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干货 | 幼儿教师与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之道,必藏!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干货 | 幼儿教师与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之道,必藏!-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家长的性格也会影响孩子,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表现出来,并经由孩子的理解、吸收与模仿而转化为孩子个性的一部分,正如俗话所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有的家长性格成熟、张弛有度,为孩子提供了正面的学习榜样;有的家长性格不成熟、情绪化,为孩子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师虽然没有改善家长不良性格的义务,却有为家长建言、提醒家长为孩子的康成长而调整自我个性的责任。实际上,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家长为了孩子而改变自我、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所以,与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是教师提高沟通效率、促进孩子康成长的重要方面。

干货 | 幼儿教师与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之道,必藏!-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与敏感多疑的家长沟通 

案例:

最近半年,迪迪家里的家庭氛围很不好,他妈妈被公司辞退了,心情很不好,经常和丈夫争吵,唠叨丈夫不理解她,迪迪也因此担惊受怕着。送迪迪到幼儿园的时候,迪迪的妈妈也总是逮着机会就跟幼儿园教师诉说自己的心事。比如,今天说某个人算计她了,明天又说有人嫉妒她了,改天又说别人成心想让她过不好。妈妈的状况影响了迪迪。

这天中午午睡的时候,迪迪对何老师说:“窗户外面有个人。”何老师赶紧打开窗户,并没有发现人,于是对迪迪说:“不是人,是树影。睡吧,没关系的。”

近一个月以来,迪迪已经不止一次向老师“谎报军情”。何老师跟迪迪的妈妈交流孩子的情况,迪迪的妈妈也开始担心起来。

每天晚上接迪迪回家的时候,她都会问迪迪:“迪迪,你今天在幼儿园过得好吗?”

迪迪不说话,只是点点头。

妈妈接着问:“你在骗妈妈,你在幼儿园不好,是吗?”

迪迪仍然不说话。

妈妈继续问:“你告诉妈妈为什么不开心,好吗?”

听得出来,迪迪妈妈特别想从孩子嘴里问出“很好”、“开心”之类的话,可是孩子不但说不出来,而且跟妈妈走路回家的时候,他总是往后看,还说:“妈妈,有人跟着我们。”

妈妈问何老师是不是有孩子欺负迪迪了,何老师说从来没有过,迪迪的情况应该是家长心事重重、父母关系不和睦造成的。迪迪的妈妈听到后又开始数落起同事、数落丈夫了。

了解家长的特点
1

敏感多疑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它不是一时一事造就的,是长期内心纠结、烦躁、无法解脱的结果,容易形成性格的一部分。当人们在生活或者工作上遭受不顺心或者挫折事件时,敏感多疑的心理就会受到刺激、被唤醒。通常,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体验敏感多疑带来的痛苦并给孩子带来危害。

孩子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家长的感染,尤其是当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通过神情、语气、态度等途径向孩子传达了微妙而又准确的情绪特征时。比如,迪迪的妈妈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都在表达自己的不满与猜疑,即使晚间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感受,也是充满怀疑的眼神与语气。家长频 繁地为孩子营造着不安定、不踏实的心理环境,尤其是当父母吵架的时候,孩子更是感觉到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自己只能处于无能为力的被动状态。迪迪午睡时出现的幻觉以及被人跟踪的幻觉,就是因为他平时的不安全体验过于频繁与深刻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单方面安慰孩子是不够的,还必须与其家长进行深入沟通,使之调整自己的言谈举止,为孩子创造安全、轻松、快乐的成长环境。

与家长沟通的策略
2

敏感多疑的家长经常不快乐,但他们意识不到这种敏感与不快乐也会悄悄地感染孩子,所以教师有必要通过合适的沟通方式提醒并开导家长,避免这些消极因素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①.开导家长学会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事物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家长非常信任教师,愿意把自己生活或者工作上的烦恼讲给教师听。家长的倾诉与教师的倾听相结合,对缓解部分家长情绪压力过大的情况有良好的效果。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适当地发表评论、给出建议,并开导家长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事物,尤其是从维护孩子康成长的角度开导家长,容易帮助家长放下沉重的心事,让他们以开朗的面貌面对孩子。同时,家长的心事和家务事属于隐私范畴,教师既不要主动向家长探听,也不要透露给他人,要尊重家长的人格和隐私,保护家长对自己的一份信任。

