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梳理了很多专家讲座,一是在梳理的过程中进行再学习,二是方便园里的老师们学习。梳理的内容里面有很多重复性的句子,我没有删除,因为重复性的句子,我个人认为都是专家专门强调的地方,并且很多口语化的文字,我也没有修改,这样全息式的转录梳理,在听的时候,也更有如在现场的感觉。
因为幼教专家真的很多,大部分专家都是高校的教授,每个人都有研究方向,我们作为外行,需要有一双火眼金睛,但是这双火眼金睛在我们一线教师这里,可能也有,但是不多,因为,我们大的方向还是要靠着我们上级有关部门的有经验的领导去甄别,当然目前根据后台数据最受欢迎的还是华爱华教授和丁海东教授的讲座,我想大家喜欢他们俩的原因很简单,这在讲座里有体现,我现在在把它摘录出来,感兴趣的老师们可以继续读读。
华爱华教授:
它的意义和价值不是听专家说的,不是听这个专家说应该要做还是不应该做,不是这样,而是你们自己去体验。
这个专家说要计划这句话,应该你们以后越来越要有自己的定力。我们认为,我们通过观察认为:因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就是实践当中产生问题而去进行探究的教师,这样才能产生自己的定力。
不要说这个专家怎么说,那个专家怎么说。而我们自己离孩子最近,你知道专家离孩子是最远的,你们天天跟孩子在打交道,我们离孩子很远。所以很多老师提出很多问题,我就把问题抛回去。
你们要有自己的思考,你们做的不管对还是错,你们自己时间长了,自己就验证。但是都是有自己想法,不要说这个专家怎么说,那个专家怎么说。因为这个专家告诉我应该这样,我就告诉你的要去研究。
丁海东教授:
我们要反对的是幼儿园里只有假游戏,没有真游戏,你这样说是对的。当然了,真游戏假游戏的概念不一定都是这样理解的。我记得我跟曹正平老师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说真游戏必须什么游戏精神,那玩意儿又扯远了。我觉得,如果可操作的话我理解那个教学游戏就不是游戏,就是教学,所以叫假游戏。那如果这种可操作的来理解的话,那我觉得反对假游戏不可以。这个我只是把这个观点放在那个地方,我没有反对别人的说法,因为别人有别人的逻辑。大家别总是拿我的观点去反驳别人,让我得罪人去哈。
以上是我摘录的两位专家的部分讲座内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两位专家都是开放型的专家,对于问题没有非黑即白,并且非常幽默。
我梳理华爱华教授的讲座多一些,因为我们园是游戏实验园,在这五年的时间里,经过实践,我们已经看见了游戏当中的幼儿,至于教师提升内涵这一块,虽然我们的教师实践很多,但是离研究型教师还很远,这里牵扯的因素很多,唯一一点,可能我们很多时候,不能自己做自己,因为身上的包袱有点重,但现在我们越来越能做自己了。
师资配备加上有些园所大班额不能做到每天对每一个孩子一对一倾听和记录,那么我们像华教授讲的,能够做到多少就先做到多少,我们不应该强制性的给老师布置任务,强压之下必出假,到时候我们拿着“假”的还要当真的看,那就悲哀了。
关于游戏后的分享,其实我们以哪种样态都可以,重要的是在每一种样态下,我们的孩子和老师都能从中成长。我们从这几种样态里出来都可以的,因为本身实践当中就是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实,后台我收到很多网友的留言,也有些是关于开展游戏的质疑。我想说:游戏的价值,在于你实践的程度,你放手的程度,因为越放手,你就越能看见游戏的价值。
最后,祝大家都能守住初心,做有定力的教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耕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