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儿童发展 种好庄稼,首先要了解它的生长规律,何时播种,何时施肥,皆有规律,不可乱来。教育也是如此。
很多家长为了保护幼儿的自尊自信,真是颇下功夫,认真的收集育儿知识,阅读大量的教育书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孩子小小的自尊心、自信心。孩子点滴的进步我们都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不仅给予语言的赞美,还常用惊喜夸张的语气说:“你真棒!你太聪明了!”甚至给孩子高昂的物质奖励。
当然,孩子有一点不足时,我们也焦虑万分,并给予及时的说教、讲道理,急于想纠正孩子的不足。常听家长说:“我家孩子自尊心很强,不能说啊!”“我家孩子就想站第一,不认输。”“我家孩子不自信,老师多给她机会。”……
就这样,孩子都在成人的评价和充分的关注中成长。有一种观点非常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是,孩子得到了这么多的表扬、肯定、鼓励为什么变的胆小怕事、敏感多疑、怯懦甚至固执呢?
我认为,真正的自尊自信是孩子自我接纳,自我认可的过程。在幼小的孩子阶段,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人评价和外界的信息。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幼儿建立真正的自尊自信呢?
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常常能到充分的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都能得到较大的赞美:“这孩子真聪明啊!简直是个天才!你真漂亮,好喜欢你……”久而久之,孩子在这样不具体的评价中,形成只能听好话听不得建议和要求,认为我什么都是对的,无视规则的存在,不如其意就大哭大闹、耍脾气、甚至骂人;还有一种孩子因为别人评价和自己遇到困难时自己对自己的感受评价不相符时,就会形成一种怀疑、一种压力,慢慢的导致他胆小多疑、容易放弃、做事畏首畏尾、不敢尝试新鲜事物。
如果我们发现了孩子的进步会说:“你真爱动脑筋,所以办法那么多!你肯定特别努力,所以成功了!你的创意真好,值得我们学习……”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成人的评价中形成正确有价值的自我认知能力。
常听到孩子高兴的说:“妈妈,我今天站在第一名”,妈妈高兴的回应:“太棒了,亲一个”。
在简短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对孩子的影响,在成人的眼里“第一”是追求成功的标志,但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又是怎样理解“第一”呢?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他们又怎样做才能得到所谓的“第一”呢?拥挤、争抢、按照自己的想象就认为自己就是第一。
孩子也常对老师说:“老师,我想当第一”。老师说:“你真有上进行,下次得快点喝水。”孩子说:“老师,我跑了第一”。老师竖起大拇指说:“你肯定特别喜欢跑步。”“老师,我今天是第一个吃完”,老师点头说:“你吃的很认真,所以吃得又快又好”。我一直强调孩子做事情过程中的态度、努力、付出,而忽略幼儿得失的结果。
俗话说:有得必有失,得失并存人生才精彩多样。我们又何必在孩子成长的开端,就强化孩子“要争第一”的意识。漫漫人生何时能争到头,毕竟,热爱生活,接纳自己才是保证孩子一生康、快乐的基础。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幼儿的认识结构,是在操作活动中感知认识世界的”,孩子真正的自尊自信也绝不是我们小心翼翼的保护他就能拥有,它需要孩子有自我感知、自我认可的过程。
现在孩子常因包办代替,丧失许多适合孩子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很多孩子养成等待父母帮助的习惯。老师说:“你自己穿好吗?”他会毫不客气的说:“我不会啊!我妈妈说长大啦我就会了。”慢慢的这也成了很多孩子放弃一切学习的理由。我鼓励说:“你试试好吗?”孩子生气的说:“我就是不会。”另一个孩子说:“老师你看,这拉锁老动,我拉不上”,我肯定他的说法:“你真是爱观察,能发现问题的孩子,看!小小拉锁要听话,紧紧插进里面去”。在老师的示范帮助下,孩子成功的拉上了拉锁,他高兴的说:“老师,我会拉拉锁了”。我想说这就是孩子的成功体验,也是孩子获得自尊自信的第一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有自己无法逾越的不足,扬长避短便是成功的秘诀。在教育的道路上依然如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优点、放大优点。因为你给孩子什么,孩子就获得什么,相信孩子,孩子才能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另外,诱导孩子接受自己的不足,其实是成人站在孩子背后的一种态度,先要有接受孩子不足的勇气。任何事情尽力便是最好的,不必事事都要有一个精彩的结果,承受失败也是孩子成长成熟的需要,接纳自己才是一个人最自信、最强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