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典有幸由孙莉莉老师亲自授权转载《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共读系列文章,机智幽默的语言和提纲挈领的归纳,让这本瑞吉欧著作更加易读,让我们共赴这场精神盛宴吧!
从我2008年开始上幼儿园课程这门课一来,我总会把“时间和空间”这两章作为课程的重点,或者说,我认为解决幼儿园课程问题,最重要的三元素就是时间、空间和材料。我想,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很深刻地影响了我,这也是我为什么讲幼儿园课程模式的时候,会把较多时间放在瑞吉欧课程上。很多人问我,是不是瑞吉欧课程就是最好的课程。我不认为世界上存在着最好的课程,但是我认为存在着一种或者几种更符合你的价值观的课程,他们会让你想的更多,更远,更愿意成为那个样子。瑞吉欧对于我来说,就是我希望我的教育实践实现的样子。
虽然现在我不再教这门课,但是,每次到幼儿园指导、讲座,尤其是进入到幼儿园做课程咨询,我依然会把幼儿园的时间、空间和材料这三个元素作为考察的首要指标 ,然后才是幼儿园里“人”的问题,因为这三样是骗不了人的,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而且实实在在体现课程理念的东西。
这一章中,很多内容都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再结合我之前领读的《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可能会有更好的理解。那本书说的更详细,但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这里不细说,可以细心体会。
这一章中提到了一本书,《儿童、空间、关系:幼儿园环境的元项目》,很高兴我之前读过这本书,并且带给江苏省幼儿园分享学习,据说很多幼儿园都从中受益,这里把这本书的最主要的内容提纲挈领地进行了概述。可惜那本书似乎在大陆没有出版,希望能有人引进那本书。
我就是读了那本书,以及福柯的《规训与惩罚》,和《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又结合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中,我支持的试点幼儿园进行教室空间改造的实践,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文章《幼儿园教室空间改造的再认识》(附在后面了)。大家在这篇文章中,也可以看到瑞吉欧课程空间理念的影子。
我记得我在关于幼儿园空间的讲座中,一直强调“三面墙”的观点。我认为每间幼儿园教室都应该有“三面墙”,一面用来陪伴课程的进行,幼儿的每一个行动都可以在这面墙上表现出来,让幼儿有一个具体的操作空间;第二面墙是结果展示墙,展示的上一阶段的成果,因为总有一些孩子是慢的,他们需要在别人已经结束了一个项目之后,还要在别人的成果里学习,也总有一些孩子是快的,他们总能在已经成为结果的东西里又发现新的意图和动机,孩子的作品最能激励孩子的行动;第三面墙是教师设计出来的装置,孩子才是完成它的作者,它是可以玩的墙,孩子可以在这面墙上游戏,孩子每天的行动,形成了这面墙不一样的风景。
这里说的当然不是三面物理上的墙,而是对于教室立面空间价值的分析,它的功能在于能够和幼儿的行动、教师是计划、儿童的文化产生相互依存,相互生长的关系。他们是以时间为变量的空间的变化过程,是儿童作为参与者和使用者的学习机会。
本章中还有一个重点是关于“园所特色”(P342)。不少幼儿园(尤其是公办幼儿园)会为自己的特色发愁,我接到不少幼儿园的咨询——如何办出特色。有一次我在一个“研讨会”上,听到一位“专家”讲特色办园,我听了几分钟,强忍着上台打他的念头冲出了会场。如果我们把一所幼儿园当做一个商业经营场所(当然这是不适宜的),那也有经营高下之分。你觉得把一个乡镇幼儿园里画了满墙的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制造一个“乡镇版迪士尼乐园”就叫有特色了吗?还是你觉得让几十个孩子拼命拍篮球,排成吴桥杂技团水平就叫有特色了呢?
这种特色不是low不low的问题,是出这种主意的人该不该去屎的问题。幼儿园成了消费场所,孩子成了消费品,满足的是成人的虚荣心、贪婪心、民族主义妄想,以及官本位的媚上心态。一所幼儿园的特色,全称应该是一所幼儿园独特的园所文化,这种独特性来自于园所的自然位置和社区位置,来自于园所儿童和家长的参与。因为他们的不同,园所自然就呈现出不同的样貌,而这种样貌下形成的充分满足幼儿发展和家长参与的课程,就是有特色的课程。
(点击查看大图)
瑞吉欧课程强调关系的建立,空间是发生关系的场域,同时也镶嵌与关系的网络之中,深刻思考幼儿园的空间问题,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必须要走的一步。
孙莉莉老师简要介绍:
早期教育和绘本阅读专家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士
台湾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博士(在读)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早期阅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亲子阅读;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法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
备注:本文导读的是《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第三版。
本文由孙莉莉老师授权转载,欢迎关注孙老师的微信公众号sunlily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