②.指导家长学会自我放松的方法

有的家长能够从理性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却不能从情绪上控制自己,总是不由自主地胡思乱想。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参加瑜伽培训班,也可以在家学着自我放松。

比如,播放轻音乐进行呼吸放松法或者肌肉放松法。呼吸放松法也叫腹式呼吸法,或者深呼吸法。具体是这样做的:尽可能慢慢地吸进一大口气,让腹部膨胀,屏气2~3秒后,再慢慢、均匀地把气吐出来,同时暗示自己吐出了心中的紧张、烦恼和不快乐。这样来回做若干次,就能大大减轻心慌气促的状况。

而肌肉放松法也叫神经肌肉渐进式放松法,是通过充分地绷紧肌肉,再放松肌肉,交叉体会紧张和放松的不同,最终达到放松的方法。肌肉放松法可以从手部开始,也可以从手臂、肩部、脖子、眼睛或者脚部开始。一般情况下,从手部开始比较方便,即先逐渐握紧拳头,直到紧得不能再紧了,再慢慢伸开手掌,并体会放松的感觉。

③.给家长示范帮助孩子放松的方法

当家长发现孩子性格敏感多疑的时候,要帮助孩子学会放松。除了直接安慰孩子以外,家长还可以用联想放松法引导3岁以上的孩子学会自我放松。

联想放松法,即通过别人的语言暗示或者自己的主动想象,暂时放下不愉快的事,联想让自己开心高兴的事,进而放松心情,缓解或改变坏情绪的方法。当孩子情绪紧张的时候,教师或家长可以抱着孩子坐下,或者让孩子自己坐下,让他闭上眼睛听一个放松身心的简短故事。

比如,“宝宝闭上眼睛,一只美丽的小白鸽就会从天上慢慢地飞下来,飞呀飞呀,飞到宝宝的手指上,亲了宝宝一口。”讲到这里,成人要亲一口宝宝的手指。然后,接着再讲:“一只美丽的花蝴蝶飞下来……飞到宝宝的脸蛋上,亲了宝宝一口。”然后,再亲亲孩子的脸蛋。这样反复几次就能达到让孩子联想放松的目的。

④.提醒家长不要连续不断地追问孩子

敏感多疑的人具有穷思竭虑的特点,喜欢不断地追问自己或者他人,本想追问一个满意的结果,但是越追问越失望,迪迪的妈妈就是这样。对于孩子来说,连续不断的追问会让他感觉很有压力,他很难理清事情的经过或者自己的思路并给家长一个满意的答案。

所以,当教师发现家长用这种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建议家长不要连续不断地追问孩子,而是鼓励孩子随便讲一讲班级小朋友之间简单有趣的事情,或者给孩子讲一讲他喜欢的小故事,以此展开亲子沟通的话题,让孩子释放放松、快乐的情绪。

干货 | 幼儿教师与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之道,必藏!-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与攀比好强的家长沟通 

案例:

高老师是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很受家长的认可,每年分班的时候,都有不少家长托人把孩子放进她的班级。高老师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但是她发现目前所带班级的孩子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爱攀比。女孩子会比谁的衣服漂亮、谁的芭比娃娃多;男孩子会比谁的玩具多。此外,孩子们还会比谁家的汽车豪华;谁的爸爸妈妈当官大、更有钱;过生日的时候,谁的蛋糕更大;就连教师节都比谁给老师献的花多。最初只是三四个孩子在一起比,后来又有一些孩子参与到这种攀比之风中。在这种情况下,高老师认为仅仅对孩子加强教育是不够的,孩子们受家长的影响很大,所以她要把攀比好强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作为今年与家长沟通的重点话题。

了解家长的特点
1

有的成人优越感比较强,有了孩子之后,继续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的优越感,并通过各种外在条件的攀比体现出来。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攀比谁的孩子的食品和用品档次高,谁的孩子衣着穿戴品牌大;孩子大一点儿后,比谁的孩子上的幼儿园收费高、名气大,比谁的孩子报的亲子班价钱贵;在幼儿园里,比谁的孩子坐的车好,比谁为教师做的事多,甚至比谁在爱心捐助活动中捐的钱多。

