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前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健康领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幼儿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务意识,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和协调性,我们应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家务劳动,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根据本班幼儿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我们围绕“穿衣”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为了让幼儿学习并掌握简单的穿衣方法,初步掌握日常生活技能,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开启了此次课程之旅。
课程缘起
在午休结束时,我们总能听到孩子们说:“老师,我的衣服要怎么穿啊?”“我的衣服怎么反了?”……每天起床的时候老师们便开始忙碌起来。穿衣服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是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在前期的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常常会求助老师,等待老师帮助穿衣服,从而也减少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孩子想要成为生活的主人,必须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服务自己。
课程目标
健康领域目标
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幼儿应学会独立穿衣,包括识别衣物的正反面、正确穿脱衣物以及整理衣物等,从而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安全意识培养:通过穿衣活动,幼儿应了解穿戴整齐的意义,并学会在穿衣过程中保护自己,避免受伤。
语言领域目标
表达能力增强:幼儿应能清晰地表达自己在穿衣过程中的需求和困难,以及穿衣后的感受。
倾听和理解能力:幼儿应能倾听教师的指导,理解穿衣的步骤和方法,并能与同伴交流穿衣经验。
社会领域目标
社交技能提升:通过小组合作和穿衣比赛等活动,幼儿应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完成任务。
自信心和独立性培养:幼儿应能在穿衣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
科学领域目标
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应通过观察不同衣物的结构和特征,学会识别衣物类型,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穿衣技巧。
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幼儿在穿衣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应能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艺术领域目标
审美能力提升:幼儿应通过欣赏不同款式的衣物,提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创造力培养:鼓励幼儿设计自己的衣物,通过绘画、涂色等活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思维导图
“衣”愁莫展
对于幼儿孩子来说,午睡穿衣服和脱衣服变成一个大难题。每天午睡后起床,总是状况百出??
瞧,有孩子把上衣穿反了,有孩子会看着衣服不知所措,还有孩子的小脑袋会在衣服里出不来,嘴里正发出求救的信号。午睡室里充斥着孩子们疑惑和焦急的声音??
课程开展
穿衣问题
衣服穿不上,找不到袖子
怎么和妈妈穿不一样
找不到正反面,怎么到后面去了
老师,我的袖子不见了。
老师,我衣服的图案消失了。
拉链太长了,拉不上。
我的衣服怎么反了?
穿衣大讨论
幼儿经验与学习
通过讨论孩子们对衣服的基本构造和穿衣方法有基本的认知,在听听、念念、做做的过程中,了解穿衣服的基本方法,愿意自己穿衣服,体验自我服务的快乐。
教师思考
《指南》指出:3-4岁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能穿脱衣服和鞋袜。教师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同时我们要建议家长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如:幼儿的衣服、鞋子等要简单实用,便于幼儿自己穿脱。
“衣”探究竟
穿衣大调查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自主穿衣的情况,我们向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在家的情况。
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并整理出以下问题清单:
1.不认识衣服的上下、正反面。
2.家长包办代替。
3.不愿意动手,没有动手习惯。
4.穿衣服的速度慢。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帮助孩子们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开启了“衣”计划。
孩子们自己参与调查、记录后获得的经验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获得的经验更加深刻。在参与调查的过程中,孩子们语言表达、倾听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里面?外面?前面?后面?
衣服前面,后面有什么好办法
可以区分呢?
衣服前面会有图案
那没有图案,标签的衣服怎么分辨前后呢?
妈妈说把衣服的下面对齐,
上面的洞洞就会出现月亮的形状,看到月亮就表示是前面
这真是一个好办法“衣”起来试试
衣服结构
衣服有哪些部分组成?
衣服上有帽子、拉链。
衣服上还有图案
衣服上有口袋和帽子
衣服上都有洞洞,我们的头和手可以钻进去。
小结:原来,衣服有衣领、帽子、袖子、口袋、拉链或者纽扣等等…
衣服种类
衣服上有不同“款式”
拉链款衣服
纽扣款衣服
按扣款衣服
套头款衣服
教师思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在幼儿教育中要珍视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把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赋予教育意义,我们的课程以幼儿为中心,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帮助幼儿在生活中探索,在体验中学习。教师基于幼儿问卷、直观感受、谈话交流等方式,对“衣”展开了多个层面的活动:“衣服的种类”、“衣服的功能”、“衣服的构成”。在整个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孩子视角,探索衣服的奥秘。
独挡“衣”面
对衣服有一定了解后,孩子们发现衣服里藏着许多小奥秘。
前面的领子比较低,口袋可以分前后。
通过图案和线头可以分里外,套头衫对齐会出现一个,小月亮的就是前面了。
为了激发幼儿对穿衣服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我们还开展了以下活动:
绘本《自己穿衣》
设计此次活动,通过绘本故事的学习,增添幼儿学习穿衣服的乐趣,把绘本中的穿衣方法和孩子们一起尝试学一学,幼儿不仅容易学习穿衣服的方法,并对穿衣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也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穿衣大行动
对衣服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孩子们开始自主探索穿衣的办法,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旁观者和引导者。
能够自主穿衣的孩子去帮助不会穿衣的孩子扣纽扣、拉拉链,在穿衣的过程中,幼儿同伴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意识增强了,幼儿从中体验到了团结合作带来的成就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知道了请人帮忙需有礼貌,要说“请”!
