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吉儿童村发展中心蒋雯娟的《倾听中发现儿童》培训中,一系列关于倾听儿童的深刻理念与方法被系统地呈现出来,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导方向。
培训伊始,蒋雯娟以孩子不愿意画、不愿意说的情况为例,深刻阐释了儿童行为背后的丰富内涵。她强调,孩子在游戏反思环节不愿画画,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进行思考。这正如老师提问时,未举手的人并不一定没有想法。
对于儿童的各种表现,我们应当始终保持一种退后审视的态度。当孩子选择不画时,我们的关注点应放在他们正在做什么上。可能孩子正在与老师聊天,通过语言来整理自己的逻辑;也可能在游戏中进行大量的操作与反思。老师们常常更为关注那些平时爱画但某天突然不愿画的孩子,试图探寻其背后的原因。
蒋雯娟进一步指出,我们应紧紧围绕“元认知”这个关键概念。让孩子拥有复盘自己经历的机会,无论是通过图画还是语言的形式。在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孩子热衷于自主游戏,并且喜欢与老师进行倾听和表达。
如果环境有利于探究与分享,孩子通常不会不愿意表达自己。从老师们的分享中可以看出,我们需要将自我练习迁移到幼儿园教育的情境中,始终将焦点放在儿童身上,深入讨论倾听的重要性。在一个被接纳的课程体系下,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幼儿进行反思,孩子能够获得的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被尊重对于孩子而言至关重要。那么,一个孩子在一天中,谁会真正认真地倾听他们说话呢?通常情况下,只有关系亲密的孩子才会被认真倾听。在家庭环境中,家人虽然希望保护孩子,但却不一定能够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去倾听。在幼儿园里,同伴关系也会对孩子的表达产生影响。而老师作为与孩子朝夕相伴、具有教育觉知和发展意识的人,如果不能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去倾听孩子,那么孩子被认真倾听的机会将会极为稀少。
那么,究竟我们需要怎样的倾听方式呢?
首先,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份强烈的好奇心。以这份好奇心去探寻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孩子内在的真实想法。在这个过程中,要克制自己评判、自我表现以及急于给建议的冲动,保持中正的状态,将全部注意力完全聚焦在孩子身上。
其次,我们的注意力应当像聚光灯一般,紧紧地照在孩子身上,将关注的焦点明确为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听到孩子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再者,这种倾听不仅仅是听内容,还要敏锐地捕捉变化。从孩子的语音、语速、音量的变化中,去洞察他们的能力、内在状态以及意图。用心去倾听和感知,陪伴并支持孩子成为他们渴望成为的人。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倾听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艺术。通过倾听,我们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需求、感受和想法。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还能够建立起深厚的师幼关系,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深刻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倾听能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关爱、尊重和理解的成长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现儿童,助力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耕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