例如,在教学方法层面,明确规定小学低年级教师应采用游戏化、情境化教学的具体要求与实施细则,如规定在语文教学中,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情境式阅读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创设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角色、理解文本;在课程设置方面,严谨规定过渡性课程的开设时间、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如在一年级上学期开设每周两节的学习习惯养成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整理书包等习惯的培养;在教师培训方面,制定全面周密的幼小衔接专项培训计划,涵盖培训内容的精挑细选、培训方式的创新设计、培训时间的合理规划等多方面内容。全力保障小学教师能够深入透彻地了解幼儿心理特点与学习方式,全方位提升其应对幼小衔接问题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为幼小衔接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五、构建幼小衔接的坚固桥梁
唯有幼儿园、小学与教育部门三方齐心协力、同频共振,凝聚成一股坚不可摧的教育合力,才能真正搭建起一座稳固坚实且畅通无阻的幼小衔接桥梁。
如此,幼儿在告别充满欢乐与童真的幼儿园时光,踏入小学的校门之际,方能满怀自信与憧憬,顺利实现从学前教育到小学教育的无缝对接与和谐发展,为他们未来漫长的人生旅程奠定最为坚实可靠的基础,开启一段充满希望与无限可能的学习成长之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耕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