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典有幸由孙莉莉老师亲自授权转载《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共读系列文章,机智幽默的语言和提纲挈领的归纳,让这本瑞吉欧著作更加易读,让我们共赴这场精神盛宴吧!
第十五章讲的是评估,这可能是困扰很多幼教工作者的事情。没有对课程,对幼儿发展的评价吧,总觉得不踏实;有评价吧,缺少工具和方法。很多人都在问我瑞吉欧是如何评价的,以及我自己辅导的幼儿园是如何运用评价手段的。我一般都会说,我们运用的是发展性评价,将评价作为一种课程延续的手段和动力,作为幼儿学习和教师成长的辅助工具。这样说未免还是笼统,这一章讲的比较清楚,所以很值得阅读。
先看一下导图,内容大致如下,把传统偏重测量和结果的正式评价方法和侧重过程和支架作用的非正式评价方法进行对比,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方法上的差异,更是认识论上的不同。运用发展性评价,侧重观察记录的支架性工具意义,其实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种挑战,是对传统师生关系的颠覆,甚至是对传统知识观的颠覆。所以,我很难三言两语告诉你我的评价是否有效,因为它的信度效度和你所说的传统评估,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没法对话。
(点击查看大图)
2016-2017年,我们在江苏省课程游戏化课题群里,大力推动的就是幼儿教师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首先老师要有观察儿童的意识,才能切实做到因学定教,而不是因教定学。教师往往眼里没有孩子,看不到儿童学习的需要,看不到孩子强烈的学习动机,而只是想把自己那一套强加给孩子,既措施了孩子积极主动学习的机会,也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还给自己增加了好多纪律困扰。很多问题的根源,都是我们的老师眼里没有真实的儿童,而只有想象中应该唯命是从的儿童。这个儿童观的彻底改变,是解决很多问题的根源,而观察,则是改善儿童观的首要路径。
上一年,我们带老师学习白描式观察记录法,没过多久,老师就有了很大提高,至少不再把孩子的所有行为都理解为纪律问题,进而归因为品德问题,需要被说教……但是问题随之而来,就是很多老师觉得,这没什么用啊,我把孩子的行为记录下来,但我不会解释啊,我也不能形成后续的教学策略和课程决策啊。我只好一再解释说,白描观察是有用的,它让你可以慢下来静下来先看到孩子在做什么。如果你觉得不会解释,没有用,那一定是你看的还不够。就好像你在少林寺还没有挑够桶数,没有扫够房数。可是很多人都等不及。也有人肯等,有人看啊看啊,记啊记啊,慢慢地发现,眼前的孩子变得立体的,生动了,有想法了,他们不仅看到了孩子在做什么,还能准确细致地描述出孩子是怎么做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是如何做的。在做的过程中,受到什么外界的信息影响,如何调整的,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寻求外界帮助,或者自己想想办法解决的。当他们能做到这种描述时,他们开始看见孩子流动的情绪、心流、动机等等,就好像你练武功练到一定程度,你终于看到对方来拳的方向速度甚至路线了,这时候你才可以见招拆招啊!(我就说我那么多金庸古龙没白看吧!)
再下来,有的老师开始学会思考,尝试着去解释,孩子的每个行为背后的原因,也就是他为什么这样做。老师有的会思考前因后果,会思考环境因素,甚至会思考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等,儿童生活的文化环境被慢慢考虑进来了,老师眼中的孩子更加立体了,他们不再是一个个等待被教育的小傻瓜,熊孩子,而是有着自己思考的鲜活的年幼的生命。
所以我画了一个示意图:孩子的行为发生了,你要记录1、2、3步骤,这是帮助你仔细观察的方法。然后你要看其他幼儿、老师以及环境和他之间的信息交换,记录下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白描记录。接下来思考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可以放在一个大一点的时间维度里,之前发生了什么?刚刚发生了什么,以及这个孩子这个事件的背景如何。当你能够解释这件事了,你再去思考是推进这个行为,还是默默地支持,或者只是等待这个行为继续发酵。
我想,这样的观察记录练习,你试着做半年,每天1-2次,你就会成为观察孩子的能手。但是,很多人做一个星期就烦了,那我也没办法。
这一章,举了不少例子,可以帮助你学习观察,但是并没有特别多具体的技术,首先因为这本书不是讲观察的,相关的书挺多的,我前面推荐过,自己去翻吧,哈哈哈,我就不告诉你。这是为了增加前面文章的点击量。二来是因为我个人理解,观察记录首先是一种态度和意识,你要先学会慢下来看,就像看电影看小说一样,慢不下来,什么也看不到,什么技术也没用。
好了,期待第十六、十七章吧!
孙莉莉老师简要介绍:
早期教育和绘本阅读专家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士
台湾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博士(在读)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早期阅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亲子阅读;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法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
备注:本文导读的是《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第三版。
延伸阅读:
本文由孙莉莉老师授权转载,欢迎关注孙老师的微信公众号sunlily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