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中普遍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1.观察不聚焦、缺少目的性。
因为老师不清楚幼儿在“集体生活”这一发展经验上的意识和行为的发展轨迹是什么,所以无法捕捉到幼儿的关键行为,只好介绍一连串背景无关信息。
2.撰写技巧方面,对无关的背景信息描述过多,对典型行为的描述少。
除了因为对儿童的发展规律理解不到位,还有一个原因是老师自身的语言表述、提炼重点信息的能力不足。
比如,要观察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老师就记录为“××拿了一盒珠子玩串珠游戏,他一手拿着绳子,一手拿着珠子,先穿一个绿色珠子,又穿了一个红色珠子”。显然这样地记录,做到了客观,但也只强调了幼儿在做什么,对于在串珠过程中“小肌肉动作”是如何运用的、如何体现幼儿手指的力量控制和协调性的,没有具体描述出来。这样就无法了解儿童的小肌肉动作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当然,这也跟老师在观察之前对儿童小肌肉动作发展规律和典型行为的理解有关。
3.记录不客观,情感色彩、主观判断的描述多于对儿童真实行为的描述。
老师在记录行为时,常常带着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主观评价,积极的、消极的评价语言都会写进去。比如,“××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把另一个小朋友的凳子抢了,看得出他是一个霸道的孩子。这都是因为家里人经常惯着而养成的坏习惯。”
工作中如何做好观察记录呢?
1.前期功课需做足,知根知底是必须。
观察和记录,首先要先了解班级每个幼儿的背景资料(幼儿的个人经验、家庭背景、康状况等),观察应始于初次的家访活动,提前了解幼儿喜好,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认知能力及基本性格特征,此外,在家访活动中,也可以通过幼儿负面的言行举止了解幼儿所处语言环境及成长环境,做足功课,为良好的观察打下基础。
2.客观中立的态度是做好观察的重中之重。
在观察幼儿的活动中,要求老师秉持客观中立的态度,摒弃对观察对象的情感因素,对每一个观察对象做到不施加个人情绪和情感、不随意贴标签。正如实验幼儿园的儿童观所倡导的那样:“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幸福的种子;每一颗种子,都是一个多彩的世界。”
3.学会“闭上嘴,管住手”,把握介入的度。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的站位,不能离幼儿太远,会影响记录内容。也不能离幼儿太近,会影响幼儿的正常活动。在非安全和原则上的事,教师要学会“闭上嘴,管住手”,要相信每个幼儿都是有学习观察能力的,多用慧眼去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4.多种形式结合,提高观察水平。
工作中观察的形式可以是个人、小组或是集体多种方法,我建议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要局限于一种观察形式,而要多种方式结合进行观察,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种观察形式结合可以弥补单一观察的缺陷。
5.观察要有持续性,也需“标签”化。
工作中我们会将一个班级幼儿分为5个小组,确保每周至少能保证每一位幼儿会被重点关注。同时,对重点关注的幼儿实施“标签化”管理,如对当日重点观察对象戴上颜色手环,使每个老师一目了然该幼儿是本日重点观察对象。
在观察的过程中又可以如何记录呢?
1.文字记录
文字记录可以帮助我们随手及时记录,有时记录不下来,我们可以记关键词或者自己看得懂的符号,之后回顾整理。但切记只记事实,不做解释。
2.拍照
现在大家可以随时用手机拍照记录,但是仅仅只是照片不加文字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每个人解读会有偏差,所以我们还要加以文字补充情景,还原现实情况。
3.录像
可以使我们更直观地回忆整个故事,完整记录当时情形,帮助我们提高现场应对能力。
4.录音
可以使我们记录详细对话过程,帮助我们分析提高对话技巧。
此外,通过多种形式的现场记录之后,老师们事后应注重资料整理,提炼成表格式(也可以是日记式、书信式的)的记录纲要,然后再进行集体分析讨论。结合参考教学指南和纲要,集思广益的开展班级一日一议,最后对幼儿具体情况进行跟踪,必要时应和教研室的老师或者家长进行反馈,做进一步的观察和支持。
客观、真实的观察记录儿童的行为,是儿童发展评价的基础。这个环节如果做不到有效地记录,评价就不真实。在观察记录时,如果不理解儿童发展规律、不清楚儿童的发展里程碑,就无法准确捕捉到儿童行为的关键信息。心中无目标,观察就不知道哪些行为应该被重点记录、具体描述出来,就无法做到科学、有力的评价。
本文图文来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