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研究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使互联网日益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国内的各个领域发展均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契机和挑战。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机构中的核心力量,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推动其教育专业模式的有效改革成为了诸多研究学者所关注的内容。基于此,本研究将从“互联网+”环境出发,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专业建设途径,期望以此来推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
0前言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人口红利的到来,为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与儿童相关的教育领域也日益成为了我国教育领域内尤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推动了教育产业的信息化发展,同时也使高职院校内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改革成为了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但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其却出现了诸多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阻碍。
1“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必要性
2015年,我国教育部提出了《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并要求全国基本完成中小学互联网接入,为推动基础教育的互联网资源开发与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学前教育作为教育工作中的基础环节,其将对幼儿的康成长和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在对我国目前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时,却发现其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仍较为落后,同时也未能将信息化有效结合到教学工作中,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1]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教学工作改革成为了“互联网+”社会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2“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背景的到来,虽然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使其中存在的专业建设问题日益凸显,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师资力量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
通过对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目前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阻碍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教师的个人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地对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完善,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内都缺少全的培训机制,从而导致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综合水平相对较低,导致教师无法产生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作用。[2]另一方面,教师的个人能力较为单一。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对教师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应当具备较强的实践和技术应用能力,才能满足目前职业教育的基本需求。
2.2教学模式及方法较为落后
理论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理念下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下,理论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所占比重也相对较大,并对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阻碍。[3]同时,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多媒体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也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但目前诸多高职院校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均未能将“互联网+”融入到教学模式当中,导致教学模式及方法较为落后,无法实现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同时也将造成学生在日后的学前教育中无法发挥出“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2.3缺乏对教学的评价与监督
教学评价和监督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核心标准。在对“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现状进行调查时,发现其存在缺乏对教学的评价和监督问题,且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高职院校内尚未建立其全的教学评价体系,缺乏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和评估理念,从而导致教学工作的开展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评价,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其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内的教学评价与监督体系不完善,且并未成立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工作的价值无法得到发挥,缺乏独具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同时也不符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评价和监督需求。
3“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途径
通过上文的分析发现,“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依然存在师资力量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教学模式及方法较为落后等主要问题,阻碍了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在对“互联网+”环境的分析基础上,实现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全面改革。
3.1构建师资力量的培训平台
首先,结合学前专业的实际特点,树立正确的师资力量培训理念。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当提前做好对教师个人能力的评估工作,并根据教师的综合能力不同,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其次,加强各个高职院校的信息资源有效联合,通过构建师资力量培训平台的方式,定期对有关学前教育的相关经验进行总结,也可以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教师共同解决和分析,实现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完善和改革。最后,加强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在使教师树立现代化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理念基础上,将实践教学融入教学环节中,提高教学质量。[4]
3.2将“互联网+”融入教学模式中
实践技能水平的提升作为高职教育工作开展中的重要环节,在对学前教育的实践教学进行分析时,发现其主要包括专业认知、模拟教学、岗位实践和实践互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信息化水平,使学生可以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幼儿园的基本教学环境,同时也应当使学生明确日后的发展方向,以及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比如,可以通过教学模拟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多媒体设施应用能力,并在日后的教学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3.3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和监督
一方面,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和监督理念,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综合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此来制定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确保评价内容的完整性、合理性,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有效评价,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及质量。[5]另一方面,实现对现有教学评价与监督体系的完善,通过对其他高职院校内先进评价体系的学习和借鉴,对目前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完善的内容进行分析,制定出符合学校发展的教学考核评价指标,并将学生和教师都纳入到评价考核体系中,提高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高职院校内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改革也尤为重要,但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其却出现了师资力量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教学模式及方法较为落后以及缺乏对教学的评价与监督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前教育专业改革工作的开展。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构建师资力量的培训平台,将“互联网+”融入到教学模式中,同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和监督,以此来提高“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水平,推动我国学前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名称:全国高职信息化教学大赛启示下的主题式幼儿园课程电子资源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G2016Q03
参考文献
[1]龚光军.中高职衔接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2):120-122.
[2]刘亮,高国柱.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三学”及课程模式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0(1):5-8.
[3]王旭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0):159-161.
[4]杨丽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课程改革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13(4):35-37.
[5]丁名夫,贾素宁,张丽丽,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对比研究——基于“园-校”认知的差异性[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9(5):29-31.
