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卫华
校稿:童瑶
制作:袁硕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我们平静的生活带来了一个小插曲。疫情期间,老师们在线上与孩子们互动,虽然不能见面,但是网络却把我们与孩子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为了开园后能够更好地服务幼儿,青年路幼儿园开展了“停课不停研”的云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
小班组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在教学督导肖艳主任,学科带头人童瑶老师、杨茹老师、李苗苗老师的带领下,小班教研群热闹非凡,老师们经过一个多月的交流与学习,专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自2月17日青年路幼儿园“停课不停研”方案开展以来,小班组教师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学习,积极交流。每周二和周四由教研组确定一个主题,老师们学习之后进行线上研讨交流。
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教研组精心选定,有针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优质教学活动,还有各种名师讲座以及好书分享。如:上海市长宁实验幼儿园陈青老师执教的《星星找朋友》、《造房子比高矮》和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幼儿园杨丽媛老师执教的《七巧板》三个教学活动,教师根据这三节教学活动实录,进行集体研讨。活动前,由教研组提出问题,老师们带着问题提前对这三节活动进行观看,在学科带头人的精心组织下,老师们立足儿童立场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除此之外,老师们还进行了视频讲座的学习,分别观看了黄瑾老师《幼儿园数学学习》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朱丽娜老师的《数概念核心经验与幼儿数学学习》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士张海霞老师的《建构完整的早期数学教室—以“图形和空间”为例》的视频讲座,进一步使教师们明确了幼儿园数学学习的核心经验,并开始关注幼儿在数学学习中的过程性能力,为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
本周二,小班教研组以王春燕教授和虞永平教授的两篇文章作为切入点,基于儿童视角、以儿童为本位,思考在疫情背景下如何开展小班课程活动,挖掘本园的园本课程。小班组围绕“疫情过后,我们能做些什么?”为主线,从以下三个问题出发,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1.基于儿童视角,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他们对特殊时期的生活有了哪些零散的生活经验和问题?
2.开学后,我们各班能根据孩子的已有经验预设或生成哪些主题活动?为孩子们提供哪些发展的机会和学习可能?
3.立足生命生长,我们还能引发孩子们哪些新的思考?
基于以上三个问题,小班组先进行了深入讨论,针对幼儿的前期经验和年龄特点,预设了本班级的班本课程。另外,各个班级大展神通,利用作图软件,制作了详细的文案以及思维导图,将课程架构清晰化。
除了每周二、周四的线上教研活动,每周一、三、五则是老师们自主学习、为专业发展充电的时间。每周五进行《儿童游戏通论》一书的学习,老师们努力在专业理论的支撑下,探索如何让孩子们学得好、玩得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愉快的学习。
小班组教师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记录了沉甸甸的笔记,这不仅是自我专业能力的提升,更是对每一个孩子负责。
青幼的老师们虽隔屏相望,但为孩子而学,为教育而研,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脚步,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小班组教师一起携手“云”前行。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青年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