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幼儿园一楼一片哭声,伴随着这些哭声而来的是小班幼儿入园了。这是孩子们第一次离开家,离开亲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第一次开始独立生活,孩子们把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变成一阵阵的撕心裂肺的哭喊。很多孩子哭的嗓子哑了,作为老师,我听了非常心疼。看着姜老师、李老师抱着这个、哄着那个,作为生活老师,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好孩子的保育护理。
针对孩子的哭闹情况,我把幼儿的饮水作为新生入园工作的目标和重点。
《纲要》在康领域中提到: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其中3-4岁幼儿康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养成积极饮水的习惯。《指南》在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也提出:引导幼儿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所以小班幼儿饮水习惯的培养尤重要
一、了解情况,为每个孩子制定饮水目标
首先,我和班上另外两位老师开班务会的时候,提出了我的想法,得到了班上两位老师的支持。我们给家长发了幼儿在家饮水调查表,了解幼儿在家的饮水种类、饮水时间、单次饮水量以及总饮水量等。通过调查表的统计分析情况,找家长进行面谈,进一步了解情况,做到对每个孩子的饮水心中有数,做好饮水工作前期准备,为每个孩子制定具体的饮水目标。
二、利用游戏激发幼儿饮水的兴趣。
在《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中,对于小班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解释为“游戏化的一日生活”,明确指出游戏对于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的总要作用。在入园初期的集体饮水环环节,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干杯的游戏”。
我和主班老师一起把孩子们的水倒好,也把自己的水倒好,跟小朋友们说:“我们玩一个干杯的游戏好不好?”孩子们虽然小,但都有和家人们出去吃饭,看见成人干杯的经验。当然非常愿意“好。”“去和小朋友干杯,老师和他干过杯的小朋友要把杯子里所有的水喝完,下次我才和他干杯哦。”我们每位老师走到幼儿身边和幼儿碰杯,老师喝一口水,幼儿喝水,老师继续和下一个小朋友干杯。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游戏。主动的喝着水,喝完水后还觉着自己的空杯子说:“老师你看,我把杯子里的水都喝完了。”我会竖起大母指,鼓励他说:“真棒,明天我还你干杯。”看着孩子们蹦蹦跳跳送杯子的高兴样,我知道他们很喜欢这个游戏,也很期待下一次“干杯游戏。”我心里也暗暗高兴:集体饮水环节的饮水量保证了。
三、利用幼儿熟悉的动画形象引导幼儿认识积极饮水的重要作用。
除了集体饮水环节,幼儿在幼儿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饮水。我发现有的孩子老师提醒他喝水,到了他自己喝水的时候,不是只接一点点,就是接了喝不完就倒掉,有的孩子甚至在水房转个圈就出来了,总之是不爱喝水。
作为一个老教师,我深知简单的说教对幼儿没有任何作用,我利用孩子们熟悉的“巧虎”形象来引导孩子们认识喝水对身体的的重要作用。我和孩子们一起看巧虎的动画片,看完动画片之后,孩子们都说:“老师,多喝水对身体好。”“老师,我不喝饮料了,我喝白开水。”看着孩子们再也不偷偷倒水了,我由衷的高兴,孩子们的自主饮水习惯培养起来了。
四、发挥环境的重要作用,培养幼儿的饮水习惯
为了巩固幼儿的自主饮水习惯,我们在班级的盥洗室创设了一块“猜一猜,今天我喝了几杯水?”的墙饰环境。我们在每个孩子名字上方贴了一个用即时贴做的小杯子,在小杯子上贴了一个小挂钩。孩子们吃完“棒棒奶酪”的奶酪棒我们收集起来洗干净,孩子每喝完一杯水就给自己挂一个奶酪棒。
晚上离园前的时间。孩子们会找一个好朋友,和他一起数谁的奶酪棒多,胜利的小朋友会得到老师的一个奖励。虽然奖励有时候只是一枚小贴画,孩子们还是很高兴。对于没得到奖励的小朋友,老师会鼓励他明天要努力多喝水争取得到奖励。孩子们喝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充分发挥了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这是我在本学期对幼儿饮水习惯培养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也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深入实施。下学期我会在本学期工作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小班下学期幼儿饮水习惯培养的更多目标和措施,做好小班幼儿饮水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