作者:刘欣 单位:济南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学前教育钢琴课中学生手指训练方法
摘要: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钢琴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将来的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自身掌握正确的钢琴弹奏指法操作,才可以正确的教会学前儿童的钢琴弹奏,帮助儿童打好学习的基础。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存在的指法问题,文章将展开具体分析,做好教学过程中的技巧训练,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共同培养出合格的幼师人才。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手指训练方法
所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基础对于任何事来说都十分关键。在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中,由于很多学生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并没有接触过钢琴,因此指法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中尤为重要。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钢琴指法操作,逐步传递演奏的完整性和感染力、表现力,成为当前钢琴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指法训练的基本要求
要想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钢琴指法知识,使其能够熟练的进行操作,首先教师就必须要让学生了解钢琴指法的基本要求。具体如下:
1.正确掌握手指触键的位置
在钢琴的演奏过程中,由于人的十个手指长短是不同的,所以摆放的位置也有所差别。一般固定手指的位置触键是黑键靠匙的一侧,白建靠匙一侧的二分之一处,左右手的三指稍微向里以及一五指稍微向外等。这种指法摆位正确的处理了音程、和弦弹奏时多个手指同时下键,是学习钢琴必须要遵循的基础知识。
2.保持放松的弹奏状态
正确弹奏钢琴要求手指自然搭放在琴键上,手腕的位置要适当,不可过高或过低。保持放松的弹奏状况,首先要手指敲击键盘前保持放松,因为过于用力会使得钢琴发不出音源。其次敲击后要尽可能放松,因为已经下键的琴键不可能再发出声音,所以手指过重也无济于事。总而言之,钢琴弹奏要尽可能放松,保持稳定的弹奏状态。
3.注重手指独立性,保证指尖站立
钢琴的弹奏要求手指之间要相对独立,主要是指在一个或几个手指下键时,其他手指均不能翘手指,要保证指尖的协同运作。另外要使指尖保持站立,弹奏钢琴要像跳芭蕾一样指尖点地,速度轻快,轻盈而且流畅。
4.钢琴要均匀弹奏
人的手指只有十个,而钢琴键多达八十八个,所以正确掌握指法,均匀弹奏对于钢琴演奏来说至关重要。不仅要求有限的手指可以在不同音阶上成线连接,还需要拇指、手腕、手臂相互配合,保证过程的自然流畅。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中学生手指的训练方法
在正确把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指法基本要求外,学校还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手指训练。在该方面,正确的训练方法是成功的关键,文章通过调查分析,主要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手指训练。
1、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差异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各体存在差异性,所以每个人对钢琴指法的学习程度也是不同的,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钢琴的指法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将学生进行分组,实施差异化教学。具体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阶段,结合学生自身学习的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法,逐步强化学生钢琴的基本功,使学生的手指在钢琴弹奏中保持一定的弧度,提高弹奏的流畅性。
2、积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指法训练的整体质量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单纯的钢琴指法知识讲解往往会使得课堂整体氛围枯燥乏味,同时操作实践时间的缺乏也造成了指法训练的不足。因此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加强对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以不断增加学生学习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具体表现为:播放演奏视频,放映钢琴指法操作片段等。通过身临其境的情景再现,增强学生指法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感受钢琴旋律的韵味,提高对钢琴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实训已经逐步被列为关键的环节。实训能够充分的展示学生的所学,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减少演奏的紧张感,另外还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状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通过与琴行、艺术中心以及文化艺术单位等部门的合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训内容,加强动手操作,进而加强手指指法的训练,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小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前教学专业的学生要想在钢琴课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指法操作能力,就必须掌握操作的基本内容,不仅要能够合理放置手指的位置,保持放松的弹奏状态,还需要手指独立和站立以及指尖均匀弹奏。另外教师在训练教学中,要注重正确的训练方法,可以通过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与现代对媒体相互结合以及加强实训教学等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钢琴指法操作,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取得竞争优势,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夏雨.数码钢琴教学中学生手指能力的训练[J].金田,2013(5).
[2]吴欢.地方师范院校专业零基础学生钢琴课教学方法初探[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3):73-75.