总之,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处处都胜过别的孩子。攀比好强的家长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反而觉得这是为孩子好,是对孩子爱的表现,是创造条件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实际上,这种攀比好强的心理对孩子的心灵成长危害很大。

攀比好强容易让孩子形成虚荣心,导致孩子稍不如人,就会生气、沮丧或者发脾气,有的孩子还会心生嫉妒、报复别人,其实这是孩子自卑、不自信的表现。攀比好强还把孩子的发展引向外在的物质追求与名利向往,对培养孩子纯洁的童心、高雅的内涵与怡人的修养都会造成不良影响,久而久之,甚至影响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所以,教师不要忽视班级幼儿出现的攀比好强现象,不要以为它会随着孩子的长大而自然消失。因为这种攀比的心理一旦扎根,矫正起来就要花费更长的时间与更大的精力。

与家长沟通的策略
2

攀比好强的家长具有积极参与、主动进取的精神,但也会对孩子产生一些消极影响。教师与这类家长沟通的时候应肯定他们对孩子的积极带动作用,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克服攀比好强性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①.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喜欢模仿与比较的心理

孩子都具有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比较、模仿和向往的心理特点,主要集中在吃喝、玩具、衣物等物质层面,很容易让家长觉得孩子不能在这些方面心里有所失落,否则孩子就会缺失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是家长的误解。

教师需要引导家长认识到:物质上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并不是建立在物质条件的满足上,而是建立在对物质条件的正确态度与评价上。如果自家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谁的新衣服多,家长就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引导他对衣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比如,“小朋友长得很快,衣服多了,穿不完,就浪费了,所以,小朋友的衣服不要太多,只要舒服、干净就好。你看你冬天的衣服有……夏天的衣服有……春天的衣服有……秋天的衣服有……你的衣服不少耶!如果你长高了,衣服穿得短了,妈妈自然就带你买新衣服,好不好?”

②.号召家长共建朴实平易的班风班貌

孩子及其家长的攀比心态有时形成于不知不觉之中,甚至最初是家长的一番好心。

比如,有的家长觉得独生子女过生日比较孤单,于是买一个大蛋糕送到幼儿园,希望小朋友们共享生日的快乐。家长的初衷是善意的,但是其他小朋友不自觉地就想模仿,而且还会在一起议论谁家的蛋糕大、谁家的蛋糕更好吃,紧接着在自己过生日时就会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提要求,最后,家长拗不过孩子不得已而为之。教师对此要有敏锐的觉察能力,杜绝孩子产生物质上的攀比之心,号召家长共建朴实平易的班风班貌。因此,教师可以写一条正式的通知,用礼貌的语言和科学的分析谢绝家长买蛋糕 送到幼儿园。通知的内容如下: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孩手们一天一天长火了,他们的成长是值得庆贺的。过生日是骇手体验成长的重要连径,生日蛋糕给孩手们的生日带来了甜密与快乐,但是家长不宜把蛋糕这到纫儿国给小朋友们吃。主要原因如下:

1.锄儿每天的饮食是带量食谱,蛋糕叱多了,会影响孩手的正餐摄入量和膳食营养平街:

2.幼儿好模访,在幼儿园吃蛋糕各易助长孩手们的攀比之风,既给彖长带来经济负担,也不利于孩手的心理康 成长:

3.幼儿在园的食材都有一定的卫生与安全把关程序,有的幼儿可能对冢长所带食品中的某种配料产生过敏。

因此,本着对孩手食品安全负责的精神,请家长不要随意带食品进入幼儿园。当然,我们不会忘记孩手们的生日,幼儿园会组织丰富的活动给孩手们送上百意义的”成长礼物”,把孩手们引向自信、快乐、知足、感恩等精神层面的追求。 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③.提醒家长不要流露攀比好强的言行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天真幼稚的孩子会学习家长的优点,也会学习家长的缺点。孩子喜欢简单地重复成人的话,喜欢模仿成人的语气和态度去评价他人与自我,所以教师要提醒家长不要流露出攀比好强的言行:家长不要随意地在孩子面前抬高自己、贬低他人,要培养孩子尊重他人、接纳他人的胸怀。有的家庭物质条件丰厚,可以让孩子拥有,却不能让孩子炫耀,要引导孩子在好习惯、好品质、好修养上“攀比好强”,让孩子好模仿、好比较的心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挥积极的力量。

