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树奇遇记
城西幼儿园大二班班本活动
在这个充满好奇与探索的年纪,大二班的小朋友们像一群小小探险家,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探树奇遇记”。他们带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用稚嫩的小手触摸着树的纹理,用清澈的眼睛观察着树的生长,用纯真的心灵感受着树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走进这场充满惊喜与发现的探索之旅吧!
一粒“种子”引发的无限遐想
一切始于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问题:“树,到底是什么?”当这个问题像一颗种子一样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时,他们的小脑袋里立刻萌发出了无数个为什么。有的孩子说:“树就是高高的,有叶子和树枝。”有的孩子则好奇地问:“树为什么会长大呢?”孩子们决定以“树”为主题,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班本课程。这场课程不仅旨在让孩子们了解树的结构、作用以及种类,更希望他们能在探索中感受到自然的奥秘与生命的奇迹,培养起观察、思考和探索的精神。
从“问题”到“发现”的奇妙旅程
树的认知:
从已知到未知的跨越
课程一开始,教师们就像魔法师一样,和孩子们一同寻找出关于树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对树认知的大门。他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树可以给我们提供氧气,让我们呼吸。”有的说:“树上有小鸟的家,小鸟会在树上唱歌。”还有的说:“树可以结果子给我们吃,比如苹果和梨。”孩子们的话语虽然稚嫩,但却充满了对树的热爱和好奇,孩子开始了对树的学习。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们对树的认知,教师们还设计了一份“关于树的评价表”。这份评价表像一面镜子,让孩子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对树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接近一半的孩子给自己的认知打了三星,他们觉得自己对树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有很多不知道的地方。第二大比例的自评等级是四星,这些孩子对树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但仍然渴望知道更多。还有少数孩子对自我评价不高,他们觉得自己对树的了解还很少,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
树的奥秘:从结构到功能的深入解析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树的结构和功能,教师们准备了丰富的教具和图片。他们像导游一样,带领着孩子们走进树的世界。
通过结构图,孩子们清晰地看到了树的身体各部分: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教师们用生动的语言讲解着每一部分的作用,让孩子们仿佛能够听到树根在地下默默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声音,看到树干像勇士一样支撑着整个树冠,感受到树枝像手臂一样伸展着迎接阳光,触摸到树叶像小手一样挥舞着与风儿嬉戏。
在探究“一棵树是怎么从小种子长大的?”这一问题时,孩子们产生了新的兴趣点。他们好奇地问:“幼儿园里有哪些树是落叶树?哪些是常绿树?”为了解答孩子们的疑问,教师们带领他们走进了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像小侦探一样,实地观察、记录不同种类的树。有的孩子发现,有的树叶子黄了,落在了地上,他们兴奋地喊道:“这是落叶树!”有的孩子则发现,有的树叶子还是绿绿的,没有落下,他们好奇地问:“这是常绿树吗?”通过对比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叶子,孩子们逐渐掌握了区分它们的方法。
树的分布:从观察到绘制的实践操作
为了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内有哪些树、这些树都生长在哪里,老师和孩子们决定通过绘制“幼儿园树木分布图”来探究这一问题。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像小小探险家一样,在教师的带领下,实地寻找幼儿园内的各种树木。每到一棵树前,孩子们都会像科学家一样,认真观察、记录树的种类、位置等信息。他们有的用小本子画下树的形状,有的用小手比划着树的高度,还有的用小鼻子闻着树的味道。回到教室后,他们根据实地寻找的结果,开始绘制树木分布图。虽然图纸上的线条还不够流畅,标记还不够准确,但每一笔都凝聚着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的热情。
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实践操作:
让知识“活”起来
此项课程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了解和学习了关于树的一些理论知识,还通过制作树牌、悬挂树牌、绘制树木分布图等实践操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对周围生活中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使他们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让自然成为最好的老师
通过这场“探树奇遇记”,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观察、思考、探索,更在探索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奥秘与生命的奇迹。他们明白了每一棵树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保护。他们学会了尊重生命,热爱自然,这些品质将伴随他们一生。
教师反思:
此次课程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蕴含着无穷的知识和智慧。只有让孩子们走进自然、感受自然、探索自然,才能让他们真正成长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探索精神的人。
大二班的“探树奇遇记”虽然告一段落,但孩子们对自然的探索和热爱却永远不会停止。他们像一颗颗种子,在自然的怀抱中茁壮成长。让我们期待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保持这份好奇心和求知欲,勇敢地探索未知的世界,收获更多的成长和喜悦!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像树一样,根深叶茂,茁壮成长!
E
N
D
文稿撰写:范佳男
图片提供:瞿益炜
审核:园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