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在姐姐家里翻看过一本《大便书》,这也能写成书!现在想起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便便加工厂和拉便便姿势,这本书真的讲的一门正经的,我能够用到现在的:香蕉便便是好便便,所以在幼儿园生活中看见谁拉的便便是香蕉便便,心里就会感叹一下这小宝宝真健康。
关于便便的书《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小鼹鼠的遭遇我也深有感触,尤其是每天早上如厕的时候,因为大家作息时间都差不多,还有楼房确实隔音效果一般。每一天早上,我都感觉是谁嗯嗯在我头上……这个时候我一般会很尴尬,然后尽量弄得动静小一点,我想是不是楼下邻居也像我一样的感觉。
对于儿子成长的过程中,少不了《拉粑粑》,但老二和老大又截然不同,老大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到小马桶上便便了,老二现在还是大小便自由,跑着拉、站着拉、走着拉、坐着拉、吃饭拉……无论你怎么引导,真是一头牛犊子,就是不上小马桶!我也只能检讨自己,他还不会讲话,不能很好的用语言表达,人家也给信号了,是我疏忽没有抓住教育的契机,每次都是拉完了,尿完了,他才会大喊:爸爸……拉尿的时候,我又在哪里呢?
说到便便,就要聊一下幼儿园孩子们的便便问题。不得不说,很多孩子在幼儿园里是不大便的,哪怕你的班级氛围再融洽,有的孩子还是不在幼儿园里大便。那么孩子不在幼儿园大便的原因有哪些呢?我在网上收集了一些答案。
-
不适应新环境导致的情绪问题;
-
陌生人面前如厕心理压力大;
-
孩子在家中经常使用自己的小马桶;
-
没有及时给孩子戒掉纸尿裤,导致过度依赖纸尿裤;
-
孩子比较内向不愿意表达自己的需求;
-
孩子穿的衣服不方便大便;
-
语言发育比较晚,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
-
担心拉粑粑时间太长而错失愉快的游戏时间;
-
与小伙伴玩得正起劲儿,不愿意去拉粑粑;
-
孩子不会擦屁股,不好意思寻求帮助。
当然在幼儿园不便便不仅仅是以上原因,因为我们不是孩子,每一个不在幼儿园大便的孩子都有一些自己的原因。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让孩子们正视便便,让孩子们知道在幼儿园里便便就像在幼儿园里喝水、吃饭、睡觉等是一样的生理需要。
其实只要班级氛围是融洽的,师幼关系平等,教师能够情绪稳定,并且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孩子们进行互动,便便不便便的问题,随孩子自主吧!随着孩子们自理能力越来越强,对幼儿园的生活越来越熟悉,孩子们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他们一定会遵从自己的生理需求,在实现小便自由的基础上实现粑粑自由!
俗话说:管天管地,管不着拉屎放屁!但能够像在家里一样放松便便的有几个呢?比如你,你在单位里像在家里一样便便自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