干货 | 幼儿教师与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之道,必藏!-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与孩子气的家长沟通 

案例:

依依出生之后就跟奶奶在苏州生活,两岁后才回到爸爸妈妈身边上幼儿园。但是爸爸妈妈很少关心孩子的生活,而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上网聊天、玩游戏、打电话上,高兴了就陪孩子玩一会儿。有一天,奶奶不方便送孩子上幼儿园,爸爸只好送孩子入园。在幼儿园的走廊上,他自娱自乐地唱了一首二人转,歌词大概是“拉着妹妹的手……”,其他家长和老师听了都觉得莫名其妙。依依妈妈带依依的时候也是没有大人样儿。奶奶说没办法,这一家三口就像三个孩子似的都得自己照顾。

了解家长的特点
1

有些年轻人成为父母却未必具有父母意识。父母意识是与父母身份相一致的一套责任、义务与行为模式,它要求父母原有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家庭观念为了孩子的康成长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体现了对孩子利益的尊重和父母为关爱孩子而做出的奉献。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出生会在生活上、工作上、心理上改变年轻家长,让他们喜忧参半,因此家长必须有足够的身心准备来接纳孩子并调动自我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重新建立有了孩子之后的美好新生活。但是事实上,有些身为家长的年轻父母其角色意识并没有完全到位。

现在的年轻父母以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为主,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享受着全家人无微不至的爱护,甚至成家立业之后,他们的爸爸妈妈还把他们当做没有长大的孩子给予周到的关照。于是,有的年轻父母把孩子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照顾,自己继续过着自由潇洒的生活;有的年轻父母把孩子当做可爱的玩具与宠物进行收拾打扮;有的年轻父母下班之后不合得回家,与朋友一起聚会游玩;有的年轻父母下班回家后则忙于玩游戏、上网、煲电话粥,很少与孩子一起游戏玩耍;还有的年轻父母带孩子到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只顾自己玩却把孩子晾在一边不管,等等。这些家长活泼开朗的性格中也包含着孩子气的成分,都是其父母角色认识不到位的表现。

与家长沟通的策略
2

与这类家长沟通的主要目的是唤醒他们的父母角色意识,让他们承担作为父母应尽的职责以及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①.与祖辈家长沟通,请他们帮助年轻父母成长

年轻父母没有完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与祖辈家长对他们包办代替有关。教师可以与祖辈家长沟通,鼓励他们逐渐放手,让孩子的爸爸妈妈照顾孩子。即使工作日期间帮忙接送孩子,晚上也要敦促孩子的父母陪伴孩子,节假日则应完全把孩子交给孩子的父母照顾。这样一方面祖辈家长可以减轻自己的劳累与负担,给自己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培养年轻父母照顾孩子的意识与能力,最重要的是孩子因此获得了更多的亲子时光,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康成长。

②.与老教师沟通,请他们直言提醒年轻父母

有的年轻教师因为自己还未结婚生子,即使发现有的父母很孩子气,也不好直言相劝,怕引不起年轻家长的重视,所以年轻教师可以借力请老教师直言提醒年轻父母。我国素来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老教师的身份和建言对年轻人具有敦促作用。当然,这位老教师最好是自己的同班教师,如果不是同班教师,则需要与年轻父母有过接触,彼此有所认识才能发挥正面沟通的效果。

③.与孩子沟通,请他们教爸爸妈妈学儿歌

父母平时忙于工作,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比较少,因此他们就更应该珍惜亲子相处的时光,使自己的言谈举止符合孩子的需求、符合家长的身份。依依爸爸的不妥之处在于,他没意识到自己应该多为身边的孩子着想,谈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说唱一些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儿歌、歌曲。依依爸爸很少接送孩子,不是太了解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跟孩子沟通,让她把每天在幼儿园学习的故事、儿歌、歌曲说给或者唱给爸爸听,把自己画的画、做的手工、搭的建筑作品给爸爸看,把幼儿园里的生活和小朋友的故事讲给爸爸听,把幼儿园里做的游戏教给爸爸玩。此外,在家长开放日,教师还要特意邀请孩子的父母亲自参加活动。通过这些方式,年轻的父母对孩子的世界了解得多了,他们自然就知道可以跟孩子交流什么话题、玩什么游戏了。

