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双小小手,
一只左来一只右。
小小手,小小手,
一共十个手指头。
小班初入园,很多幼儿生活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较弱,为了帮助孩子们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小手,提高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小四班开展了班本课程“《手”次遇见你》。接下来,请跟着老师一起进入孩子们的小手探索之旅吧!
小手大调查
认识小手前,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小手的模样、小手的本领、小手的秘密。
小手一家亲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小手它是什么样子的呢?
小手有很多线条
看,这里有很多圈圈
这是手掌纹
有的手指“高高的”
有的“矮矮的”
通过讨论和观察,孩子们了解了我们的手由手心、手背、指甲、掌心纹组成,是能干的“手指五兄弟”,宝贝们初步了解了“手”的组成。
小手比一比
在探索中,孩子们喜欢把小手放在一起比一比、看一看,于是他们开始有了新的发现!
神奇的指纹
手指中形状不一的指纹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原来指纹也有自己的名字,孩子们一起认识了三种指纹
“那我的手指指纹会是哪种形状呢?谁的指纹形状会和我的一样?”
小小的指纹,大大的本领
通过讲解,孩子们知道了每个手指的指纹不一样,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教师思考】孩子们通过观察初步发现了手掌、手心、指纹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观察、比较、发现的过程,也是收获知识与快乐过程。
我的小手可以
我的小手真能干,可以“拼”、可以“推”、可以“拿”、可以“画”、可以“背”。
可以拼
可以推
可以翻书
可以画画
可以拿
可以背
我的小手会说话
小手不仅能干,不同的手势动作还可以代表很多不同的语言哦,一起来猜一猜,我的小手在“说”什么吧
请安静
爱你哟!
老师,我来回答
你真棒!
请
好的
我的小手会跳舞
我的小手会“魔法”
当小手遇上光,神奇的事情就发生啦!
孩子们兴奋的开始了手影游戏
我的小手会创作
【教师思考】在活动中,我们从多角度地为孩子提供机会和创设游戏情境,将小手趣味的融入了日常活动中,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手的神奇,还促进了孩子们手部灵活性与协调性的发展。
勤劳的小手
我们都有一双能干的小小手,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小手做一些什么事情呢?
“我有一双小小手,能写能画能做工,勤动手来,勤动脑,人人夸我好宝宝”,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一起看看小朋友们勤劳的小手吧!
家务小帮手
能干的小手不仅可以帮助到自己,还可以帮助到爸爸妈妈,看看我们能干的小手可以做好多家务呢!
小手传递爱
除了语言外,手势也是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表达水平有限,肢体语言可以直观地表达出孩子们的情绪和态度。
合作运玩具
给小朋友拿玩具
击掌
碰拳
握手
拥抱
打招呼
给小朋友拿水杯
小手不是用来打人的
通过绘本故事《小手不是用来打人的》幼儿判断哪些行为小手能做、哪些不能做?
自理小能手
为了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自主完成自己的事情,班级开展了“自理能力大比拼”活动。
通过自理大比拼活动,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加深了对小手的认识,增强了幼儿自理能力,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验自理小能手的快乐情感。
【教师思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幼儿通过活动在家时自己的事情自己整理图书、收拾玩具,帮忙做一些家务小任务等让幼儿感受到小手的能干。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更直观的了解了小手的本领,他们开始用小手进行更多的尝试,满足了他们对小手的探索欲望。
小手能帮助我们做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我们的小手,该怎么保护呢?来听听孩子们的好办法!
除了这些其实小手的烦恼还有很多:吃手、长指甲、指甲缝的脏东西等。
“吃”手指头的危害
为什么不能把小手放在嘴巴里?经常“吃”手指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通过绘本活动《伤心的大拇指》,知道吮吸手指会带来危害,是不好的习惯,小手有细菌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同时也更加明白了洗手的重要性。
七步洗手法
【教师思考】
灵活的手,健康的身体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基础,在循序渐进的引导过程中,孩子们对小手的认知由模糊转为清晰,也基本掌握了保护小手的方法,他们在活动中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最终形成了健康积极的自我概念。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本次主题活动中,我们从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等多个领域、多种形式开展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小手,了解了手的功能,懂得保护小手,同时,他们大胆用手去感知、探索周围的事物,尝试用双手成就自己的想法,培养了想象力、创造力、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关于小手的课程故事就要告一个段落了,但小手探索之旅不会就此停止,我们将继续努力,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及时捕捉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聆听孩子们的想法,为孩子们的深度探究提供有利条件。
编辑|彭丽华
一校一审|彭丽华
二校二审|杨坤
三校三审|庞思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东莞市东坑镇角社培正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