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评价作用是相当重要的,通过评价,可以培养和保护孩子们的绘画兴趣;通过评价,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通过评价,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想象与创造力;让幼儿在快乐与成功的感受中更加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当你进入儿童画的世界里,你会被一幅幅充满稚气,天真无邪,构思独特,造型夸张,色彩斑斓的作品所吸引,这些作品体现了孩子对世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流露了儿童纯真的思想感情。但是活动中的评价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能起到画
龙点睛的作用,能保持和延续孩子的绘画激情,张扬他们的个性,开发潜能,呵护他们的智慧之花,让他们在快乐与成功的感受中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还会因为这一兴趣和愉快的体验,推动他们今后更加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以此终身受益。
一、通过评价,培养和保护孩子们的绘画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对事物有了兴趣,爱迪生才由学母鸡孵蛋开始,一步步钻研究探索,最后终于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可见兴趣对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的重要。由于我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多在五、六岁左右,这个年龄的孩子好动、好奇,对整个世界都充满浓厚的兴趣,什么都要摸一摸、碰一碰。每个孩子天生都有画画的本领,但是他们在还未具有一定的绘画表现力的情况下,如果老师不因势利导,很容易抹杀他们对绘画的积极性,若老师长期以成人的标准来评价他们的画,他们就会觉得绘画是一种负担,失去自信心,逐渐失去对绘画的兴趣。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和保持幼儿的绘画兴趣是一关键。通过对幼儿作品作适当的评价,在评价中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帮助他们逐渐消除画不好、画不像的胆怯心理,还可能通过评价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只有在尝试中幼儿的情绪才得以释放,个性才得以张扬,好奇心才得以满足,从而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在一次画《汽车》的教学活动中,当我走到陈宏柯小朋友的跟前时,他抬起头来高兴的说:“老师,你看我的汽车三个人开的,这样我和爸爸,妈妈都可以开了。”呀,真的呢,我上前仔细一看,画面上那辆汽车设计了三个方向盘,画得很大,画得几乎占满了整张纸,而且用了不同色彩和硬朗的线条,给汽车做了装饰,体现了男孩子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大气、阳刚。从汽车的结构和功能来讲,他能加以想象设计成三个驾驶座的,其思维方法让我叹服。于是向全班的孩子对他的这幅画进行了点评,激励大家开动脑筋,大胆尝试,画出更有特点的画。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这个说:“老师,我要画一个会飞的汽车。”那个说:“老师,我要画一个比他更漂亮的。”通过这件事,对我也有很大的启发:在教学中适时地抓住好的典型事例,进行一番评价,对培养和保持孩子的绘画兴趣,会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二、通过评价,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孩子们天生都具有一定的美感,如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方式方法很多。在绘画教学活动中,通过评价能帮助他们建立和提高审美能力。如画《马》的时候,由于画的主体形象――马,有些孩子画的形象不够理想,我就想通过对部分作品做简单一点的评价,以此引导孩子更好地把握形象,感受艺术美的内涵,更好地完成画面背景涂色,使画面更加丰富,丰满,完整。于是在活动时就拿出几幅有代表性的半成品作品加以了点评,并采用比较评价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们去领会和欣赏美的东西。如:有一幅画马的线条装饰较多,而另一幅画马的形象画的太小,没什么色彩与线条,显得单调不那么有精神。这样,我就问孩子们:“哪幅画的马有精神、漂亮?”他们当然要选那幅装饰较多的,有奔跑式的马了,如此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们自己去评价感受,就能引导他们自学地把握画的主体形象。至于怎么样使画的不那么美的东西变成更美的东西,他们众说纷纭,但是只要是能体现美的,用了什么方法我都不反对,这样更能体现孩子的绘画个性。与此同时,在欣赏和评价的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孩子的作品的可取之处,都应当予欣赏和肯定,并且不能用专业术语讲解。这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太小,是很难理解的,也不符合教育的规律。
