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April·2021
胡华名师工作室
Huhua-Edu-Workshop
一个园长和她倡导的幼儿园教育
自然 | 灵性 | 趣味
?每周五更新?
全文字数:5900字 阅读时间:8分钟
vol. 6
四月,万物复苏,莺飞草长,次第花开。
我们按照农人的节奏,清明过后,在天台的一米菜园里播下了种子。小池塘开始注满水,被寄养在小朋友家的小兔子也回归了花草园。
四月的“生活化课程”,我们选择了生长作为主题,期待孩子们的成长能够与大自然同频。
我们深知,一个人的生长远比一株植物的生长更为复杂与隐秘。四月的课程设计,我们并没有拘泥于外在的康目标的设计,而是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儿童心灵。发现自我,理解自我,接纳自我,创造自我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起点,也是儿童在身体世界之外,发现自己还有另外一个精神世界的存在。
儿童自我的确立和家庭的关系最为紧密。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父母营造的环境之中,他们通常会根据父母的评价来确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认识构成了他们生长的生命内核。这些认识一旦形成,就影响着他们一生的发展。
“我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书”
绘制:李瑾忻(6岁)
01
一个喜欢挑剔的妈妈
几年前,有一位妈妈连续几年对幼儿园的工作表达了不满:孩子被小朋友们欺负,总是受伤,老师态度不好……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老师们也感觉这个妈妈很难沟通。终于,在又一次问题出现之后,这个妈妈找到了我。
在十月的探寻北京活动里,大班的孩子要学做糖葫芦。教师事先讲解了要求,特别提醒要保护好自己。在制作的过程中,这个孩子突然用手去触碰熬着糖浆的锅的边缘,虽未造成烫伤,但妈妈在听了老师的建议后,却责怪教师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大班儿童,认知能力正常的话,已经知晓如何躲避危险,保护自己,但妈妈没有反思为什么全班幼儿只有自己家的孩子会出现这一问题……
在一次班级自由游戏中,这个孩子又不慎将脸划伤。老师将孩子送到医院,妈妈赶到后,要求缝针处理。医生的建议是,仅是擦伤,表皮破损,擦点药就可以,妈妈要求涂抹整形医院使用的药膏。周末,这位老师牺牲个人时间去整形医院取药,但这个妈妈却说,老师药送来了,却没有给她道歉……那一天,这个妈妈和我足足谈了四个小时。
我告诉她,你的孩子的问题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你怕他受欺负,不许他和小朋友交往;在幼儿园怕他受委屈,可在家里却时常体罚他;孩子有攻击性行为,动作不协调,家长没有做任何努力,却总是责怪老师;一个小小的伤疤,家长也会担心会影响孩子们将来成为宇航员……这个孩子在幼儿园里,老师给了他很多的关心与爱,他喜欢老师,去医院也和老师一路聊天,可家长却视而不见,自顾自地沉浸在自己营造的“受害者”情绪里,不仅听不到他人的声音,连自己孩子的声音也听不到。
其实,每一个所谓的“问题儿童”背后,都站着一位或几位问题家长。
改变所能改变的
承担所能承担的
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家长在花草园里是极个别的。
教育工作者不是万能的,因为在一个人的生命成长中,父母和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任何人、任何机构都无法替代的。即使在幼儿园里,影响孩子最大的环境依然是家庭。
儿童的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康成长。一个人最开始如何认识自己,实际上深受父母的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自信心的强弱、学习兴趣的广泛与否、眼界是否开阔等个性品质和更多的学习能力,更多是依赖与孩子和父母相处过程中,不断地通过强化、认可、模仿等方式而形成的。
这些年,我们总是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家庭,让家庭和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生活化课程为家长参与教育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父母作为陪伴者不仅影响着课程的质量,更影响着孩子的发展。
周日,我们召开了一个全园家长家委会,一起讨论,如何运用“陪伴—共情—对话—价值澄清”的路径,引导家长们参与到课程中来,完成自身的觉醒与成长。
教育机构不仅影响幼儿发展
也在影响家庭
家长的人格对孩子的影响深远。生活化课程背后有清晰的价值判断,需要家长完成价值观的澄清。而这样的学习与改变,影响的不仅是孩子的今天,也是孩子的明天。
教育和学习并非同一件事。有人说“学习是自己去做的事,而教育是别人对你做的事,要把这两者区分开来”。
我们要帮助家长从被动教育走向主动学习的行列。父母希望孩子成为自己希望的人,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只能是自己。
对于幼儿园来说,我们在做教育,而对于家长来说,学习则更多需要依靠自己。从被动教育走到主动学习,才有可能完成自身的成长。
