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学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摘要]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婴儿出生比例增加,我国人口结构逐步优化,社会对于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在此背景下,对学前教育资源的构成进行分析,具体分析了人力资源、教育机构、物资资源以及场景资源的作用。同时研究了二孩政策对于各类学前教育资源的影响,阐述了通过增加教师供给、集团化办学、物资流动、转换教学场景等措施,优化资源配置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全面二孩;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优化思路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人口过快增长问题大幅缓解,就业率不断提升,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独生子女政策也使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大幅增加,社会发展将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出生率在当年增加12.9%。2016年出生的部分儿童将在2019年接受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备受社会关注。但2018年后,我国出生率又出现下降。合理控制学前教育投入并减少浪费,应是优化学前教育资源的重要目标。因此,必须盘活闲置资源,构建资源流通渠道,探究学前教育资源在全面二孩背景下的优化配置路径。

一、学前教育资源的构成

(一)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学前教育资源的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含教师、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教师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起到关键影响。教师是课堂教育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学龄前儿童将逐步掌握各类知识,并理解团队关系。管理人员在推进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会起到关键作用。当代的学前教育模式更加复杂,管理人员应通过有效组织,将教学作业进行排列并组织教师落实相关作业。同时,管理人员也应帮助本机构的教育工作与社会标准相对接,并对教学工作开展监督。在学前教育中,后勤人员的服务也十分重要。后勤人员的主要职能是保障物资供应与食品安全,通过后勤人员的介入,学龄前儿童将获得充足、康的物资供给。

(二)教育机构

教育机构是开展学前教育的载体,其主要职能是整合各类资源、集中学龄前儿童、统一教学标准。各类教育资源需要在配套的教育模式内得到应用。例如,在幼儿园内教师、教材、教育场地等资源将得到整合,并形成教师依据教材在教学场地实施教学工作的配合机制。集中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要特征,通过集中教育,有限的教育资源将得到最大化利用,教育成本将被参与的学生分担。教育机构可将分散在社会中的学龄前儿童进行集中,并依据学生需求汇集对应的教育资源。由此可见,教育机构应被视为连接学生与教学资源的关键纽带。统一教学标准同样是当代大众教育的主要特征。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的规模不断扩大,依据统一标准规范各类参数与认知,可使社会发展效率得到提升。教育机构有责任将社会标准与教学工作相对接,从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物资资源

物资资源是保障教育工作有效实施的基础条件。其中可包含教学设备、教育经费、生活设施等资源。教学设备是落实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学龄前儿童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借助各类教具完成教学任务。教育经费是计量、配置教育资源的主要工具。当代社会的资源门类极为复杂,因此在配置教育资源前应首先配置教育经费。一般认为,在同等使用效率的前提下,教育经费会对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学生的生活需求将受到更高关注。因此多数学前教育机构会为学生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并购置生活设施。这部分资源也被视为考核学前教育机构的重要指标。

(四)场景资源

场景资源是学前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表演舞台、练习场景、教学活动等。表演活动可提升学龄前儿童的综合素养,但表演活动需要在相应的舞台中开展,因此优质的表演舞台会被视为重要的学习资源。与表演舞台类似,练习场景也被视为学前教育的重要载体。但练习场景的涵盖范围更广,社会活动平台、娱乐活动平台等均可被视为练习场景。近年来,以接触社会为目的的教学模式,逐渐得到家长与教育机构的关注,相应的练习场景也被视为稀缺资源。当代的学前教育已将数学、语文、英语等知识,视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在学习各类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动态的教学场景,这部分场景的建设成本较高,因此也会被视为稀缺教学资源。

