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美术活动作为一门艺术,能感染情绪,表达思想,陶冶情操,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语言。
《纲要》中指出,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美术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幼儿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艺术之美无处不在。“春”万物复苏的生机之美;“夏”绿树成荫的和谐之美;“秋”硕果累累的丰收之美;“冬”银妆素裹的气壮山河之美。
由此可见,鼓励、帮助孩子找到对美的感觉、尽情发挥想象力、提高艺术素养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因此,我园针对大自然中的自然物在美术活动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 键 词
自然物 美术活动
正 文
问题的提出
01
课题研究的现时背景及意义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自然环境的变化,季节的变化,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为增进幼儿对自然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潜能,促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但在现实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大自然中适合进行艺术活动的有哪些?
2.可以如何开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有意识把大自然艺术活动有效融入到了幼儿的学习、活动当中,使幼儿逐步在活动中学会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欣赏美并在活动中得到快乐,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尝试。
0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激发幼儿对大自然中艺术活动的探索,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幼儿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切实摸索出适合幼儿发展及兴趣需要的大自然艺术活动。
课题研究的过程
01
探究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关自然物运用的美术活动
引领家长协同幼儿进行秋季采风活动,切实感知秋季变化明显的自然物,做到有序收集。收集后,首先教师共同研讨、交流,自然物的使用、欣赏价值,理清思路。再根据学习的内化和理解,在班中实际、引领、尝试。
大班:
开展了关于自然物收集的谈话、亲子活动;自然物的种类统计活动;我是小小设计师的自然物装饰系列活动。
《叶子的畅想》是大班幼儿发起的主题系列活动,幼儿通过对秋季自然环境的观察、关注与思考,提出叶子不仅是自然物而且是秋天变化明显的自然物。不同的树,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薄厚是不同的;即使同一棵树落下的叶子也不同,体现了幼儿观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基于孩子们的兴趣点,大一班教师鼓励孩子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落叶,落叶收集后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孩子们探索“树叶的不同美术使用价值”。相继开展的活动有:
-
“叶子大变身”(体验叶形状、质感)、
-
“叶子拓印”(感知油画棒、彩铅等不同笔的拓印适宜性;形成叶子拓印时的方位固定性;叶子的干湿适宜性;叶脉的清晰性与拓印之间的关系);
-
“叶子临摹” (叶子的外形、干湿画法印染);
“油水分离下的叶子大变身”(使孩子学会合理布局,在拓印的基础上大胆尝试装饰性的油水分离);
-
“叶子线条装饰”(体验线条的装饰美);
-
“剪叶子”(体验转纸不转剪的剪纸技法来制作对称、不对称、镂空等不同的技法)
中 班:
-
相继在班中开展了“我和大树做朋友”的系列活动:
-
孩子到院子里去实地观察树木:统计树木的种类、数量;
-
感知银杏、樱桃、枫树的树干粗细;我的树朋友进行户外写生;
-
对比观察银杏、樱桃、枫树的树种不同、叶子的异同,同一棵树叶子的特点,进行拾落叶大比拼;
-
我的叶子画等活动。
同时,在周末家长和孩子的亲子活动时间,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利用周末到公园、广场等处收集自己喜欢的更多的自然物进行动手制作。
小 班:
幼儿更直观:孩子们实际欣赏自然物的美,他们在秋收的蔬菜、水果上做造型,形成了不同大小、颜色的蔬菜、水果人物、动物造型,活动之余爱不释手。在此基础上,老师有意识的收集有关常见蔬菜芹菜、菜花、胡萝卜等根茎,在提供三原色颜料的基础上,鼓励孩子们体验玩色的乐趣。在玩中感知形状、颜色、大小的特性。在玩中增强了艺术素养,体验到了数量、大小的关系;教师将孩子们拾到的落叶带孩子观察、处理压制后,利用业余时间穿成了串串叶子挂饰,为孩子们体现自然美、欣赏自然美提供物质支持。
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制作、收集的过程中,从网上收集图片,制作水果、蔬菜造型,送到班上,供孩子们欣赏。
02
感知美术活动中自然物有效应用的方法和技巧
1.美术活动中自然物的投放
用自然种植物作为儿童艺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自然物较其它材料应用起来更难,但更具创造力 。
(1)利用其质地
(2)利用其形态
(3)利用其颜色
(4)利用其肌理
(5)利用其生成的艺术活动开发儿童的能力
2.作品表现的内容
画、制作:体现变化统一、均衡、对称、秩序等
3.多样的活动形式
巧妙利用种植物材料:树、花草、蔬菜、水果、谷物、向日葵、果实、果壳、葫芦、棉花、调味料等…… 进行观察、临摹、设计、制作、再创造等。艺术审美的表现技巧——遵循美学形式法则。如:大自然中的花朵,无论它盛开时是否有规则性,都有其独特的美。
03
通过自然物在美术活动中有效运用,我们的改变
(一)我们得到了共识
1.自然种植物的种类
植物:树、花草、蔬菜、水果、谷物、向日葵
果实、果壳、葫芦、棉花、调味料等……
2.种植物的相关知识
3.怎样利用种植物材料
树、花草、蔬菜、水果、谷物、向日葵
果实、果壳、葫芦、棉花、调味料等……
(二)我们感悟了理念
1.幼儿通过适宜的艺术活动可以发展观察力、表现力,提高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教师绘画素养及反思、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孩子的艺术素养的发展性。
2.对于绘画材料的认知经验和使用技巧尤为重要。
3.自然物可将儿童与植物的生态发展建立联系,适合儿童心理和思维发展。
4.自然物的有效收集和运用。
(三)我们发现了实施技巧
用自然种植物作为儿童艺术教育途径和方法
1.利用其质地
2.利用其形态
3.利用其颜色
4.利用其肌理
5.利用其生成的艺术活动开发儿童的能力
自然物较其它材料应用起来更难,但更具创造力
(四)我们挖掘到了利用自然物的适合方式
1.具体操作的技巧:画、制作
2.艺术审美的表现技巧——遵循美学形式法则:变化统一、均衡、对称、秩序等
结 果
通过自然物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的研究,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增多了,敢于动手了。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积极性增强了。同时教师的教育行为有了很大的转变:由不知道、不会做、不主动做到积极主动的去探究。
很多大自然中未知的神气等待我们去实践、探索。我们今后会在此基础上更多的带孩子去感知,鼓励孩子们去发现、去探索,努力做好孩子发展中的倾听者、支持者、合作者。
今后我们还将陆续开展:春天的观察与探索、夏天的捕捉与收藏、秋天的欣赏与再现、冬天的感知与体验等系列的自然活动,以丰富幼儿的成长体验、为幼儿提供更多接触自然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3年9月
2.《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小班、中班、大班;2008.08
3.蔡春美、洪福财;《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华东示范大学出版社;2012.09
4.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
5.《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朱小娟主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
6.《活动中的幼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3月
7.《人民教育》2009年第15-16期(“生本教育”理论专辑)
8.生本教育研究网,http://sb.eact.com.cn/
9.李季湄、方钧君《多元智能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幼儿园工作规程》,http://www.yjbys.com/news/422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