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教育论文 | 在指南引领下,活动区介入与支持的有效策略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 在指南引领下,活动区介入与支持的有效策略-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在指南引领下,活动区介入与支持的有效策略》

作者:方庄一幼 王炜炜

摘要:

游戏是幼儿的需要,是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殊性所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而活动区游戏是实现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指南的指导下,幼儿园教师不在是传统观念的实施者而是新观念的探索者,我们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以指南为依据适时的介入和支持幼儿的游戏,使游戏真正有效的推动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

指南 活动区游戏 发展 介入 支持

教育论文 | 在指南引领下,活动区介入与支持的有效策略-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活动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游戏空间和自主游戏的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有益活动。同时它还具有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性化、个别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指南中提到教师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进展的支持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因此“介入”与“支持”就成为幼儿园教师非常敏感的话题。近几年以来我们一直围绕这些来研究和实践,牢固逐渐树立起了观察幼儿的意识,介入的时机也有所把握。与此同时又产生了新的疑惑:我们相信幼儿天生就有主动的学习能力,那教师怎样介入方式能即不干预幼儿的游戏又能隐形的进行支持?当遇到问题时,怎样的支持是幼儿真正需要的,而不是教师多此一举画蛇添足?如何在区域游戏中真正体现自主学习,如何真正使教师适当的介入和支持策略成为推动幼儿发展的助力器是我们急需思考和解决的。为此我研读书籍,分析案例,在实践中研究并归纳经验。

二、指导思想

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而对于幼儿的游戏指导也应该遵循四个原则:一是“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二是“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三是“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四是“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四个方面非常明确地提示我们,我们的教育必须立足于幼儿,从幼儿实际出发,在解读幼儿的接触上推进他们学习与发展。

三、区域游戏中介入与支持的策略

指南不仅是用来观察和分析幼儿游戏行为,也是用来指导我们如何介入和支持幼儿游戏的依据,教师在观察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前提下如何有效的介入与支持呢? 除了以往前辈们对活动区材料、环境创设等研究成果外,我还有如下认识和收获。

(一)活动区游戏中介入的有效策略

活动区游戏中,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决定介入了,那么就说明幼儿需要教师的支持了。此时我们不必急于将答案告诉幼儿。要知道游戏是幼儿的游戏,他们有权把控游戏方向,有权决定游戏的内容,有权成功也有权失败。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好幼儿游戏的参谋和助手,在心中有目标的情况下追随幼儿游戏的进程,为他们服务。

策略1:坐下来,模仿幼儿的行为

案例:依依是小班的幼儿,她非常喜欢玩橡皮泥,今天是她第三天来美工区玩橡皮泥。她喜欢将橡皮泥搓成条儿,再从条儿揉成团,一直重复操作。15分钟后我分析依依的表现,认为可以适当的介入提升她的游戏水平。我也坐了下来,坐在一个她能清楚的看到我行为的地方。我也模仿她的样子,她搓成条儿我也搓成条儿,她揉成团儿我也揉成团儿。她很好奇,但还是自己做自己的,我依旧模仿她的样子,她做一步我学一步。终于她忍不住问我:“你在做什么?”我说:“我在捏橡皮泥啊,我也很好奇,你在做什么?”。她看看我没有回答继续捏,但这次她将橡皮泥按瘪,之后观察我的做法,我模仿她的样子也按瘪。她想了想,将之前搓成的小条放在了被按瘪的橡皮泥周围,变成了一个小太阳,我赶紧也变出了个小太阳。依依笑了,我也笑了,不一会桌面上相继出现了红太阳、黄太阳、绿太阳。。。就这样,依依的游戏不再单调,而是充满了童真和色彩。

我之所以运用这种方法,是因为最初我并不知道幼儿为什么有这样的游戏表现。是因为受技能所限没有其他的游戏方式还是一直享受这种游戏方式不愿意被打扰?于是我什么也不说,只是模仿她的行为,当她愿意说的时候就是她有需要的时候。我借着她询问我的契机询问依依“我也很好奇你在做什么?”这样顺势的提问让依依也在反思自己的游戏目的。逐渐的她开始享受被模仿的待遇,最后为教出个“徒弟”感到高兴,游戏的能力水平也随之提升。模仿幼儿的行为方式是非常理智的介入策略,当教师拿不定主意,不知道幼儿的游戏目的时可以试用这个策略,这会让幼儿对自己的游戏产生质疑,自主的调整游戏内容提升游戏水平。