穿衣技巧
认识了衣服的各个部分,学习了儿歌,看了各种绘本后,孩子们学穿衣服的愿望更加强烈,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穿衣服的小妙招,快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儿歌穿衣法
外套
小手抓住小衣服,背面对着小肚子,小老鼠盖房子,左手抓住小袖子,左钻钻,右手抓住小袖子,右钻钻。
扣纽扣
一边是妈妈,一边是娃娃,妈妈找娃娃,娃娃找妈妈,找到一起后,用力按一下,啪啪啪啪啪,全都扣好啦!
拉拉链
小拉链,真有趣,就像小人坐电梯,小人走进电梯里,两扇大门才关闭,电梯顺着轨道走,一层一层往上升。
帽子顶顶法
我把帽子戴在头上,再把小手伸进袖子里,就能穿好衣服了!
教师思考:
幼儿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意识慢慢增强,幼儿从中体验到了团结合作带来地成就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知道了请人帮忙需有礼貌,要说“请”!通过小口诀的方式,让穿衣服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更容易被小朋友们接受和记住。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小朋友们轻松掌握了穿衣服的技能,相信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小朋友们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有序和美好。
区域玩一玩
在穿衣服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会扣纽扣和拉拉链,于是在区域游戏中我们又增设了扣纽扣和拉拉链的活动,小朋友们在区域里积极探讨,相互学习着。
1)扣纽扣:左手拿好,右手用力,双手配合,扣好了。
2)拉拉链:一手压好,一手拉,拉到终点下车啦
良好的生活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通过日常练习,提高了孩子们的抗挫能力、相互合作等综合能力,逐步掌握了扣纽扣、拉拉链等更为精心、难度更大的技能。
穿衣比一比
经过课程当中的学习与坚持不懈的日常练习,小朋友们已经逐渐掌握了穿衣的每一个步骤,从最初的笨拙摸索到如今的游刃有余,他们的进步令人欣喜。现在,是时候展现他们的学习成果了!
我们即将迎来一场激动人心的劳动节“穿衣大比拼”,这不仅是对小朋友们穿衣技能的一次大考验,更是他们自信与风采的闪耀舞台。让我们屏息以待,共同见证小朋友们在这场比拼中的精彩表现,为他们加油鼓劲,期待每一个小小身影都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幼儿的习得:?
幼儿从穿衣大比拼中能学到自理能力、动手能力与竞争意识。他们通过亲自穿衣实践,锻炼了手眼协调与手指灵活性,学会了珍惜时间和解决穿衣难题。比赛形式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努力表现,争取好成绩。同时,这一过程也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取得进步的喜悦,为未来的成长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思考:
《指南》中指出:“教师应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穿衣服的方法有了深入的认识,探索了不同的穿衣技巧,更愿意自己尝试穿衣服。在区域游戏中融入生活中学到的技能,可以让幼儿经验进行迁移延伸,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技能得以巩固,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衣”有所值
每件职业服装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意义与使命,在此次“衣”有所职的活动中,除了让孩子们认识这些衣服,也让其了解到不同职业的魅力,从而使其社会性得到有效的发展。
警察制服,又称为警察服装,是警察必不可少的装备。它不仅代表了警察的权威和身份,还为警察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医生护士身穿洁白的工作服,头戴燕尾帽,眼神中透露着专注和耐心,为病人带来温暖和安慰。
乘务员的制服亲切大方就和她们的服务一样。
保护城市环境的这群爷爷奶奶,他们的工作服通常是橙黄色的,这种颜色在人群中非常显眼,便于识别和避让。
消防员叔叔身着橙色的制服,制服上镶嵌着鲜艳的红色条纹,仿佛燃烧的火焰,象征着他们的勇敢与奉献。
“衣“起劳动
亲爱的爸爸妈妈,现在的我已经长大,在幼儿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们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脱衣服、穿衣服、自己叠外套,除了学会关于“衣服”的本领之外,我们还会自己穿袜子、穿鞋子、自己吃饭、洗手、独立上厕所,我们学会了好多生活的本领,我们在慢慢长大,我们会越来越棒的!
教师思考:
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本次活动,教师抓住课程的生长点,将活动延伸到家庭生活中,从而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因为孩子的进步,离不开家园配合共同努力,通过做好家园沟通,不包办、多鼓励,家长真正放手让孩子们去锻炼,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让孩子们体会到我能、我行、我可以。
“衣”起设计
小小设计师
孩子们化身成小小设计师,为自己设计了一件“独一无二”的衣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程收获
本次课程根据小班幼儿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围绕“幼儿穿衣”这个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简单的一件衣服蕴含了大量的学问,在活动中他们对衣服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学会了区分衣服的上下、里外,初步感知了万事万物存在的多样性。从“帮我穿”到“我能穿”,整个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最大化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幼儿在过程中有学习、认知的环节,也有分享、交流的内容,孩子们在原有的经验上都得到了发展,即增强了自信心,又萌发了幼儿克服困难和挑战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健康领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幼儿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务意识,及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和协调性,我们应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尝试和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不好而包办代替。通过这次班本活动,我们发现教育不仅要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同时也要深入挖掘生活的价值。活动中我们鼓励家长放手让孩子去尝试,锻炼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我们的提议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大部分家长也一起参与其中,他们和孩子一起感受、一起体验、一起成长,整个课程得以完整处处体现家园合力的重要性,孩子的进步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主题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整个活动,每个支点都是建构在孩子经验的基础上,涉及各个领域,在实施过程中,充分满足幼儿需要,鼓励幼儿积极探索、交流、表达,小朋友们由不会到会,由依赖到独立甚至主动,有效的培养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自我服务带来的满满正能量,将如同一颗颗小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最终促使他们成长为热爱劳动、自理自信、人格独立的人。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肥东县三和幼教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