④.班级举行“为人父母的责任与使命”等专题征文与交流活动

初为父母,都有一个父母角色意识逐步到位、逐步成熟的过程。带养孩子的经历会促进父母成长,父母的反思总结以及父母之间的交流也会促进父母成长,教师要为年轻父母搭建这种交流平台。比如,先向全班家长举行以“为人父母的责任与使命”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把征文收集上来之后教师对其进行整理,然后选出内容翔实的征文张贴在班级外墙上,或者组织一场专题家长会。对于较少介入孩子生活的年轻父母,教师要特别鼓励和叮嘱他们参加专题征文或家长会活动。家长会的前半场可以请部分家长朗读自己的文章,后半场请家长自由发言,交流为人父母的经验、教训与感悟,最后由教师进行言简意赅的总结,鼓励父母身体力行养育孩子,突出亲子关系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意义。教师还可以就“我们能拥有孩子多少年”这个主题,制作一份文图并茂并配有音乐的PPT文件,现场播放给家长看,通常能产生感人至深的情感教育效果。

干货 | 幼儿教师与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之道,必藏!-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与易冲动的家长沟通 

案例:

晓荷用于扎小辫的皮筋上有一个漂亮的小球球,欢欢看见了很喜欢,就用手摸了摸,晓荷不想让他摸,见他摸了就变得很不高兴。回家后,晓荷对爸爸说不想上幼儿园了,爸爸问怎么回事,晓荷说欢欢抢她的球球。晓荷的爸爸很生气,第二天早上送孩子上幼儿园时跟老师说这是校园暴力,担心女儿因此变得胆怯,要帮助孩子勇敢地面对这件事。爸爸直接叫来欢欢说:“晓荷是女孩子,男孩子不能摸女孩子,你不能动晓荷的东西。”欢欢被晓荷爸爸严厉的语气吓哭了。杨老师见状赶紧劝阻,替欢欢解释说欢欢是喜欢球球才想摸摸的,不是要抢晓荷的东西,不信问问孩子。杨老师先问欢欢是不是喜欢晓荷的皮筋,欢欢点点头。杨老师说:“欢欢即使喜欢也只能看、不能摸,要是摸坏了怎么办?是不是?”欢欢懂事地点点头,还说:“对不起,以后不摸了。”欢欢的认错态度非常好。然后,杨老师又对晓荷说:“欢欢喜欢你的皮筋,觉得你的皮筋好看,你高兴吗?”欢欢听见别人夸自己的东西好看,开心地笑了。杨老师说:“你们是好朋友,抱一抱吧。”两个孩子高兴地抱在一起。晓荷爸爸尴尬地站在一边,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

了解家长的特点
1

容易冲动的家长是性情中人,在气质类型上属于胆汁质。这类性格的家长脾气火爆,一点就着,思维上常常粗枝大叶、遇事欠思量。尤其是遇到孩子的事情时,一方面爱子(女)心切,另一方面又不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因而孩子说什么就信什么,然后追根刨底,追究孩子说的每件事。比如,很多孩子都有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时候,但是他们心里 明白自己应该去上幼儿园,而且家长喜欢上幼儿园的孩子,所以他们要为自己不愿意上幼儿园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有的孩子说老师批评自己了,有的孩子说小朋友打自己了,有的孩子说幼儿园的饭菜不好吃,还有的说老师不让自己玩,等等。孩子说得“有鼻子有眼儿”,家长信以为真,于是就带着孩子到幼儿园兴师问罪。

容易冲动的家长在不完全了解事实或者不完全理解儿童心理的情况下,有可能冲着四个对象发火:教师,幼儿园领导,“侵犯”自己孩子的小朋友及其家长。他们会质疑老师,上告幼儿园领导,直接找“侵犯”自己孩子的小朋友算账,或者要求与“侵犯”自己孩子的小朋友家长对话。经验证 明,问题在教师这里解决的效果最好,所以教师要把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而不能任由家长发泄冲动的情绪使之把事态扩大、矛盾激化。

