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幼儿园把站在滚筒上行走当做一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其实在滚筒区,对于站在滚筒上行走这件事,个体差异真的非常大,大到有的孩子玩了一个月还是不敢站上去,有的已经行走自如,但无论站的上还是站不上,孩子在玩滚筒的过程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还是那句话,我们不是生产机器,就算有的孩子从小班到大班毕业也没有站在上面行走,也不影响他整个人的发展,可能只是少了一些体验,其实孩子们想玩的或想挑战的都是内心所需要的,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不要再纠结了,甚至看案例,我也不喜欢看能够站在上面走的,一旦孩子能够站上去行走,大家的眼光就追随着他们,他们能够感觉到,无论是双人走或者交换滚筒,或者传球……我们要的是过程的享受,不是结果,何况站在上面走,并不是结果。真正的滚筒区有滚的、有推的、有骑的、有站立的、有结合其他材料……只要是能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这就是成长,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最近这两个月的时间,我也断断续续观察到孩子们在滚筒区的游戏,遗憾的是都是观摩教研或空闲时观察到的零碎片段,但还是想要发出来,因为他们玩的真精彩,精彩在哪里,在游戏的每个瞬间。
这个黑色滚筒在小男孩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词:丝滑。除了这个词我还想到了哪吒,这个滚筒已经与他融为一体,滚筒是他的兵器。
推着一个滚筒来到我的视线,比拍电影还专业,就是这么巧合,他是那么的投入,用自己的方式与滚筒进行互动。用脚踢着走、用手推着走、用后背推着走、跑到滚筒前面截停、用手扒着倒退走,我是彻底被这小子折服了,太会玩了。
两个安吉滚筒,小朋友想要垒到一起,老师观察到之后,迅速过来检查了一下竖着的滚筒里面小朋友的情况,然后又退后到一边继续观察。条纹和绿袖男孩使出吃奶的劲终于把滚筒放到竖着的滚筒上面,在放上去的一瞬间,绿袖男孩的左手被上面的滚筒压了一下,但很快就拿出来了,这个时候游戏还在继续,他俩还在继续调整,想要把滚筒竖起来,但没有成功,他俩又把滚筒抬下来,条纹男孩站在滚筒上往里看了一眼,然后也钻进了滚筒里,绿袖男孩将竖着的滚筒给拉倒,把滚筒都放倒之后,他们又尝试着连接在一起,当然这个游戏一直在持续,最后也将白色滚筒竖着放上去一次,但放完之后往下拿的时候又产生了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