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情尽致 作如是观
第六届分享节
2021年1月22日,上海市实验幼儿园开展了第六届分享节活动,旨在:
回归
回归现场,
分享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智慧。
回归初心,
分享教师观察与支持幼儿成长的智慧。
回溯
向前推导,
回溯专业成长目标的达成度。
向上推导,
回溯课程实践中的研讨轨迹。
回答
回答那些引发我们行动的问题,
然后再回答一些新生成的问题……
分享节的三个实践现场,回应了学期大教研目标,也分别打开了“艺术+情绪”、“游戏+情绪”、“中华传统文化故事+情绪”的研讨话题。
吴怡老师带来的中班情绪教育活动《鲍勃的蓝色忧郁》运用电子白板让故事“动”起来,将鲍勃的情绪故事娓娓道来,并将鲍勃的画展搬到了现场,让孩子们在欣赏画展的过程中感受鲍勃的难过情绪,分享自己在鲍勃画作中找到的艺术元素和情感线索,并在创造性艺术活动中用自己的方式将情绪表现出来。
艺术
与情绪对话
杨曼颖老师带来的小班情绪教育活动《我们在一起》引导幼儿体验和表达与朋友在一起的开心情绪。为了让小班的孩子们直接感知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老师们依据绘本的情节真实地还原了小女孩、鳄鱼和小熊在一起玩耍的游戏情境。孩子们在“玩”中体验并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感受。
游戏
与情绪融合
孙家珺老师带来的大班情绪教育活动《十面埋伏》创设了身临其境的情绪体验情境,引导幼儿思考在突出重围的过程中可以如何解决问题,调整情绪,极具创意的活动设计和精彩的师幼互动,打开了情绪教育活动实施的新思路。
角色
与情绪代入
副园长施卉老师组织了以“作如是观”为题的圆桌分享,小教研组长团队从“观摩之义”“观察之意”“观点之议”三个篇章分享了对“观什么”“为何观”“如何观”三个问题的思考。
Q1
老师们经常会去“观摩”学习,
那什么是观摩?如何“观摩”?
观到的都可以“摩”吗?
施卉老师与陈奕老师谈论了观摩的意义,分享了观摩的方法,提出观察前要有目的,观察中要有方法,观察后要有行动。
Q2
老师们已经很有”观察“意识,
那么观察可以怎么观?
教研团队又“观”到了什么?
周斐老师与刘佳玮老师从宏观角度,观环境,感意境;王旻旻老师和张妙苗老师从中观角度,观活动,感价值;沈蓓莉老师和方琳老师从微观角度,观细节,感品质。
Q3
是在学习的基础上梳理经验,形成自己的观点,也是在付诸行动后,逐步修正自己的观点或者更加明确自己的观点,不断在实践中验证。
“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践操作”是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老师们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又是什么呢?
我们尝试回归、回溯、回答,在学期末的分享节中回应、自省、更新。让分享节成为团队对学期课程活动再思考和再梳理之后分享思考和智慧的平台,成为团队在实践康教育课程过程中结伴同行中默契和共情成效的直观反映,也让分享节见证团队中每一位成员在纠结迷茫中坚持探寻,在实践探究中反复磨砺,在分享中自信表达的成长经历,见证幼儿园始终立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初心和追求。
1
END
1
上海市实验幼儿园
我们温暖的康家园
我们将共同努力,
让我们变得更好。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上海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