二、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资源的影响

(一)对人力资源的影响

全面二孩政策落实后,学龄前儿童总量将相应增加,人力资源与学龄前儿童的比例将逐渐提高,资源的人均占有率必然下降。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我国幼儿园教职员工总数共有350万,其中园长等管理人员共有25万,专职教师205万,后勤保障工作人员共有120万。同时我国幼儿园就学人数年保持在4200万以上,其中公立幼儿园的师生比例达到1∶17,民办幼儿园的师生比为1∶10。依据每班级配置两名教师的比例,公立幼儿园每班学生接近35人。这一就学人数,将对幼儿园的管理与教学带来严峻挑战。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学龄前儿童将相应增加,师生比将进一步提升,公立幼儿园的教学与管理效率将面临多重挑战。

(二)对教育机构的影响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学龄前儿童的就学需求也将相应增加,现有的教机构难以满足不断提升的就学需求,部分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也将有所下降。据2018年中国幼儿园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二孩政策全面落实后,16、17年的出生人口数量均超过1700万。2019年,部分16年出生的儿童将进入学前教育机构,供需关系将发生转变。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供需矛盾,我国幼儿园总数自2015年起大幅增加,并在2018年达到29.4万家,在短短四年间增加近9万家。但幼儿园数量的快速增长,或将对办学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为子女提供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将使更多学生集中于知名幼儿园,而部分民办幼儿园的生存压力依然较大。由此可见,增加优质幼儿园的供给,应被视为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向。

(三)对物资资源的影响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社会对于学前教育的物资资源需求必然增加,《2018年教育行业蓝皮书》显示,我国2016年学前教育总投入为2802亿元,而2017年则增长16%,达到3250亿元。教育经费的大幅提升,将使幼儿园的物资配置得到改善。但物资资源的快速增长,也将为幼儿园带来一系列管理。首先,为了降低采购成本,部分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更倾向于扩大采购范围。部分仍具备使用价值的设备将被低价处理。这一问题,将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其次,在增加设备规模后,各类设备的存放将占用更多空间,日常维护资金也将相应提升。这一问题,将进一步挤占学生的生活与教学空间。

(四)对场景资源的影响

相较于物资资源,场景资源的构建周期更长,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更大。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场景资源的稀缺性将进一步凸显。例如,学前教育机构的表演舞台,通常会对媒体转播、舞台布景、观众人数等条件提出具体要求,从而保障表演活动质量。但可满足此类条件的表演平台,数量相对固定。随着参演人数的不断增加,此类资源的稀缺性将进一步凸显。再有,教学场景也面临类似挑战。例如,部分幼儿园会为高年级学生提供微机教学,并配置专业微机室。但受到场地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微机室的规模难以扩大,学习需求将于场景供给发生矛盾。综合分析,教学场景的构建难度较高,在社会需求大幅增长的背景下,供需矛盾极易抬升使用价格。

三、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具体策略

(一)优化配置人力资源

全面二孩背景下,学前教育机构的人力资源应得到优化配置。首先,从宏观视角分析,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扩充人力资源。例如,教育部门应在师范类院校中增设学前教育专业。当前我国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借助学前教育平台可在一定程度缓解就业压力,并使学前教育的人力资源得到补充。同时,有关部门应扩充公立幼儿园编制,受到教学质量与价格的双重影响,学生家长对于公立幼儿园更加欢迎。增加教师编制可有效缓解社会需求。其次,从资源利用视角分析,教育人才应得到优质培训。当前我国公立幼儿园的师生比为1∶17,民办幼儿园的师生比为1∶10,民办教育资源的闲置问题极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应增强民办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从而使公立教育机构的压力得以减轻。在具体工作中,教育部门可利用假期时间,组织民办幼儿园教师开展集中培训,从而使教师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再有,以专业分工视角分析,学前教育机构应增加后勤保障人员的配比,从而使专业教师专注于教学工作。当前我国多数幼儿园会采用双教师管理制度。这一制度,虽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但也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若采用1名教师+1名生活辅导员的管理机制,可使人力资员得到优化利用。

