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抓娃娃》讲述了马家夫妇因为大儿子高考只有98分,想当然的认为大号废了,从而放弃,然后又生了一个,起名叫马继业,开启练小号模式,因为练大号时过太溺爱,所以这次小号以“穷养”的方式进行。
马成钢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成就,是小时候的困难环境下磨练所致。所以他带着还不记事的马继业回到了他曾经生活的地方,为了更逼真一些,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让全家人假装贫困,想让马继业也体验一下自己年少时的艰辛,从而学会吃苦耐劳,进而才能有所成就。
马继业在老马的钞能力下,成绩那是没得说,缺啥咱就补啥,并且设计的天衣无缝,毫无破绽,情节一个接一个,一直到马继业偶尔发现假奶奶打篮球,为了弄清楚事情真想,继业做出了人生中唯一一次自己做决定的选择,用高考交白卷的方式换取片刻自由。
真想大白,可马继业的父母还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他们想当然的认为这是为他好。
我们大部分成年人将自己的理想尤其是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到孩子身上,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希望孩子完全按照自己预设的道路去发展。
电影的最后,马继业复读,考了705分,报考了他喜欢的体育大学,这是《抓娃娃》失败了。
其实看似是失败了,这个失败是对父母来讲,因为孩子没有按照父母设定的路线来走;实则是成功了,这个成功是之于马继业来讲,他终于可以抛开一切按照自己的内心所求来走以后的人生之路!
《抓娃娃》在喜剧外壳的包装下,隐藏着对当下教育的深刻探讨。
这种通过欺骗和操纵的手段来塑造孩子的教育模式,不仅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感受和需求,还无法真正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对孩子心理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这种让孩子人工经历苦难和挫折的教育并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普通家庭,就是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的,如果马继业不是老马的儿子,他就生活在普通家庭里,我想,这些都不用假装,因为这是现实,在现实中长大的孩子,对生活有更深刻的体会,也更能在现实中磨练自己的意志。
养育孩子,是我们父母终身需要学习的内容,父母可以有期望,但要建立在尊重孩子兴趣及个体差异的前提下,陪着孩子慢慢长大,而不是教他长大。
愿我们不再抓娃娃,而是陪娃娃一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