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我们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大班的孩子们说到冬至会想到什么呢?
——习俗类
贾蕓熙:冬至包饺子吃饺子,我最喜欢。
殷 远:我想到去年这一天,我们还包了汤圆。
王怡然:汤圆就是代表团圆。
宋绍瑜:我猜冬至包猫耳朵,是因为那是招财猫的耳朵,人们希望招财猫不要冻坏,要每个给的他们招财,所以会做猫耳朵。
——自然科学类
郑博熙:冬至就是太阳照在南回归线上。
陈浩文:这一天就是白天最短,黑天最长。
——其他:
陈浩文:我知道妈妈小时候冬至总是会下雪,他们那时雪都很干净,他们小时候会吃雪。
哈哈,看来冬至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它自己的样子。
大家都说到冬至是白天最短,黑夜最长,为什么会是这样?
让我们共同分享一段太阳与地球的位置关系的视频。
王乐菲:我们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太阳和月亮在天上不停的轮换着,代表白天和晚上。冬至这天太阳最低,离我们很近。
陈思涵:我看到地球身上有几条线,有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和赤道。
丁萱一:我看到冬至这天,在北纬45度左右的位置时,阴影部分是18小时,白天是8小时。(呵呵,一天变26小时了?)
张暟轩:里面说到从北京飞到美国洛杉矶的飞机可以看到两次日出,好神奇啊。
郑博熙:古代中国人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姜瀚维:地球绕太阳一圈就是一年。
魏小茜:里面提到了伽利略,我在优师教研这套书里看过,他是个科学家。
说到“地球自转”陈浩文和大家分享了一个相关小实验。
区域时间里班里的一群科学爱好者发起了对日晷的小探索。
历史的长河中,天文学和计时学是相伴发展的,可以说有了天文学,也就有了计时学,计时仪器和天文仪器一样,是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精确化的。最古老的计时仪器是土圭和日晷,其原理是通过杆影移动规律、影的长短,以定冬至、夏至日。
今日活动感受:
——关于实验
陈思涵:指南针很灵敏,总是在动,
姜瀚维:我觉得同学做日晷实验挺好玩,我就也跟着做了一个挺简单的。
艾一凡:今天我做了两个实验都很简单。日晷制作很简单,我们玩日晷实验时间比较长。原来不是科学家的人也可以去玩发明。
殷 远:我第一次做日晷实验,很兴奋。今天观察到了太阳的影子总是在变,说明地球在自转。感觉我们都像是科学家。
——关于知识与技能
宋绍瑜:我今天才知道原来冬至日是太阳、地球运动有关的。
陈语荞:包饺子、搓汤圆、捏猫耳朵要注意不要太用劲,多试试就能做好。
——其他
李京潞:我发现太阳黑子很神奇,我想去太空上看看到底它是什么?
陈思涵:日晷这个名字好搞笑,发明家是不是喜欢“鬼”或“乌龟”所以就起了这个名字。
课后,我还想知道:
艾一凡:张仲景怎么发明饺子的?
陈昕乐:我想知道地球为什么转一圈是24小时,不是23或25?
高艺泽:夏天是不是转的快,冬天会不会转的慢?
田巍老师记录 大三班 2014年12月22日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