与家长沟通的策略
2

有的家长容易冲动,与他们沟通的关键在于教师要保持冷静,善于调查和解释事实,帮助家长消除误解、平复他们的激动情绪。

①.平时经常向家长说说孩子撒谎的事情

孩子在家长心目中是天真、纯洁、无邪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不会说谎。孩子撒谎常常并不具有主观恶意,或者是由于分不清想象与现实,或者是因为误解他人的行为,或者是出于自我保护心理而不自觉地撒谎。但家长对孩子的这种心理现象不够了解,因此教师平时应经常主动地向家长说一说孩子撒谎的事情,这有利于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避免家长产生误会与冲动情绪。

②.借孩子之力平息家长的冲动情绪

家长之所以有冲动行为常常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受欺负,而且当孩子描述自己被打、被抢的时候,确实是泪眼涟涟、委屈可人,所以家长才会愤愤不平,要为孩子主持公道。事实上,孩子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们不善“记仇”,很快就能握手言和,尤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之间的冲突很容易就烟消云散了。就像案例中的杨老师那样当面调和两个孩子,让家长亲眼见证孩子平安无事,家长的冲动情绪自然就会消解。借孩子之力平息家长的误会和不满是最有说服力的,教师要善用此策。

③.与孩子的另一位家长坦诚交流

同一个孩子的不同家长其性格也会有所不同。当孩子的一个家长(比如爸爸)比较冲动、难以沟通的时候,教师可以暂停与他沟通,转而与孩子的其他家长坦诚交流,为自己赢得一份理解与支持。

有一天,齐齐与坤坤因为抢玩具互相推搡,坤坤被推倒了。坤坤的奶奶看到后直接对齐齐说:“你再推我孙子,看我不打你!”班主任见状说:“坤坤奶奶,您怎么能这样说?孩子之间推推搡搡是正常的,看您把孩子吓的。您走吧,剩下的事情我来处理。’’班主任安慰好齐齐之后,立刻联系了坤坤的爷爷和爸爸,向他们述说了事情的整个过程,爷爷和爸爸平时就通情达理,听完之后对老师说:“没事,没事,老师放心吧。”

班主任“先下手为强”,争取了主动工作的局面,避免奶奶给爷爷和爸爸灌输片面之词,使自己陷入被动局面。

干货 | 幼儿教师与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之道,必藏!-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与不识大体的家长沟通 

案例:

开学第一天,家长抱着孩子的被子进班,郭老师请家长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为孩子选择床位。有的家长是让孩子自己选择,有的家长是亲自为孩子选择,不管怎样孩子的床位很快就被安排好了。最后,只有冬冬小朋友还没有来,也只剩门口附近的一个上铺了。

一周以后冬冬来了,冬冬爸爸对这个床位很不满意,要求郭老师更换。郭老师说那得征求其他家长的意见,冬冬爸爸说肯定没有家长愿意换,要求郭老师让小朋友们重新挑床位。郭老师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刚开学就换床位,会让其他小朋友感觉很不适应。爸爸非常不悦,于是就把床位之事讲给了冬冬去年小班的班主任张老师。

张老师说,家长先别用自己的喜好影响孩子,先让孩子适应一段时间,如果孩子实在不喜欢,再想办法换;或者等开学过一段时间,冬冬交上了好朋友,再跟个别家长交流是否愿意换床位。爸爸觉得这也算个办法,就暂时把床位这件亨放下了。

事实上,后来冬冬睡上铺安然无恙,冬冬爸爸也没有再提换床位的事。

了解家长的特点
1

冬冬爸爸的问题在于做事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从大局和长远利益考虑,也就是所谓的“不识大体”。当班级其他孩子的床位已经“尘埃落定”,如果仅仅因为某一个家长不满意再重新调换床位,一定会引起绝大部分家长的不满,使教师的班级家长工作很难做下去。个别家长这样做也是其爱子之心的一种表现,他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未必这样,可一旦涉及孩子的利益,就容易不识大体。因此,教师首先要对家长不识大体的想法与做法给予理解,然后进一步与家长沟通并开导家长,帮助家长宽心,使家长放心,为孩子的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

与家长沟通的策略
2

不识大体的家长因为爱子心切而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教师的任务是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学会换位思考。

