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庄薇在《幼儿园区角游戏的观察与指导》专场报告中指出,区角游戏应该进一步解放孩子,还给孩子掌控游戏时间、空间、材料、主题的权利及评判权。“解放孩子也是解放教师,要还给教师观察、思考、反馈、调整的权利和时间。”
能看懂孩子的游戏,就懂了孩子
曾有专家认为,懂孩子“主要在课外,在游戏中,在一日生活的过渡中,这更能真实看出老师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理解和他的教育理念”。游戏是有别于小学的幼儿园教育的专业特殊性体现,活动区活动是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重要形式。庄薇认为,在活动区中,幼儿主要通过自发游戏来学习,教师通过对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来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分析和指导能助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但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游戏是老师的还是孩子的?这个游戏是不是孩子需要的?这些是老师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老师为孩子精心设计环境,用心准备材料,但孩子往往觉得这是老师想要的游戏,庄薇经常听到孩子说:“老师的游戏结束啦,现在该玩我们的游戏啦!”
另外,在观察幼儿区角游戏时,老师也常陷入“两难”甚至“多难”的境地。游戏开始后,如果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投入游戏,老师会感到茫然:现在我该怎么办?是站着看?还是巡视?重点看哪个区?需要进区吗?当孩子不喜欢眼前的游戏,敷衍游戏时,老师又会想:我哪儿做错啦?当孩子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时,老师便急躁不已。庄薇说,经验丰富的老师会注意观察各个区角的游戏情况,而新老师依样画葫芦,却只盯着一个地方看,并不明确为什么看、看什么,甚至会无目的地进到区里,干预幼儿的游戏。
实际上,对区角游戏的观察与指导,应该先解放孩子,再解放老师。“老师给孩子做了太多预设,就会有很高的期望值,无形中就会约束孩子的行为,使之往自己的预设发展。”庄薇说,新老师可能会以专家标准牵着孩子走,但每个孩子、每个班级的发展是不一样的。“要把决定、评价游戏的权利都给孩子,完全尊重孩子的意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大班孩子会尤为喜欢一起商量游戏时间、方式等。当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时,老师也就被解放了,就有更多时间观察发现幼儿游戏中的各种变化,并在思考过程中对孩子的游戏有所反馈。
老师为什么不能观察指导得更好?
庄薇认为,老师在观察指导区角游戏时常常力不从心,根源是其不能准确把握各区角的核心价值、观察要点、指导重点等。她为老师诊断出了多个“病因”。
老师对区域游戏的指导,大多浮于表面,主要关注的是区域规则的制定与遵守,幼儿进区、收区的习惯等问题,很少深入到各区域。如在积木区,老师应关注幼儿的搭建技能及搭建作品。但在实际游戏时,老师关注的往往是较为基础的问题:“你搭的楼高不高?地基稳不稳?转弯的地方什么样?”较少涉及搭建主题的确立、同伴的分工合作、作品的内在联系等,而这些恰恰与幼儿游戏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对幼儿游戏行为与需求的判断不够准确,会导致介入时机、介入方式不适宜。庄薇说,有些教师更多地在扮演问题调解员、安全巡视员、材料传递员的角色,而没有发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求,庄薇常跟新老师说,当你思路阻塞时,不妨听听孩子的想法,孩子比老师更容易进入游戏中。
老师书写观察记录也存在流程化、主观化、随意化、模式化的问题。有的老师常常写道,一个小孩到哪里拿了什么,跟谁说了什么,然后附上自己的判断和对策。庄薇说,新老师初期可以写几篇这样的观察记录,但一直这么写就是低水平重复。老师们还经常主观地形容小孩“特别高兴”,缺乏描述。随意化、缺乏目的性也是书写时出现的问题,庄薇认为,目的性应来源于自己工作的周重点、月重点。
庄薇也提到,区域环境创设有“拿来主义”倾向,区域环境创设的时间也呈周期化。“创设的环境要与孩子的生活有关联,不要盲目照搬别人的东西。”一些老师布置的墙饰,挂出的世界名画,吸引不了班上的孩子,庄薇了解到,这是因为他们的布置并没有考虑孩子的认知水平,而是看到别人这么摆自己也不假思索地重现。为了避免环境创设固定不变或周期循环,庄薇建议,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设计,给孩子创造的空间。
以《标准》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实践中所了解到的问题和老师们的困惑,庄薇提出,应该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为本,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不断转换。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时常研读《标准》。庄薇也为老师列出了“药方”。
首先,老师应该增长自己的知识。庄薇说,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这也是《标准》所强调的。如《标准》指出,教师应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老师还应提高支持与引导游戏活动的能力。
其次,老师也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等。庄薇说,老师要多跟孩子和其他老师交流,从而发现和解决问题,在相互学习中相互促进。《标准》中明确要求老师需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内容转载自今日头条号:幼儿壹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