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比较注重幼儿教师的特长,比如:弹唱、美术功底、舞蹈等等,但在目前践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要求下,这些技能已不能成为提升保教质量的关键能力,那么在当下,幼儿园教师最应具备哪些决定教育质量最关键的能力呢?
一、观察幼儿能力
观察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观察也可以促进教师了解幼儿的发展,是教师能够提升和利用的最为强有力的技能之一。所以是否坚持观察是衡量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重要依据。
观察不是随便看看,观察也不只是技术,仅仅拿着手机或者录像机拍是不够的,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准备,在幼儿教育场景里很可能无法识别有价值的信息。
再者,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的关注点和反应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准的重要依据。
在《放手游戏发现儿童》一书中要求教师打开心灵去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去发现儿童在游戏中的精彩表现,以此建立正确的儿童观。
"睁大眼"是要求教师全神贯注地看儿童在游戏中做了什么;"竖起耳"是要求教师高度集中注意力,去聆听儿童在游戏中说了什么;打开心灵去观察是要求教师放下自己的主观臆断,带着好奇和尊重去发现和欣赏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
其实,教师不仅要观察游戏中的儿童,更要观察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
二、倾听幼儿能力
倾听幼儿是教师与幼儿交流的方式,也是通过语言及相关的信息了解幼儿、支持幼儿的重要途径。倾听需要看清情境,重在了解、启发而不是说教和训诫。
教师除了进行游戏后的一对一倾听,也要注重一日生活中每个环节的倾听,最好做到每天进行一对一倾听,有困难也可以集体或小组形式。
倾听是教师与幼儿的心灵沟通。幼儿向教师表达自己认识和见解的过程,一起探究问题、拓展问题,并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教师通过倾听幼儿可以了解幼儿内心的兴趣和倾向。
三、分析作品能力
分析幼儿作品是教师了解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形成用多样化的手段和方法收集幼儿多形式作品的习惯。
幼儿的绘表征、语言表达、表演动作、手工作品等等都是重要的作品,教师应学习分析作品的方法,能够根据作品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并采取进一步的支持策略。
教师要养成作品归档的习惯,要充分利用作品,进行纵向的分析和比较,在分析中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成长特点和规律。要努力提升分析作品的能力,学习作品分析的方法(作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它是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如日记、作文、书信、自传、绘画、工艺作品等,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切实通过作品分析更好地关注幼儿的发展和变化。
四、课程设计能力
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不只是教案,而是整个的教育环境、活动材料和教育策略及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课程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生成的,教师要遵循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根据幼儿的兴趣及发展需要进行课程的设计。
五、活动组织能力
虽然我们在游戏和生活中尊重幼儿个性的发展,尤其幼儿在户外自主游戏和室内区域活动中,但也要注重幼儿全面发展。
所以教师的集体活动组织能力也比较重要,集体活动的组织也需要教师有灵活机智的教育智慧,将幼儿引导到他们需要的、感兴趣的和有可能获得新经验的活动中去,让幼儿积极地投入探究、交往及表达等活动中去。
六、教师评价能力
《评估指南》要求幼儿园进行自我评估,但在评估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那么教师评价幼儿能力在哪些方面提升呢?对幼儿行为的日常观察,对幼儿作品的分析,在一对一倾听过程中的梳理反思,从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支持幼儿主动学习,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行。
学前教育在发展,对幼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化的幼儿教师一定是在理论学习加实践的基础上培养起来的。以上六个专业能力,你具备了吗?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耕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