三、通过评价,培养孩子们的想象与创造力
在画一幅《手的联想――飞鸟》时,有一个叫方洋铃的女孩子,在画了几只鸟以后,又用手样的形状添画了孔雀,大树,山,蝴蝶等等,画面很丰富,很富有想象力。看到这样的画,你能不兴奋吗。为了进一步地打开孩子们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创造思维,我运用了故事讲述的方式为方洋铃的画作一了点评,这个故事是根据小方洋铃朋友的创作思维而编的:“一天,有个小女孩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的手忽然谈成了许多小动物,孔雀,蝴蝶,还有小鸟,好多好多的动物,他们在由手变成的山上呀,森林里呀,还有草上上快乐的玩耍,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方洋铃小朋友画出了她心中的美好世界。我想,你们会比她更会想象……”这样通过故事方式对孩子的作品加以点评与表扬,更有利于孩子们接受。听完老师的评价,孩子们争相效信,有的还画出更多的形象,我为孩子们的丰富的想象与创造所惊喜。
四、通过评价,增强孩子们的绘画表现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对孩子作品的评价也在改变,过去重视结果,现在开始逐渐重视活动过程,对于孩子的作品,只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活动要求,充分体现他们的创造力,着眼于事物的特征,就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往往由于孩子的天性所成的、稚拙的、夸张的作品,都会让教师忍俊不已,通过教师对孩子的作品予以肯定的评价,能让孩子大胆下笔,不受拘束。如画《老虎》,只要能画出老虎的主要特征,就可以说画很好了,这样在教师不限制,少示范的情况下,孩子就会把自己想象的东西,大胆的表现出来。对于表现力差一点的则放低要求,只要画出基本特征就够了,对绘画能力强的,则可以对他们提高要求,如添画情节,丰富画面等,并且通过评价来树立榜样效应,让他们能互相影响,互相学习,提高表现力。如潘锦奇小朋友平时画的作品,线条总是显得很稚嫩,他画的《老虎》,耳朵虽然一个大一个小,似乎不成比例,但是只要看看,却很有童趣。他画的老虎弟弟和老虎哥哥正在一起玩耍,一个趴在地上,一个四脚朝天,虽然形象稚嫩,总挡不住那栩栩如生的形象给人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
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只有和幼儿评价相结合,才能防止片面和偏颇,起到尊重幼儿创作成果,全面教育幼儿的作用。一幅作品完成后,幼儿往往会根据题材内容和创作经验,迫不急待地将作品中的一笔一画绘声绘色地讲出来,语言被分配在图画中的每一个角落。幼儿的自我表述,激发了大胆表现的欲望,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孩子们的许多奇思妙想也会让你叹为观止。如:之所以有“黑色的海水”是因为“大海遭到污染了,所以海水变黑了”;爸爸的手有“扇子那么大”是因为“爸爸生气时很怕人,会用大手打我的屁股,很疼”;蝴蝶的翅膀上为什么有一块地方不涂颜色是白色的,是因为它的翅膀受伤了,包扎了……可见,幼儿已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汇到创作中去了,而这一切,单靠我们的眼睛是不可能全部评价出来的。在了解幼儿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进一步评价尤为重要。幼儿喜欢把对生活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或渲泄出来,把心理期待与直觉观察融为一体,借物象表达心象,抒发自己率直的感情。这样的作品也许线条不够流畅,结合比例不合常规,色彩深浅不合实际,但仍不失为一幅有创意的好作品。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时刻注意保护幼儿的创意,尊重幼儿的情感处理,每一幅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幼儿表现水平之别。只要作品有独到的创造个性,能表达作者的天性和对生活的感受,哪怕只是其中一点,教师都要及时捕捉并给予赞赏和鼓励,要让鼓励的语言“普洒”每个孩子身上。
总之,恰当地运用教学评价,把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末,重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通过评价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允许幼儿在创作时采用不同的方法,接纳孩子不同的创作结果,以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重视培养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克服困难,大胆表现的勇气,这样,我们的评价对孩子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幼儿美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45-48
2、《美术教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8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