①.直接拒绝与暂缓之计相结合

当班里其他家长都能遵照约定俗成的规则,只有个别家长不识大体时,教师可以直接拒绝这个家长的不合理要求,并把拒绝的理由清晰地告诉他。这时,有的家长也就默不作声了,但是有的家长自尊心较强,对立情绪难以平复。对于后一类家长,教师可以考虑把直接拒绝与暂缓之计相结合,一方面坚持原则,维持大局;另一方面想办法宽慰家长,帮 助家长缓解情绪。冬冬的爸爸被郭老师拒绝之后,愤愤不平,就转而向熟悉的张老师投诉。张老师的劝说有效地宽慰了家长,而且在未来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一段时间以后,看到孩子安然无恙,冬冬爸爸不识大体的要求也就自然消失了。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可以兼施这两种方法,提高沟通的效率。

②.了解并帮助家长打消顾虑

不识大体具有“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特点。对于家长而言,这一“叶’’常常就是“自己的孩子”,“森林’’则是“别人的孩子”。家长不识大体是因为对自己的孩子有某种担心或者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所以为自己的孩子考虑得过多,却忽视了班级其他孩子的利益。因此,教师不要被家长表面的情绪所蒙蔽,要善于体察家长真正担心的问题,并针对这个问题开导家长,这样更容易从内心深处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比如,冬冬爸爸不接受班级寝室门口附近的上铺,可能是担心门口较冷、孩子容易着凉;也可能是担心孩子睡上铺,不小心摔下来;或者担心门口太吵,影响孩子入睡。教师要询问家长担心的具体问题是什么,然后再 向家长解释班级教师的防范措施,帮助家长打消顾虑,那么家长不识大体之事也就烟消云散了。

③.通过孩子引导家长识大体

家长不识大体,主要是因为担心孩子,但是孩子未必如家长所想。此外,孩子通常都很崇拜老师,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有经验的教师要注意培养孩子达观、宽容、团结、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通过孩子引导家长正确看待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比如,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执了,教师通常会指导孩子学会正确的交往方式,帮助他们成为好朋友。所以,当家长气鼓鼓地来为孩子打抱不平的时候,却发现两个孩子在一起正玩得开心,家长无语,一场火药味很浓的冲突就这样被熄灭了。因此,教师要善用孩子作为与家长沟通的中介,孩子的进步与成长像一把无声的传话筒,向家长传达了多余的担心没必要、自私的想法不可取。

④.教师平时待人处事要公平

不识大体的家长通常并不是不懂大局,而是不愿意为大局放弃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因为有的家长认为规则之外总有特例,自己就想做这个特例;还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小事一桩,通融即可;也有的家长不相信教师会公平执事,所以教师平时待人公平、处事公正很重要, 这样在家长心目中才有威信,与家长沟通时才有说服力。有一位教师说自己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锻炼了一种能力,那就是能够很快建立家长对自己的尊重与信任。她的工作方法就是真心地爱每一个孩子、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家长;不要因为家长的工作、收入、地位、性格、态度有别而对孩子有别;孩子之间有矛盾了,自己就秉公办事,教育孩子学会交往,引导家长以和为贵。她还说只要教师一身正气,就会赢得绝大多数家长的认可,进而对少数家长自私、自利之心产生威慑作用,因此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就感觉特别有底气。可见,有一种沟通的力量来自教师的气场,这种气场充满了教师的浩然正气。

 干货 | 幼儿教师与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之道,必藏!-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与钻牛角尖的家长沟通 

案例:

豆豆从上小班开始就是一个比较胆小的孩子,现在已经上中班了,还是没有明显的进步。他做事爱发呆、不敢行动。即使老师说男孩子该上厕所了,他也站在原地不动,只有老师说“豆豆,上厕所了”,他才上厕所。平时豆豆在幼儿园与老师和小朋友从来没有主动地交流过。

老师对孩子很担心,多次跟其家长沟通,都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老师就请来豆豆的妈妈来幼儿园观察三天,妈妈惊讶地发现别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动作的连贯性和娴熟程度都是自己的孩子比不上的。于是,她开始“研究”孩子。她的特点是每发现儿子与他人不同的地方,都爱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老师解释之后,她仍然是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猜测原因上了,而不知道采取行动干预孩子。

教师根据豆豆的表现为她提供了许多亲子游戏,可是她不愿意带着孩子做。教师每次与豆豆妈妈沟通的时候,豆豆妈妈都会向教师分析自己孩子的表现。教师有点着急了,说:“豆豆妈妈,儿童心理学家对有些问题也没有研究透,但咱们还是得采取行动指导孩子,您回家多带孩子游戏,怎么样?”豆豆的妈妈答应了。

