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学前教育新教师第四工作坊的第二次活动在大家的期盼下如期而至开展。
在第一次有意思的自我介绍中,教师们已经彼此熟悉,成为了一个大家庭。第一次活动根据《指南》进行深度解读,使老师们对《指南》有了深刻的理解。本次活动则以“如何设计一节教育活动”为主题,也就是如何设计一节课,让老师们把《指南》落实在教育活动之中。在活动一开始,针对艺术领域的目标,教师们进行重新学习。
谈论记录,观摩课程之“技”
在观摩音乐活动之前,刘志月引导新教师谈论:“如何有效记录一节教育活动呢?”,从而针对怎样有效的记录教育活动现场进行思考,归纳出:每个活动流程前的过度语、引导语、师幼的互动以及最后的活动效果,使老师们了解如何才能够进行高效的记录,为接下来的设计环节做铺垫。从而帮助新教师们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设计。
现场学习,体验课程之“法”
新教师观看丰台一幼丁曼曼老师的音乐活动《大田后生仔》,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和活动流程这五个方面进行教案的梳理。通过观看教学活动,新教师们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丁曼曼老师以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和优美的动作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换童趣”。让幼儿在这节音乐课的学习上,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体现出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这种授课形势受到新教师们的喜爱。
思维碰撞,归纳课程之“道”
观摩结束之后,新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商、梳理教学活动。在有效的时间内老师们转动脑筋,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了此次的教学设计。刘志月老师带领新教师们根据小组设计的环节进行答疑解惑,根据疑问进行讲解和针对性的指导。深度的学习它、灵活的运用它,从而使教学过程更趋于科学和完善,有效的提高了活动质量。
学以致用,形成课程之“果”
最后的环节,新教师们根据刘志月老师出示的散文诗《家》进行小班的语言教学设计。新教师积极踊跃的向大家分享,在提出问题和探讨的同时收获颇丰,使新教师们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把如何设计教学活动理解透彻,明确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教学设计,应善于发现、善于创新、挖掘幼儿的已有经验,加以合理利用,从而才能使幼儿增强学习兴趣。
短暂的学习时光转瞬即逝,新教师们也正期待着下一次学习活动的到来。
公众号ID:丰台第一幼儿园
丰台一幼教育集团
文本供稿:辛 蕊
图文编辑:崔晨曦
长按关注 解锁更多精彩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