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梳理自北京市丰台第一幼儿园园长,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劳动模范朱继文园长的从《评估指南》反观高质量幼儿园建构。
朱继文:每次我见着幼教人,永远有说不完的话。每次见到我们幼教人的时候,我就属于兴奋型。我知道在座的肯定有许多我的老朋友,也有一些新朋友。那新老朋友今天一起来共同研究这样一个话题,从我们的《评估指南》来反观我们高质量幼儿园的构建。
我们知道一所幼儿园,我们想把幼儿园办成什么样子,我们自己是什么样子,这是很重要。如果我在跟大家在商讨的过程中,我们让你在你本子上给自己画一张相。你自己会给你自己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说我是一个热情的人,我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我是一个乐于挑战的人,我是跟孩子们喜欢玩在一起的人,我是宁愿跟孩子们一起探究的人,我是一起特别愿意倾听儿童相伴儿童成长的的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很重要。所以我们经常说,要办高质量的教育,其实办高质量教育很不容易。
我们都知道,去年的一号文幼儿园保育教育的《评估指南》,在2017年的时候,教育部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在督导评估办法里面特别强调的,以评促建、客观公正、注重实效。其实内容也是五个方面,办园条件、安全卫生、保育教育、教育工队伍,内部管理,后续我知道各个地方都在进行半园质量评估办法修订。
各个地方在评定、修订的时候都有评估原则。评估原则四个方面:育人为本,依法依规,聚焦质量、强化监管。这个过程里边,尤其是聚焦质量。看一看他强调的什么,一个是促进幼儿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孩子的一日生活,关注师幼互动,关注家园共育,关注的是幼儿园发展性评价,实施科学保育教育。我们各个幼儿园都走了一圈,我们已经发现了很多的问题。之所以这些问题啊,我们知道它肯定以问题为导向来进行了评估指南。它存在什么问题呢?我们想一想我们自己幼儿园有没有这样的问题?
问题一:多以资料的呈现作为我们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的标准。所以幼儿园教师大量的时间都用于补充材料。资料盒子在幼儿园全面的形成。所以以资料来完善,来作为我们评估质量的依据。这样又出现了很多幼儿园相互借鉴,这个“借鉴”我是加引号的,为什么呢?就是你不管在什么地方建园,我们发现我整个的制度职责都长得差不多的。如果我们的制度不能够真正的满足幼儿园老师这种发展的需要,不能够起到一个成长一个推动的这种价值和作用的话,其实它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是为领导为你检查的时候,我那儿有而已。我们老师如果脑子里并没有我们的这种制度,制度又没有成为一种推动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助手的时候,制度没有意义。
问题二:注重外在条件和结果,忽视了过程性质量评价。就是把评价关注点用在了物质条件的建设上(包括教室的设备设施,玩教具的数量,图书的数量)这样形成了幼儿园突击购买;关注结果的质量上。(幼儿发展水平评价表格内容随意填补)忽视了尊重幼儿发展的思考,忽视了提高质量中教师常态的努力程度和改进的过程。背离了我们教育过程中质量评价的。
问题三:注重硬件条件。多功能教室的攀比、材料,还有物质环境的很多趋同,没有考虑适宜不适宜?需要不需要能不能发展?缺少深度的分析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你幼儿园有,我幼儿园也有。
忽视了保教质量发展内涵的关键的要点。
问题四:评估专家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参差不齐,也影响了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判断。以有没有简单的判定标准要求为导向,没有关注到孩子们的发展的过程。一说有汉字就叫小学化,这么简单的一个判断就决定了。就是一个大的导向,我们把所有的汉字都给给他拿下来。这是不是真正的符合我们高质量的这种要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不断的反思的。
问题五:幼儿园过度的注重评价结果,以结果性的分数来认识质量,把时间、精力都用在按条目整理和准备支撑性的材料上。就是为了材料而材料,很少有过程性发展的这种自我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内容的支撑。自评中关注孩子发展的师幼互动质量不够。老师都在加班加点的做了无用功,反而耽误了孩子们的发展的。
教育部在2022年的1号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颁布,向我们明确了幼儿园的质量评估的方向。通过评估指向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向的是高质量的教育。
以上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禁止商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