“和爸爸一起搭积木的时候,我觉得很幸福”
绘制:叶芊宇(6岁)
02
讨论结束后,很多爸爸妈妈向我们反馈了他们的思考。我们一共收到了30位家长的反馈。
作为父亲、母亲的他们,因为其人性体验与生活体验,他们的阐释也具有了一种独特的力度与温度。
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的讲述……
1
我卸下了“偶像包袱”
试着和孩子共同成长
讲述者:吉俣湜妈妈
我曾经自负地认为我自己积累的够了,可以教育我的孩子了。随着女儿的长大,我慢慢卸下了“偶像包袱”。
促使我卸下偶像包袱的事件有很多。比如,我每天都要给垚垚记录一些视频。有一次我自己回看视频的时候,自己都脸红了。视频里我一直在大声地说话“垚垚那个太脏了,扔了”,“垚垚,你拿的什么跟妈妈分享一下”“垚垚,这是个化石对吗?”……垚垚全程没有理我。“引导者”的身份深入我的骨髓。垚垚正处于自己的连贯情绪之中,而我非让她表演。我感到自己非常讨厌。
卸下“包袱”后,我发现自己更能够接受和孩子一起成长这件事儿。孩子会捡两片叶子坐在那儿看半天有什么不同;她会用一个小铲子挖土挖很久,还会自己跳下去试图把土填回去;她会把白纸剪成小小碎片,涂上不同的颜色再粘成不同的图案……
这是我不可能去做的事儿,但是我真的想知道到底这两片叶子有什么不同,真的想知道她到底会不会把自己埋起来,也真的想看看这样的美丽碎片能再拼出什么样的世界……
2
父母之于子女的爱是有条件的
而孩子对父母的爱却是无条件的
讲述者:李宗泽妈妈
昨天,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完成了中班的作业“爸爸妈妈眼中的我”,我们一起讨论,同时还扩展完成了“醒醒眼中的爸爸/妈妈”。
在讨论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我和爸爸想到了很多平时被忽略的孩子的优点,同时也惊喜于孩子眼中的我们优点很多,缺点却很少。都说父母之于子女的爱是有条件的,而孩子对父母的爱却是无条件的,在这个作业中我深有体会,我们都看到了彼此眼中闪光的自己……
在生活化课程中经历的很多瞬间,都让我持续看到新的孩子,新的自己。
3
我们要对得起
孩子给予我们的这份莫大的信任
讲述者:李瑾忻妈妈
我们都知道,驾车上路前要先考驾照,很多职业尤其是工作内容或者工作对象是人的职业,比如教师、医生、护士和警察……在上岗前更要求要先考取职业资格证,在工作期间还要不断的参加学习培训,接受考核评估,不断精进。
但是成为父母,照顾一个小生命的康成长,却不需要提前做资格认证,这是孩子给与父母莫大的信任,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真的具备育儿天赋,而是应该不断的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与孩子一起成长。
4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
准确且清晰地照出父母或优秀或糟糕的样子
讲述者:王京羿妈妈
分享一个小故事:“地铁中,两位妈妈并排而坐,一位妈妈翘起二郎腿,刷手机视频刷的哈哈大笑,孩子在旁边看的目不转睛;另一位妈妈则安静的拿一本书,而旁边的孩子则与妈妈一样,安安静静的进入书本的世界”。当时我脑海中浮现出的两个字是“榜样”。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准确且清晰的照出父母或优秀或糟糕的样子。
一直学习、不断成长的父母,很难教育出消极和没有追求目标的孩子。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习到的是“以身作则”的要义,学习不再是强迫而被动的行为,而是一种看齐,一种乐趣,一种清晰而具体的参照物,一个最最重要的榜样的力量。
5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并且大概率是普通的
讲述者:贾梓珞妈妈
孩?身心康都很大程度上受父母或直接抚养人认知水平的影响,尤其是在这个信息量巨大却难辨真伪的时代。
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并且大概率是普通的,所以应该遵从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而不是为自己孩子不够出众?焦虑。
6
孩子赋予了我们生命的华彩
也让我们获得重新长大一次的机会
讲述者:许子柠妈妈
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是父母重新面对自己的过程。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也是老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在不断审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和自己习以为常的观念,通过反思和修正不断改进成长。
孩子赋予了我们生命的华彩,也让我们获得一个重新长大一次的机会。
7
身在、心在
才是“有质量的陪伴”
讲述者:蔡瀚森爸爸
我过去一直认为,陪伴孩子就是字面意义上的“(花尽可能多的时间)陪着他们”,这其实这是不够的。我现在理解的“陪伴”,应该是“有质量的陪伴”。
有质量的陪伴远比低质量的长时间陪伴更重要。比如孩子学习,家长陪在一旁看手机,这就不算是有质量的陪伴。有质量的陪伴应该是真正融入孩子的活动,融入他们的兴趣,甚至融入进他们想象的空间。