策略2:蹲下来,等待幼儿的邀请

案例:建筑区的幼儿正在热火朝天的搭建古堡,此时我关注游戏中可提升的教育点。但怎样的介入方式才能不干扰幼儿的游戏呢?我站在一旁近10分钟,没有幼儿关注到我,我靠近一些,仍然没有。最后我静静的走到孩子们身边蹲下来,观察他们的搭建,倾听他们的商议,等待孩子们邀请我进入他们的游戏。他们依旧专注的游戏,终于,孩子们发现了我的存在,开心的邀请我来古堡做客。就这样我等到了最佳的介入机会,借助幼儿主动与教师分享、解惑、介绍等契机介入游戏,这个机会是孩子给我的而不是我要来的。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往往需要的是被理解和被倾听,而不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述。他们希望老师像自己一样,一样的高度、一样的角色、一样的游戏。教师要想改善高控的状态,就要将自己视为一名幼儿,要从幼儿高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蹲下来观察和倾听是最佳方案。如果幼儿正在专注的做一件事情,尽量不要因为老师的需要而打断他们。这样会中断幼儿的游戏意图和行为,不自觉的朝着老师的愿望进行,违背了教育的原则。等待幼儿的邀请是最自然也是最科学的介入策略,这充分尊重了幼儿的游戏需要,也避免了教师说多做多的常见现象。

策略3:静下来,倾听幼儿的作品

案例:西西喜欢绘画,每隔一天她都要到美工区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还边画边讲述。我喜欢坐在西西的旁边,听她讲自己的画,有不明的的问题就请西西给我讲。有时候她也会提问我一些问题。我有时会装傻,因为我想知道她更多的想法。渐渐的西西不再只给我一人讲,她喜欢召集很多人来关注她的作品给观众讲故事,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大胆。

我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幼儿的作品往往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是的,多年来我们将关注点都放在了技能上,总用好不好像不像来评判幼儿的作品,但其实绘画的最终目的是表达。我们缺乏对幼儿表达上的关注,从没有放一个耳朵在幼儿身边,因而我们看到的幼儿作品没有灵魂。老师耐心的倾听是对幼儿最大的支持肯定,它可以帮助幼儿不断的丰富表达内容,不断的建立自信。

策略4:停下来,欣赏老师创造的意外

案例:几天前,我在美工区投放了染色材料,幼儿通过几天的尝试仍未发现材料的奥秘。于是我假装不小心将水杯碰到,水被泼在了作品上,瞬间产生了化学反应,原来画面不需要一笔一笔的涂色,直接将画面全部浸湿便可以瞬间看到整体效果。此时幼儿的关注点已经完全不在老师的失误上,而是对泼水的神奇现象感到惊讶不已,于是纷纷来尝试。

幼儿对于新鲜事物的尝试和探索是有保鲜期的,过了保鲜期幼儿的积极性也许就会大幅度降低。而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支持、引导没有起到作用时不妨试试“创造意外”这个策略。这看上去是明目张胆的告诉幼儿答案,但其实对于幼儿来说这样做也是惊喜,使幼儿感受到生活中意外不出不在,但有些意外是可以看到彩虹的。

(二)活动区游戏中支持的有效策略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支持”一词逐渐代替了“指导”,“支持”更能体现出教师对幼儿游戏意图的尊重、对游戏行为和需要的了解,更能体现出主体意识的发挥。但是支持幼儿的游戏并不代表完全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游戏目的,而是需要运用适当的策略推动幼儿一步步发展。

策略1:巧妙的交流,不做考孩子的老师

案例:角色区,孩子们正在忙碌的为小客人制作饮料,看到老师经过,一名幼儿马上举着饮料递到老师手中。看到做好的饮料,老师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了各种教育目标。于是问:“这是什么饮料?这是怎么做的?谁跟你一起做的。。。”幼儿高涨的游戏兴趣被教师问的逐渐减退,孩子无奈的转过身轻声的说了一句:“你不会自己尝自己看吗”。

教师心中往往都是自己的教育计划,如果不将它通过某种途径实施出来就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但是我们是否真正的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过?他需要的是教师的考问还是一句赞美?如果我是这位老师我会先品尝这杯饮料,然后津津有味的说:“这杯饮料真好喝,我也想学学怎么做,你愿意告诉我吗?”因此理解幼儿与教师沟通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成人满足了幼儿心中所想才会产生分享经验的愿望。所以问问题是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幼儿的游戏,而不是要考孩子,这会让幼儿感到无趣,降低教师在自己心中的形象。

策略2:放低姿态,重复幼儿的话

案例:今天娃娃家下雨了,所有小朋友都在高喊下雨啦,下雨啦!我坐在一旁观察幼儿的游戏。啾啾跑过来对我说,老师老师下雨啦!我笑着看着她回答:“我看到了,下雨啦!”啾啾连忙把我拉近娃娃家的大伞下告诉我:“下雨要躲起来,要不然就要生病了”。我也紧张的说:“对啊,下雨要躲起来,要不然就要生病了。”啾啾继续说:“我下雨的时候,妈妈会给我穿雨鞋,打雨伞,我家的雨鞋。。。”就这样啾啾讲了很多有关下雨天的事情,我从未听她讲过那么多,原来她懂得那么多。