(二)优化配置教育机构

2015年后,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总数大幅增加,但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入学集中度居高不下。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可借助连锁经营模式,鼓励教育机构采用集团化发展模式,从而使闲置的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集团化发展是以优质管理模式与经营理念为核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范围的经营模式。在该模式中,具备先进理念的教育机构可收购其他教育机构,并利用先进理念优化被收购机构的教学质量,从而使闲置资产得到盘活。借助该模式,多数学龄前儿童可在保障学习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就近入学。同时,利用集团化办学模式,教育机构的办学视野也将得到扩展,先进的教育理念可在集团内部快速推广。再有,集团化办学有助于社会资本的进入。教育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该领域的准入门槛较高,专业性也高于其他行业。受此影响,社会资本难以进入教育领域。集团化办学的资本使用效率较高,专业能力不足的投资人可通过投资购置股权。借助社会资本,集团化办学所急需的资金将得到补充。同时依托先进的管理机制,投资人权益也将获得保护。综合分析,集团化办学可被视为撬动社会资本,盘活闲置资源的有效手段。

(三)优化配置物资资源

随着二孩政策全民落实,我国的学前教育投资大幅增加,物资资源得到有效补充。这一现象得益于我国先进、庞大的产业规模。但物资资源的扩充,也为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其中资源浪费、空间浪费的问题最为突出。在改进过程中,教育部门应首先对公立幼儿园的采购申请作出规范,并引导物资供应充沛的教育机构,将闲置资源配置到贫困地区,从而使我国的城乡差距,在学前教育层面得有缩小。例如,各地区可建立“一帮一”学前教育互助机制。在该机制中,城市地区的公立幼儿园,可与乡村地区的公立幼儿园建立合作机制,具备使用价值的闲置物资,应在修缮、清洁后配置到乡村地区。借助这一机制,低价甩卖教育物资的问题将得到遏制,空间占用问题也可获得解决。同时依托该机制,教育部门可鼓励民办幼儿园参与其中,从而使乡村地区的民办幼儿园从中获益。民办幼儿园的设备更换频率较高,限制物资的处理更加困难。而乡村民办幼儿园的资金投入普遍不足,以互助机制为纽带将二者诉求进行对接,可使物资资源的配置得到优化,乡村地区的学前教育也可稳步发展。综合分析,物资资源优化配置应遵循城乡互补、均衡转换的原则开展。

(四)优化配置场景资源

场景资源的构建难度较大,在全面二孩背景下,其使用成本或将大幅提升。针对这一问题,学前教育机构应通过转换教学场景与合作利用机制,优化学习资源的配置。首先,教育机构可在新环境下,主动转变教学场景。例如,在表演活动场景中,教育机构可利用教室或会议室等闲置场地,搭建演出舞台。同时,也可邀请地方电视台或网络媒体对此类表演进行报道。之后,教育机构可邀请学生家长作为观众参与到此类活动中。通过类似的设计,教育机构将借助可控的成本构建演出表演舞台,舞台质量也可得到保障。或者,教育机构可引导学生参与新型社会活动。例如,已建立合作机制的教育机构,可联合进入养老院或孤儿院举办文艺表演。借助此类活动,学龄前儿童不仅可以练习表演技能,也可更好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同时此类活动具备公益性,社会媒体的报导意愿更强,家长对于表演活动的诸多诉求可得到体现。综合分析,在新时期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场景。同时教育机构之间也应建立合作机制,从而使各自的教学资源得到优化利用。

四、结语

优化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应从四个方面着手。首先,教育部门应借助机制改革与教育体系改革,扩大人力资源供给。其次,应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从而使闲置资源得到优化利用。再次,针对资源浪费等问题,有关部门应建立物资流通渠道,从而使闲置物资进入乡村教育机构。最后,针对场景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教育机构应设计新型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洪秀敏,姜丽云.“全面二孩”政策下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53-61.

[2]黄新苹.“全面二孩”政策下城乡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研究[J].教育探索,2018(3):18-23.

[3]洪秀敏,马群.“全面二孩”背景下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供需变化与挑战[J].教育学报,2017,13(1):116-128.

作者:刘佩佩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学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