孩子是非常希望家长进入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的,但他们通常不会邀请,所以往往会被家长忽略。比如,当孩子睡前希望听一个故事,我以前会给他放一些网上的故事音频,名牌演播家,故事讲的绘声绘色,后来发现孩子经常抵触,更希望听爸爸或妈妈本人讲。其实,孩子这时需要的不只是一个故事,而是向父母发出了一个邀请,邀请他们进入自己的想象世界,邀请父母和自己互动,邀请父母真正了解自己。而作为父母,我们常常忽视了这个宝贵的有质量的陪伴机会,反而责怪孩子为什么不够体谅家长,都是听故事,为什么不能听收音机,非要大人来讲。
我现在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就是,尽可能地追求“有质量的陪伴”,或一起读书,或一起游戏,或一起出游,或一起克服一个困难……这些才是真正的共同经历,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也不会错过孩子的成长。
8
与孩子一起成长
才是最好的教养
讲述者:贾梓珞爸爸
为人父母最开始的感受,就是?夜长大。当?个鲜活的?命成为我们的责任,会发现??的坚韧、耐?、保护欲都悄然到位。伴随着孩?的长大,我们愈加发现??的“无知”。孩?所面对世界也和我们儿时完全不同,孩?接收的信息量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需要引导孩?,但更需要“赶得上”孩?。
但父母仅仅??身的故事、成长经历去影响孩?是不够的,需要和在孩?的互动中形成“共振”感。我们与孩??起阅读、身、郊游,不仅让孩?拓宽视野、增强体质,也让??找回了久违的童?,甚?弥补着儿时的缺憾。
与孩??起成长,才是最好的教养。父母的成长会带动孩?的成长,孩?的成长也会促进父母的成长。抚养孩?并不仅仅是父母的责任,也是我们精神世界获得成长的宝贵机会。我们会从孩?身上学到勇敢、善良、单纯和好奇?,会唤醒??的童心与初?,重新审视自己世界观与人生观,去找回对生命本真的重新思考和探索。
9
一个拥有积极心态的父母
是孩子康成长的关键
讲述者:苏悦朋妈妈
成为父母,是一门学问。在和新生命相处中,我们都是从零开始,在摸索、在互动中,寻找正确的方向,寻找合适的方法。
成为父母的过程中,生活重心过多地转移到孩子身上,曾经一团乱,忽视了自身的成长,难免会把自身的焦虑、暴躁、矛盾都投射到孩子身上。随着育儿知识、育儿经验的积累,慢慢认识到,一个拥有积极心态的父母,是孩子康成长的关键。在自身角色转换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提升,安顿好自己才能温暖世界。
10
做“愿意改变”的家长
讲述者:李木欣妈妈
家委会上,大一班肖中行爸爸肖博士说了一个观点,家长有四个层次:1.愿意给孩子花钱;2.愿意给孩子花时间;3.愿意学习;4.愿意改变。我很惭愧,感觉自己还停留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因为工作很忙自己又经常感觉很累,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也不够投入。
我认为父母的学习和成长主要应该有两方面:其一是自身的成长,包括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地自我觉察和修正完善,在内心真正不断成熟起来。其二是要学习如何与孩子建立好的关系,都说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用心经营好亲子关系,会发现孩子身上本来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会自动解决,很是神奇。
11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需要“升维”的其实是家长
讲述者:程诺依妈妈
教育不是无变化的简单代际的更迭重复,它需要与时俱进,需要知道来自何方,送往何处。所以我们父母要像胡园长和花草园一样用爱去和孩子们一起寻找一条美好的童年之路。
在与花草园里长大的生活哲学家女儿的相处过程中我才发现,其实需要升维的是我这个成人:她会告诉我,妈妈,每个人眼里的最美、最好都是不一样的;她会告诉我,妈妈,你跑着去幼儿园只有到了终点那一刻是最快乐的,但是你慢慢走着去幼儿园的时候,看着路上的花花草草,蓝天白云,你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
12
“原来“教育孩子与自我成长
是同一件事
讲述者:孙晴宜妈妈
加入幼儿园的共读会、参加《正面管教》的课堂、与专业的老师咨询交流、经常阅读花草园、胡华园长的公众号文章……“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驱使我不停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应用、体会和领悟。
在不停地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父母首先要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尊重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明白这一点后,焦虑的感觉突然消失了,很多问题一瞬间有了答案。原来,育儿先育己,教育孩子与自我成长是同一件事。
“我在练习非洲鼓
妈妈在一旁微笑地看着我。
她一直在陪伴我成长。“
绘制:关紫涵(6岁半)
我们与孩子的相遇,
不仅可以敞开内心的美好,
也可以向世界敞开人类的美好。
03
在这个成长月里,爸爸妈妈们有没有通过学习获得成长呢?一起来听一听孩子们的期待吧!
