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充满活力与变革的时代,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转型与挑战。各行各业都在呼唤创新与个性化,教育更是如此,我们需要看到每一个鲜活的个体,促进他们全面而富有个性化的发展。在幼儿教育领域,预设性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传统预设性课程的困境
在以往的预设性课程中,我们的老师习惯于将每一个孩子都当成一个空瓶子,然后往里头灌水,似乎不教就不放心。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课程实施变成了几乎齐步走的模式,“一二一,一二一,立定”。每一个儿童在一个主题里面,所有学的内容都是一模一样,同一个起点,同一个终点。例如在大中国主题、家乡主题等预设性课程中,教师往往觉得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孩子,心里才踏实。然而,这种方式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限制了孩子的自主探索和发展。
我们从教师的反馈中可以看出,他们往往只是关注自己做了哪些活动,而对于每一个孩子学的怎么样却无法举例说明。活动并不代表发展,无效的让每一个孩子都要去经历的活动,并不一定能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
二、自主游戏理念下的课程改革方向
1. 改变教学观念
教师要深刻认识到,知识技能是教不完的,而终身素养的培养才是关键。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我们不能将他们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空瓶子,而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大中国主题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探索的方向,无论是对中国现代科技发展感兴趣的孩子,还是喜欢中华传统文化的孩子,都能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学习品质、计划性和专注性等终身素养。
2. 提供丰富环境材料
(1)创设主题相关环境
针对大中国主题的大班课程,教师可以创设与主题相关的丰富环境。提供传统文化的绘本,让孩子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展示表达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绘本,如航空科技书,激发孩子对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在艺术区放置中华传统文化物品,如青花瓷、京剧脸谱等,让喜欢艺术的孩子去探索和创作;还可以提供与中国传统节气、科学以及博大精深的数学相关的材料,如算盘等,让孩子在不同的领域中感受中国的魅力。
(2)满足孩子自主选择
不同智能和兴趣爱好的孩子会选择不同的区角投入进去观察、制作、探索。男孩子可能选择航空航天的书,了解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对长征几号上天、什么时候回来等信息了如指掌;女孩子可能喜欢探索京剧脸谱,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教师无需担心孩子没有探索到所有的内容,因为终身素养是一样的。孩子们在自己感兴趣的范围内持续探索,能够获得同样宝贵的学习品质和发展。
3. 重视个体发展
(1)关注每个鲜活个体
我们处在一个个性化发展的年代,教育要落地到每一个个体。在预设性课程中,我们不能只关注组织的活动,而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一对一倾听记录等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和发展需求。让每一个孩子在主题背景下,自己去探索,展现出鲜活的个体。比如在大中国主题课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孩子在不同区角的表现,记录他们的成长点滴,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
(2)提供有结构的活动和表达表征材料
为了让孩子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可以提供有结构的活动和表达表征材料。例如,在艺术区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孩子用画笔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或现代科技的理解;在科学区设置实验材料,引导孩子探索中国传统节气的奥秘;在语言区放置故事书和卡片,鼓励孩子讲述自己对大中国主题的认识和感受。通过这些材料,孩子可以将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进行表达和表征,进一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三、课程改革的意义与价值
1. 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自主游戏理念下的预设性课程改革,能够让孩子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全面发展。他们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技能,更能培养学习品质、计划性、专注性等终身素养。同时,通过不同领域的探索,孩子的语言表达、艺术创作、科学思维等多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2. 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课程改革能够满足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探索的方向,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发挥优势,实现个性化成长。
3. 提升教育质量
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能够提升教育质量。教师通过一对一倾听记录等方式,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同时,丰富的环境材料和有结构的活动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预设性课程的改革是必然趋势。我们要积极探索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方式,让预设性课程绽放自主之花,培养出全面发展、富有个性的未来人才。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耕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