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制图书的意义
自制图书,是相对于购买的成品图书而言的,顾名思义就是自己亲手参与制作的图书。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也会根据教学工作任务及幼儿发展需要,鼓励幼儿或亲子制作图书。那么自制图书与之购买的成品图书对于幼儿又有着哪些深渊的意义呢?我认为:
1、自制图书有助于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自制图书要求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或想法,自由创编图书内容,并设计图书画面等。因此,成人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与需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协助幼儿把他们想象构思的画面内容制作出来,长此以往,对于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2、自制图书有助于幼儿续编、仿编能力的养成。
自制图书中内容可随意、自由创编,因此,幼儿可以根据图书内容需要而在中间或结尾有意的减少几页,鼓励其他孩子续编余下的故事内容。例如,在《喜羊羊大战灰太狼》故事中,中途喜羊羊想办法,打败了灰太狼,救出了美羊羊,但至于想出了什么办法,如何救人的几页却是空白页,鼓励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故事内容。或者是故事没有结尾,让孩子们发挥想象续编故事结尾。例如:《森林音乐家》中,小黄莺最后是否得了冠军呢?等等,鼓励幼儿自由续编结尾,并把故事讲述完整。
3、自制图书有助于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自制图书能够使幼儿有更丰富的想象力和自主性,由于是自己创作的故事情节,幼儿能很自信地和同伴分享交流图书的内容,大胆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快乐和成功,这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4、自制图书有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口头表达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基础,而在自制图书的活动中,幼儿要根据图书画面的内容使用完整的句式、适当的词语来叙述故事情节,幼儿在语言表达中很自然地使用规范的句式或书面的词语,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及应用能力。而且还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逐渐习得“个、只、头、片、朵、颗、座、匹”等量词概念。
5、自制图书有助于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
自制图书过程中,幼儿需要参与设计图书内容及画面、图书的构图等等步骤,这个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例如丰富多样的图书画面呈现方式,让幼儿感受图书画面的美感,并促使幼儿在理解图书文字的基础上,大胆应用各种方式来表现图书的画面,以不断获得美的感受,积累表现美的经验。
6、自制图书有助于幼儿交往的能力的养成。
自制图书是个复杂的过程,往往需要幼儿、家长,有时也会需要同伴、教师的协助与互动。因此,这也是个增强亲子关系以及同伴交往的有效途径。如:亲子制作图书活动中,幼儿的奇思妙想如何呈现在图书中,往往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而图书制作过程中,教师又会给幼儿提供大量的材料及工具的支持,鼓励幼儿制作。而同伴的建议也能够使自制图书更加精美。幼儿和同伴的合作更能锻炼幼儿的协作能力,在共同制作图书的过程中,幼儿要和同伴商量图书的文字表述、画面绘制、页码安排,乃至封面、封底的设计等,一系列的环节都是在有效的互动合作中完成。在整个制作过程不仅是亲子情的流露,还体现着师幼互动、同伴交往的其乐融融。
7、有助于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自制图书不像绘画等完成一件作品那么简单,从最初的确定故事内容、到画面绘画、设计页码封面等,一个个环节都需要专注认真完成,一本自制图书往往需要一周乃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幼儿要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勇敢坚韧,不怕困难。
二、自制图书的分类
自制图书的分类,从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
1、从参与者的不同进行分类
可以分为幼儿自制图书、亲子自制图书、师幼自制图书、教师自制图书等;对于大班幼儿而言,完全可以鼓励幼儿独自完成自制图书的任务,但教师应引导幼儿提前做好计划、进行设计、搜集材料、制作完成。而对于小班的幼儿,就需要父母的支持或教师的支持多一下,但切记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 从图书的文体不同进行分类
可以分为自制儿歌图书、自制故事图书、自制诗歌图书、自制通话图书等;这就要看幼儿的兴趣了,有时是孩子们自发的制作图书,题材也由他们自己设定。如,自制有关《春天》的图书,有的幼儿可能就会制作“春天的儿歌”,还有的会制作《春天里的故事》等等。
3. 从图书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
可以分为主题类图书、故事类图书和纪录类图书;幼儿园日常工作中,班级会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了鼓励幼儿主题的内容,也会为幼儿提出建议,如在小班主题《我和玩具做朋友》中,教师鼓励幼儿以《我的玩具朋友》为主题,制作图书。
4. 从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
可以分为布面书、纸质书等。一般幼儿制作的多为纸质书,而家长及教师为了能更加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也会制作布书,布书对于小班幼儿非常适合,不但不易撕破,而且像一些粘扣、粘力条都能激发幼儿与图书内容进行有效互动,在一解一系的过程中又锻炼了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发展。
5. 从制作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可以分为绘画类图书、照片类图书、剪贴画类图书、拓印画类图书、布贴画类图书等等。这些多样的表现手法让幼儿自制图书更加丰富多彩、精彩纷呈,也能够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三、自制图书的结构
自制图书就是一本书,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的构成当然也包括封面、前言、目录、内容和封底几大部分。
以下为完整的书籍部分名称
1. 封面:
就是书的第一页,一般包括作者、出版单位、书名、封面图画。是一本书的中心,往往能够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2. 前言:
前言就是这本图书的一个总体介绍,一般就是为什么要制作这本书呀?书里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呀?有什么意义呀等等。根据图书内容或需要可以删减。
3. 目录:
目录一般是在有多篇小故事的图书中运用。能让幼儿清楚地知道书中都有哪些故事内容,一目了然。并通过对应的页码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
4. 内容:
包括图画(照片)、文字语言、页码等。图文并茂,小班一般文字较少,大班可以出现,一般是成人帮忙记录,但要求书写规范,页码可鼓励幼儿书写。
5. 封底:
封底图片、条形码,定价等。封底是图书的最后一页,一般在右下角有本书的条形码和定价,当然这些都可以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完成。
以下面这本书为例:
封面
前言
目录
内容
封底
四、图书制作的步骤
1、确定主题,选定内容。
2、收集材料及工具。
3、构思画面及整体设计页数。
4、制作过程。(绘画、剪贴画、照片粘贴、拓印画、布面画等等形式)
5、文字情节说明。(可无)
6、装订。
五、图书制作的原则
1、参与性原则
无论是大班幼儿、中班幼儿还是小班幼儿,成人都应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参与到自制图书的过程中。特别是家长朋友不能只追求图书的精美,而忽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要善于听取幼儿的想法与建议,协助幼儿把他们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2、完整性原则
既然是书,就要给幼儿一个正确的概念,它一定包括封面、封底、作者、出版社、页码等相关要素。制作中要注意图书的完整性,在图书有题目、内容、图画、文字之后,最后一步编辑成书,装订成一本小书。在幼儿制作图书的过程中认识图书的结构,了解书中的秘密,对于幼儿今后的自主阅读有很大的帮助。
3、通俗性原则
幼儿的自制图书不同与成人的书籍。不要长篇大论,过多的文字会给幼儿阅读带来负担与困难。因为学龄前儿童不会识字,所以幼儿自制图书以丰富多彩的画面呈现。成人可将幼儿的语音记录下面,用简短,幼儿能够理解的书面语言进行表达,一定要注意表现幼儿的童言童语的独特美。
以下为幼儿园自制书欣赏:
《我和我的玩具》
一本本精美的自制图书,在弥补成品图书的不足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增强亲子情感,丰富主题活动内容,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自制图书”为幼儿的成长带来快乐!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