邓珂(4岁)
爸爸妈妈需要学习如何陪伴我长大,学习放下手机、放下电脑、不看电视、多陪我一起去大自然里玩,多陪我聊聊天。
沈思宇(5岁)
爸爸妈妈让我们学习的时候,自己也应该学习。他们应该学习让小孩做完一件事后再做一件事,不能总说快点。
国博焱(5岁)
我觉得爸爸妈妈应该学习。因为我妈妈老是吼我,我觉得她应该学习变得温柔。
周心扬(5岁)
我的爸爸妈妈总是工作,我希望他们可以学习怎么陪我玩。
邢佳境(6岁)
我觉得爸爸妈妈应该学习如何陪小朋友玩游戏,这样我就会更爱他们。
吴雨桐(6岁半)
如果不学习,爸爸妈妈就跟不上变化。他们必须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事情,如忍住不看手机,多陪我玩。
齐宛辰(6岁半)
爸爸妈妈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学一些如何教小朋友一些知识,另一方面是学习如何教育小朋友。
杨梓琨(5岁半)
爸爸妈妈需要学习。因为爸爸妈妈有时候也有坏习惯,会给我们做不好的榜样。他们最应该学习的就是控制住自己。
童方祎(6岁)
如果家长不学习,孩子也不会学习。少壮不努力,老大就会徒伤悲。他们应该多学点科学,最好什么都学习一点。他们知道的多一点,孩子们也能多知道一点。
叶芊宇(6岁)
爸爸不会开手动挡的汽车,他需要学习新的技能。这样才能成为更强大的爸爸,我也会佩服这样的爸爸。
许淳钧(6岁)
爸爸妈妈需要学习。他们学习时候的样子会成为我学习的榜样。
贺靖茹(5岁半)
爸爸妈妈需要学习,因为这样才能跟得上我进步的脚步。我进步是很快的。他们现在会的已经很多了,跟着我一起学习就行了,这样可以更多的了解我们小朋友的想法。
张力行(4岁半)
爸爸妈妈是需要学习的,因为我和爸爸妈妈是一起成长的。我成长的时候,他们也要成长。我希望他们可以陪我慢慢长大……
就这样
四月的课程已经过半,
这些改变都在悄然进行中……
我们能不能改变别人,
并不是一个确定的答案。
但是,我们一直都在努力。
因为
只有父母“好好学习”
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向您推荐
《给童年留白》
“只有回归到人性、人心的谦恭中去,
才有可能实现留白的教育。”
? 当当网址(可提供发票)
http://product.dangdang.com/1100719898.html
? 天猫网址(可提供发票)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581900378306&spm=2014.21600712.0.0
? 微店网址(无发票)
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682139570
温馨提示
如果你想及时收到来自“胡华名师工作室”的推送提示,推荐你通过“在看”“留言”或”星标“”分享“等方式,让微信后台的算法记住你的喜好。??
版权声明
本文系胡华工作室原创作品,
版权归作者所有。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转载需授权。
思想的形成,需要时间,也需要心血。
反对抄袭,反对洗稿。如有借鉴,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同时将在公众号上对抄袭者予以曝光。
首图绘制 / 周睿彤(6岁)徐尔雅(6岁)
儿童手绘图处理 / 焦春娟老师
编辑 / 张芬老师
日期 / 2021年04月16日
推荐阅读
一个幼儿园园长给家长的23条建议
2019年09月06日
“直升机父母”,请停止轰鸣!
2016年10月21日
从男人到父亲,你需要经历几个阶段?
2018年06月15日
“一个园长和她倡导的幼儿园教育”
胡华-名师工作室
微信公众号ID:
Huhua-Edu-Workshop
自然|灵性|趣味
我知道你“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胡华名师工作室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胡华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