作者:彭亚俐 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语言表演课程教学策略
[摘要]语言表演课是当前各职业院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特色课程,融合了动作、游戏、朗诵、播音、主持、曲艺等多种综合形式。为了培养学生组织和运用以语言为主的综合教学能力,高职院校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为学生准备生动的案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丰富的课堂组织形式;采取趣味化的教学模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关键词]学前教育;语言表演;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整体对教育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启蒙阶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许多职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了语言表演课程,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语言及组织能力。这一做法符合当前幼儿语言教学的需求,得到了许多单位的支持及认可。同时,职业院校仍需要不断探索与完善该课程的教学,从课程本身入手,推进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改革。
一、语言表演课程的特点及现状
语言表演课程是指以语言表达为基础,融合动作、游戏、朗诵、播音、主持、曲艺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活动课程。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多数都开设了语言表演课程,为学生能够快速成长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做好了准备。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交流的载体,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成年人,如何与儿童交流促进自我表达,如何通过语言获得儿童的认可,是教育工作者应关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语言表演课程就结合了儿童的心理特征,融合了多种形式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就业时也更容易得到单位的认可。语言表演课程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中已经逐渐成为整个教学体系的一部分且得到广泛认可,但其整个教学过程还处于一种谨慎的摸索状态。目前,语言表演课程还缺乏准确生动的教材,教师课堂讲解以及与学生互动的方法和目标都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与思考。
二、语言表演课程教学的策略
所谓语言表演课程教学的策略,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寻找适合学前教育专业语言表演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窍门。[1]
(一)为学生准备生动的案例
语言表演课程的理论基础并不完善,且是融合动作、游戏、朗诵、播音、主持、曲艺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活动课程,简单的理论讲解并不适用于此课程,需要大量实践的积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教学案例,使学生能够在这些案例中体味与成长,引导学生在尝试与探索中提高技能。作为语言表演课程的教师,还需要努力完善自身技能,保持语言的风趣幽默。语言是语言表演的基础及支架性内容,教师在进行语言表演课程的讲解时,如果能运用语言的技巧及艺术,不仅能使课程本身变得趣味横生,吸引学生的关注及参与,还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传承这样的风格,从而在日后教学以及交流中都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教师还要能够大胆地展示自我,要能够做到随时地释放自我的语言魅力、解放语言表演的天性。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地为学生做出示范,因为语言表演毕竟不是表演,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也非科班出身。教师只有抛砖引玉,才能逐渐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不断探索。[2]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任何一门课程想要得到很好的发展,必然要能吸引学生主动地投入其中学习。语言表演课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要想使课程得到快速的发展,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并且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语言表演没有范本,即使是同一事物,不同人表达出来的感受也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给学生留有想象与发挥的空间,不能让课堂上满课,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自主编排一些儿童剧,或开展讲故事大赛等。而且,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数是女生,心思比较细腻,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如果通过竞赛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会使大家更为积极地投入其中。教师通过不同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就能使课程变得更为生动自然。[3]
(三)采用丰富的课堂组织形式
语言表演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实践的课程,也是一门不断创新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展现出创新的一面。例如,在课程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一些新的导入形式,如简单的情境表演、简短的小故事、改编的歌曲等,让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开始都能有与众不同的感受。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物等,对课堂进行辅助与修饰,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丰富的课堂组织形式能够促使学生更为积极地投入,并且乐于学习。在适当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将游戏融入课堂中,毕竟,作为学前教育的教师,学生在日后自主的授课过程中用到最多的可能就是游戏教学,而在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中就将其运用与表现出来,会使学生在接触与尝试中得到提升。[4]
(四)采取趣味化的教学模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的课程要从开始阶段入手。语言表演课程教学讲求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程开始的阶段需要融入相应的内容。例如,课堂开始前,教师、学生要相互问好,一般来说,教师先向学生问好,然后学生再向教师问好,周而复始、毫无新意,很多学生对于这个过程产生厌烦。对此,教师需要采取更加充满活力并且有乐趣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有节奏的说唱形式或者利用拍手打节奏的方式来向学生问好。这样的形式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重要的影响。[5]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在语言表演课程上积极地融合游戏方式,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兴趣的提升。例如,在进行普通话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谁是记忆王”的游戏,任意找出10个词,看哪位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采用这样的简单游戏方式,一方面能让学生的普通话在游戏过程中得到练习;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这对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来说是比较有效的,很容易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也能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渐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为工作开展提供保障。[6]
(五)注重过程性评价
尽管语言表演也是职业院校学前教育学生的基础性必修课程,但是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过程性评价代替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关注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经过分析可以看出,在语言表演课程中,学生需要大量的实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情况绝非一张试卷所能反映出来的,即使背出来的高分,也绝对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制订日常的考核机制,全面关注到学生的发展。当然,必要的终结性考查也是必需的。教师只有在表演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展现出自己的创造力,才能全面掌握并提高自身的技能。语言表演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已经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越发地展现出自身的特征与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做出示范,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等。这也是当前职业院校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与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丽颖.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语言表演的教学策略[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9):37-38.
[2]隋雯,高昕.幼儿教师口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64-68.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秦月.高校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8):47-50.
[5]郝琳.高校教学中学生表现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明日风尚,2017(12):141-156.
[6]周黎.激励性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66-71.
作者:杨静 单位: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高职学前教育研究(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