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在《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整合的策略游哪些?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当前的幼教实践中游戏和教学的关系更多的是处在一种相互分离的状态,主要表现在:游戏是游戏,教学是教学,游戏活动的目的不在于为儿童提供可接受的学习经验。

在《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整合策略有哪些呢?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结合可以使幼儿园教育活动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多彩,甚至产生单独开展游戏活动或教学活动所不具有的效应。将游戏与教学加以整合是从实施分科课程到实施整合课程的转变,它注重各领域学习的联系和整合,强调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连续性的经验与学习。与实现《指南》提出的为幼儿后继学习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相契合。

(一)明确目标,实现游戏与教学在主题和内容上的相关

整合意味着“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因此实现游戏和教学的整合需要在制定活动目标和主题,以及选择活动内容时保持二者之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首先,区分两种经验,明确哪些学习经验是可以通过游戏获得的,哪些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获得的。教师在制定教学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时应该明确这个内容是否可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学习?若可以就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教学。如果不可以或者是可以但是有些独特的价值不能体现那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来进行。

其次,在区分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游戏与教学的螺旋式上升结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

1)在主题教学活动中生成游戏主题,实现教学和游戏活动一致性和连续性;

2)在游戏中再现教学经验

3)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回到教学中解决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4)在新的主题活动中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二) 创设良好的游戏学习环境,改变游戏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找到游戏课题并自发进行游戏的。小川博久先生指出: “环境是幼儿游戏愿望产生的根源,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创设环境,直接关系到幼儿本身以多大的程度参与环境。”

良好的游戏学习环境是一个渗透着教育者意图的富有美感的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空间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客观环境。游戏的本质是自发的,儿童有其内在动机,适宜的环境提供能够使儿童变得独立,从而发展儿童的“责任感” “自主选择能力”以及对自己学习的“控制感”。

教室的布置应当为儿童提供独立获得各种资源和进行各种活动提供保证。当前幼儿园游戏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单调、区域之间的关联性弱、材料少、材料投放不合理、挑战性弱、不重视研究玩具或游戏材料的价值等情况。

面对这些问题,老师们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首先应该合理地规划幼儿园的游戏空间,室内外的活动区的设置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和相互联系的

其次,在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上面更多地采取开放式的投放非结构化或者低结构化的材料,同时保证材料投放的充足性、适宜性和多样性。

最后,重视玩具和材料的价值,使游戏资源反映出当前的主题和内容,将教育目的融入到环境中。通过游戏学习环境的创设不仅可以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且可以使幼儿的游戏成为有“社会文化内容”的学习活动,使幼儿获得幼儿园课程期望他们掌握的各种有益的学习经验。

为了更好的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促进游戏和教学的有机结合应该改变游戏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在良好的游戏环境中,对于游戏内容的选择应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决议;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速度并参与到游戏中来和儿童一起游戏而不是作为游戏的“全盘操控者”;教师的意图应该根据幼儿的游戏状态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转变观念,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转变观念,解放教师,将教师从传统的“教授者” “看管者” “决策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学习活动应当受到教师“教”的充分关注、重视和支持,引导、丰富和扩展幼儿在游戏中的经验构建。

1. 教师是“倾听者”和“观察者”

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倾听是游戏和教学整合的前提和基础“倾听”意味着对幼儿全心全意的关注,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事物。教师在儿童的工作和游戏中有很多角色,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应该是倾听和观察,可以使教师解释儿童的游戏行为,不断地增加、建构他们关于儿童“整体”的蓝图。《指南》为教师全面、深入的观察和了解幼儿提供可清晰的框架。一个好的观察倾听者应该做到:

第一,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进行观察, 《指南》为了解幼儿提供了参照模;

第二,有目的的观察,即观察前知道“我想了解什么”;

第三,有重点的观察,如“我想了解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观察的重点应该放在活动中的同伴交往和冲突解决等事件;

第四,对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客观记录和全面分析。

2. 教师是“参与者”

教师参与到游戏中,与幼儿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介入幼儿的游戏是游戏和教学整合的重要途径。在教师发展高质量游戏活动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允许教师参与。费列皮尼指出“一名能够组织和激发孩子的教师一方面必须加入孩子的探索过程,另一发面,也必须成为幼儿发现过程中的共同演出者”。教师积极参与活动,作为幼儿中的一员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可以缩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并对幼儿表达支持、赞许的态度。这种平等关系有助于幼儿在活动中学习自己做主,自创玩法,减少幼儿依赖教师的行为。教师通常不对幼儿提出硬性的要求,而是与他们一起活动,用行为感染他们。

3. 教师是“提供者”和“指导者”

游戏中一般强调发现学习的优先地位以及课程不同程度的自我选择。游戏虽然是幼儿自主性的与环境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但是游戏并不等同于放任自流的课程。弗朗伯格指出“游戏的多种多样的功能依赖于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有能力的游戏者不会自发出现,儿童需要通过成人提供的范例教导来知晓如何进行游戏”。教师不是法官和决策者,而是提供资源的人,在儿童需要的时候可以从教师这里借用。教师作为提供者,通过提供指导,保证了材料的合理使用,以及保证游戏按照正常轨道的进行。同时,通过提供相应的游戏技能和语言的指导减少儿童在游戏中的挫败感。正如美国学者Don Hall 强调的游戏技能是应该被教的,尽管发现是有趣的,但是有些时候有必要去引导幼儿如何发现。例如,在捏陶土的活动中,教师先指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材料和工具,试着给孩子必要的协助和建议,让他们完成自己的创作目标,而不受材料的限制。因为如果孩子把粘土捏的太薄,在烧制过程中会破掉,孩子会因此失望。

教师作为“指导者”必须将自己对幼儿的指导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一是要理解幼儿的内心,从幼儿的行动中解读幼儿感兴趣的和关心的方向、幼儿的游戏动机等;二是要理解自己的指导行为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的关系。

小川博久认为教师的指导原则就是援助:“所谓援助就是在认清如何与幼儿互动的基础上,抱着使幼儿的状态达到幼儿希望的状态这一愿望与幼儿互动。”因此,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不应该是将幼儿纳入到大人预先决定好的路线当中,而应该认清幼儿的自我成长路线,找到幼儿的自我成长路线与成人期待的幼儿成长方向的交点,在这个交点上产生对幼儿的期望,根据这个期望对幼儿进行指导。

(四)通过游戏对教学进行评价

游戏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有关,它能展示出儿童的社会性,情绪和智力的发展。游戏被看作是发展适宜性的,并且有一种启发功能“可以告诉你儿童在哪里”。游戏也可以揭示出“儿童思维的整合性”。对幼儿进行教育方面的评价时,需要同时考虑幼儿学会了什么和教师是通过何种方式教会幼儿的这两个方面。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游戏提供了一种评价情境,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判别幼儿的发展阶段,以及儿童对于比较正式的学习情境的“准备性”。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游戏的开展来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并进一步判断幼儿目前的水平为制定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从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来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节选自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教授王春燕的文章,侵删!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耕铄妈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在《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整合的策略游哪些?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