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递快乐
大一班&大二班班本课程
在端午节活动中,大一班与大二班幼儿对龙舟表现出强烈兴趣,开展了龙舟拼搭与竞赛。基于幼儿对船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两班联合开发本课程,以”船”为载体,融合科学探索、艺术创作、文化体验与社会性发展,引导幼儿在深度实践中感知船的奥秘。
沉与浮实验室:解锁船体奥秘
建立沉浮原理的初步认知,幼儿通过画图标注不同的物品沉浮的原因,寻找制作船体的材料。
动力船挑战赛:驱动方式大揭秘
幼儿对比皮筋弹力、风力(小风扇)、磁力三种驱动方式,在“直线竞速赛”与“障碍赛”中调试船体平衡与方向。
龙舟设计师:从图纸到实体的跨越
阿朗
龙舟肯定要画一条龙,我来装饰龙头吧!
那我用积木搭建一个防水又可以坐的龙舟。
沐一
阿朗
看我用乐高搭建的超大龙舟。
环保创想家:变废为宝的船舰建造
子阳
老师,我家许多空瓶子,我可以带来做艘船吗?
当然可以了,那我们一起讨论怎么做吧!
老师
以矿泉水瓶、纸箱为主要材料,幼儿讨论船体宽度与稳定性的关系,用胶带加固连接点并开展承重极限挑战。
测试承重能力
在制作过程中,小朋友们通过不断地实验测试,提出“多排矿泉水瓶并列可增加浮力”等创意方案,承重测试时能精确记录“第15块积木时沉船”等数据。
船桨律动:龙舟体能挑战赛
幼儿在陆地上使用体能棒移动体能环,模拟龙舟划行的节奏。
突破传统龙舟依赖水面的限制,构建 “陆地器械模拟” 的体能教学模型,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
龙舟竞渡:节奏与协作的共鸣
幼儿分工担任鼓手、舵手、划手,按鼓点节奏划桨,赛后复盘“划桨力度一致性”“舵手转向时机”等影响船速的因素,通过任务情境强化团队目标意识。
船的文化之旅:古今船韵的对话
通过集体学习对比龙舟、帆船、渔船的功能差异,结合本地渔港照片与渔民访谈视频,探讨“船对生活的影响”,帮助幼儿联结“船”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小朋友们对各种各样的船产生许多好奇和无限想象
帆帆:古代的帆船怎么在大海里航行,不会迷路吗?
沁沁:渔船可以下海捕鱼,渔民还可以住在船上面。
莫莫:竹排船为什么不会漏水?
带着疑问,幼儿就地取材,亲自体验尝试制作简易的竹筏。
亲子任务卡:生活中的船元素探索
纸上得来终觉浅,利用周末时光,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开启了一场“寻船之旅”。
合作模式创新
从课程初期的 “分头设计 – 交叉试用” 到后期 “联合备课 – 同步实施”,教师形成 “三维协作机制”。
教研共生
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幼儿发展成果
认知层面:90%以上幼儿能准确说出3种以上船的类型、结构及驱动方式,理解沉浮原理的核心要素。
技能层面:85%幼儿能独立完成简单船模设计图,70%小组在龙舟竞赛中实现“划桨节奏与转向控制”的协调统一。
情感与社会性:幼儿在合作中冲突解决能力提升,82%幼儿在“环保船创想家”活动中能主动协助同伴调整结构,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龙舟竞渡等活动显著增强。
教师评价
1.延伸活动深度:部分科学探索活动(如动力船驱动)可引入简易机械教具(如齿轮组),进一步拓展物理原理认知。
2.家园合作形式:增加“家长志愿者带领幼儿参观本地渔港”等实地体验活动,强化文化联结的直观性。
3.个体差异支持:针对建构能力较弱的幼儿,可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分步搭建图示”,降低任务实施难度。
一路走来,承载着孩子们五彩斑斓的“梦”!
对孩子们而言,这是一次充满挑战的体验,
更是一次成长的经历,
我们继续向快乐出发!
未完待续……
照片、视频|大一大二班老师
编 辑|张 婷
一审一校|李颍欣
二审二校|杨香花
三审三校|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