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特别聪明的孩子。这些孩子的思维活跃, “想法往往与众不同” ,有时还会出乎常理。对于这些智力“超常”孩子的想法,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加以引导呢?
当幼儿出现与众不同的回答时,教师不能马上反驳或进行制止,这会打击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因此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教师应该倾听,并以鼓励、肯定或等待的方式支持幼儿的观点,尊重幼儿特殊的个人体验。有时,教师还可以将这些幼儿的体验在集体活动中与其他幼儿分享,带动更多的幼儿拓展思路、创新想法。
适时适当地加以正确引导
在活动中,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进行正确引导,通过引导,让幼儿自己意识到活动时要体验成功也要注意其他方面,扩充幼儿的思维;这样做可以帮助幼儿判断自己的想法是否是最合适的,分析有没有问题。有时候,教师也可以在积极回应的状态下追问幼儿:“你是怎么知道的?”或“你们是怎么发现的?”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想法。教师应该仔细倾听幼儿的表述,对幼儿的认知水平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以及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才能进行有效的引导。
珍惜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求知是人的本性。”好奇、好问更是幼儿的天性,是他们萌发创新能力的起点。只有对事物好奇,人们才会去思考和探索,进而逐步发展为创新或创造的能力。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么多重要的发明创造时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所以,教师应特别珍惜“超常”幼儿的好奇心和别出心裁,因为这是他们创新的前提和内部动力。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