后来,教师问她是否带孩子做了亲子游戏,她不置可否,还是对“研究”孩子的原因乐此不疲。

了解家长的特点
1

豆豆的妈妈很爱思考和研究孩子的问题,但是却陷入钻牛角尖的死胡同,这是思维方式狭隘、缺乏变通性的表现。这样的家长在现代社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表现在一些学历比较高的家长身上。在长期的学业生涯中,他们有一定的学术兴趣,遇事喜欢推理和探究,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有时却延误了解决问题的时机。因为很多问题是目前专业人士都研究不透、解决不了的,但是孩子的成长不能等待,我们不能等待所有问题都有一个所以然的结果才去着手教育孩子,况且孩子的心灵是世界上最难以解读的对象之一。

一个6个月宝宝的妈妈说孩子经常抓自己的脸,把脸抓成一道一道的血印子,问早教老师该怎么办?老师说趁孩子睡着的时候,把孩子的手指甲剪短了。宝宝的妈妈听完哈哈大笑,老师还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妈妈说:“谢谢您!您说得很好,我在笑自己是个书呆子,面临孩子的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想宝宝抓自己脸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却没有想到用这么简单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是您提醒我自己太钻牛角尖了。”

与家长沟通的策略
2

爱钻牛角尖的家长在交流的时候会透露出许多带有个人色彩的思考,教师要注意倾听,并及时补充和澄清知识点,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①.倾听家长的描述,梳理关键知识点

爱钻牛角尖虽然是不擅长实践、缺乏方法、思维方式局限的表现,但也反映出家长的钻研精神和学术情结,这对于一些以经验为主导、缺乏学习与钻研习惯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一个爱思考的家长一定会更喜欢一个爱思考的教师。如果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让家长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只知道怎么做却不知为什么做的人,或者只有实践没有理论的人,就会影响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威信。因此,教师要耐心倾听家长的描述,注意梳理其中所蕴含的知识点,帮助自己与家长进行专业上的沟通。

②.勤于利用周边资源,提高专业沟通能力

爱钻牛角尖的家长喜欢读书学习,但是他们读的书与幼儿教师读的书不太一样。他们喜欢读市面畅销的早教书和家教书,或者通过网络搜索关键问题的知识点,所以他们的知识点是时尚的、零碎的,他们掌握了一些专业名词却缺乏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幼儿教师上幼师所学的课程是专业的、系统的,但是理论性过强,并且缺乏专门针对家长的家教指导课程。即便如此,教师也不能在家长面前“露怯”,教师要勤于利用周边资源,迅速“充电”,提高专业沟通能力。比如,一个家长与教师沟通过程中说到“延迟满足”,教师不知道这个概念的含义,但也没好意思当面问家长,就利用备课时问上网查阅,很快就找到了相关内容。

③.把向家长推荐的教育方法理论化

爱钻牛角尖的家长认为找到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状态。事实上,问题原因与解决方法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是事物的常态,尤其是个体的成长现象更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便如此,教师也有必要适应爱钻牛角尖家长的思维习惯,这样既有利于沟通顺畅,也有利于教师素质的自我提升。教师在向家长推荐教育方法的时候,不但要告诉家长应该怎么做,还要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原因,这时爱钻牛角尖的家长才会相信教师的指导,才能提高他们实施的自觉性。

比如,拍球默数在有的家长看来是一个很平常的活动,甚至以为孩子长大自然就会了,但是他们不理解拍球默数在儿童成长关键期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教师可以向家长解释,对于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好动孩子来说,拍球默数要求他们既要拍球、又要数数而且嘴巴还不能出声,实际上是锻炼他们动手、动脑的同时又能控制嘴巴的统一协调能力,是锻炼孩子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感觉统合能力的专业方法,而且因为拍球是孩子常见的游戏活动,非常有趣,所以这种方法既专业又有趣还有效。如果教师把一个常见的活动向家长进行如此的分析,会有利于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

干货 | 幼儿教师与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之道,必藏!-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本文来自微信号:中幼育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干货 | 幼儿教师与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之道,必藏!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