幼儿的表达愿望建立在有人愿意听的基础上,很多时候我们注意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幼儿表达时虎头蛇尾。那是因为他们经常找不到一个愿意听他们把话说完的人。当幼儿找到你了,那么你很荣幸,放低姿态,不要把老师懂的东西一股脑的告诉孩子,重复幼儿的话,让他们感受到成人从心理是支持自己想法的,因而才有接下来源源不断的话语。如果你想让幼儿说的更多,那么运用这种方法是极为有效的。

策略3:描述幼儿的行为,使幼儿获得长远的发展

案例:乐乐为了搭建自己飞机,每天都坚持来乐高区,终于他的飞机完成了,兴奋的与同伴和老师分享。我微笑的对乐乐说:“乐乐,你是一个不怕困难的小英雄,老师看到你周一就来乐高区了一直坚持到今天。搭飞机的过程中还遇到了螺旋桨转不起来的问题,不过你试了好几次又询问了小朋友最后终于成功了,老师为你感到骄傲”。乐乐听了更高兴了,他决定明天尝试搭一个更大功能更多的飞机。

当幼儿获得成就时也是老师指导的一个契机,一句“你真棒、真聪明”确实是赞美,但是这无法帮助幼儿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其实教师描述幼儿行为的过程是帮助幼儿在脑海中重复游戏的过程,也是重复构建经验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要用简单的几个字来肯定幼儿的成绩,而是把握住这个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真正有效的支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发展,老师们会发现自己当初的几句描述性评价对幼儿影响是多么深远。

策略4:听从指挥,接受幼儿给自己分配的角色

案例:今天我得到了表演区诚挚的邀请,扮演男孩子和女孩子们一起跳舞。我接受着女孩子们的细心安排,她们教我穿男人的服饰,教我跳男人的舞蹈。我学的津津有味,她们也教的井井有条,游戏的最后我建议女孩子们把舞蹈教给真正的男孩子,让他们参与游戏。但是我的建议被马上驳回了,原因是男孩子太笨,学不会。我接纳了女孩子们的想法,和他们秘密的成为了舞伴。

如果你被孩子们拉进了角色游戏,就请接受孩子给你分配的角色,让孩子来决定游戏的发展方向和内容,扮演一个支持者的角色而不是一个领头人的角色。如果幼儿穷尽了游戏的主意或者需要你建议时,可以提出建议或者通过示范来扩充内容,确保你的建议和孩子们的游戏主题相符合。而不是另外建议一个和现有的游戏无关的老师希望孩子学习的内容,或者利用这个机会来考孩子。如果幼儿没有采纳建议,那么就放弃它,说明幼儿暂时不需要这样的安排或建议,回到最初的游戏中。

四、活动区游戏中介入与指导的误区

误区1:

如果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注重倾听,在幼儿需要时给与支持,那么是不是将指南牢记在心里就行了,不用提前做计划。

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教师心中始终要装着长远的教育目标,幼儿一学期下来应该到达什么水平教师要做到心里有数。即使不能完全的均衡发展也应该是基本得到发展。因此计划是必须要做的,目标可以暂时藏在心中,不刻意引导幼儿朝着老师设计的活动方向发展,而是将教育的时机放在幼儿主动发起互动时。注意分析互动中是否蕴含了近期或长期培养的目标,有选择性的实施教育策略。如果幼儿游戏状态较好,则不将计划目标强加给幼儿,让幼儿随自己的意图开展活动并通过丰富材料、墙饰来支持幼儿将游戏不断深入的开展下去。

误区2:

教师需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愿望,所以无论他们想有怎样的尝试我们都应该给与支持。

这一看法观念上是没有错误的,但是也要考虑两点:第一幼儿的游戏内容是否有价值?如果有价值教师应该给与支持,如果游戏内容水平偏低或在某个区域玩某个游戏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区域的价值时教师也不否定幼儿,而是放一放手,不给与过多的材料、精神上的支持,观察幼儿的表现。第二幼儿的游戏是否存在安全问题,在安全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允许幼儿使用班级里的任何物品,改变环境、材料的使用方法为自己的游戏服务。但是如果安全系数较低不适合幼儿操作尝试的情况下可以运用教育策略转移注意力,鼓励幼儿尝试其他方法。

指南一直向我们传达一种精神,那就是一定要做教育之路上的有心人,所谓有心就是要善于观察、倾听、反思。以上是我近一两年来学习指南践行指南过程中对活动区介入与支持策略方面的一点认识,途中也遇到过问题,也迷失过方向。但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勤学习、善研究,反复学习指南让新观念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就还会有新的收获。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教育论文 | 在指南引领下,活动区介入与支持的有效策略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