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森博士在《热情投入的主动学习者》书中介绍了五种基于实证研究的培养儿童学习品质的方法。
第一,教师与所有儿童建立亲密关系。
一方面,教师应了解每位儿童及其家庭的信息,并给予儿童温暖和怀,积极地参与到儿童的活动中,与每个幼儿建立密切的情感联系,另一方面,在与儿童个体建立亲密关系的同时,还应在日常生活、集体活动或班级聚会中积极建立有着共同目标和价值观的关爱共同体,儿童在关爱共同体中会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促进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坚持性等学习品质的发展。
第二,教师应筛选和使用高质量的早期教育课程模式。
有益于儿童积极学习品质发展的课程包括以下四个特点:富有挑战性、学习内容有价值、与儿童兴趣和经验相联系、强调儿童的积极参与和社会交往。
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课程模式进行筛选和使用:首先,选择课程模式时,应从课程总体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课程目标是否指向学习品质的培养、课程内容是否包含促进学习品质的活动、课程实施是否关注儿童学习品质的发展四个角度对这种课程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其在多大程度上能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进行评级,其次,调整课程模式时,应遵循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和文化适宜性的原则,最后,可以创设一种专门培养学习品质的课程模式。
希森博士指出,专门聚焦学习品质培养的课程模式能够有针对性的促进学习品质各要素的发展,虽然目前专门的学习品质课程模式还没有研发出来,但是有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课程模式不久就会出现。
第三,教师应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方面,教师应为儿童创设高质量的环境,包括设置具有引导性且促进儿童专心活动的空间环境、建立有秩序的活动规则和常规、开展儿童主动参与的小组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应采用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表现出自己的积极学习品质以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帮助儿童明确学习目标,提供有效的教学支架并适时地撤出支架、给予儿童有价值和有挑战性的活动机会。
第四,教师应运用科学的学习品质评估系统。首先,使用综合性的学习品质评估系统,如儿童观察记录量表( The Child Observation Record )、发展连续评价表(Developmental Continuum Assessment )和作品取样系统( Work Sampling System )。这三种评估系统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基于真实情景中的儿童行为表现;鼓励教师通过观察和记录收集多元数据以实现对儿童的评价;在一年内多次评估儿童在多个领域的发展状况,评价结果促进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教育儿童。
其次,使用学习品质专业评估工具。主要包括供教师课堂使用的评估工具和供研究者使用的评估工具。供教师课堂使用的评估工具有”一日生活参与性教师评量表”( the Scale for Teachers ‘ Assessment of Routines Engagement 习量表”( Learning – to – Learn Scales , LTLS )等,供研究者使用的评估工具有儿童内在学习动机指标( CAIMI )和儿童连续表现测验( CPT )等。
最后,教师应采用五步骤循环法根据评估结果制订教学计划,即确定学习目标、搜集证据、描述和分析证据、结合学习目标解释结果和应用信息制订计划。
第五,教师应积极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参与。首先,家园之间应建立和保持互相尊重、关怀和赞赏的良好关系;其次,应与家长积极地交流学习品质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地了解儿童在家里的表现;最后应与家长分享一些可促进儿童学习品质提升的实用性策略。
希森博士在从家庭和学校角度探讨培养儿童学习品质的方法的同时,还将视角转向社会大环境,提出促进学习品质发展的五种方法:
第一,由政策层面保障学习品质这一领域在儿童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开展关于学习品质的研究,特别是应用型的研究;
第三,在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中,关注如何促进儿童学习品质的发展;
第四,对学习品质的内涵、结构要素、影响因素、重要意义、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社会宣传;
第五,开发关于学习品质知识的运用策略,增强将知识运用到政策、实践和专业发展系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