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情·观情·研情
情绪精研组又活动啦!
自9月情绪精研项目组启动研究(点我跳转回顾上期话题)后,项目组的研究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本月,活动继续秉承“真活动、实研究”的原则,邀请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的邱晓云老师来上海市实验幼儿园蹲点指导,继续一同追踪情绪教育活动的现场,在现场中找问题,寻解答。
本期关注
追根溯源——情绪教育活动中情绪点的来源?
价值判断——情绪教育活动中绘本素材的选用?
专业视角——情绪教育活动的观察设计?
在上期活动研讨的基础上,陈春莲老师优化调整了活动《爱哭公主》的设计,聚焦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对活动目标进行细化,在N次推敲后开展了第二次执教。
张怡老师从本班幼儿的实际生活经历和情绪反应出发,聚焦宝贝的”小害怕“精心设计了小班情绪教育活动《扑通》。张老师借助绘本情节,带动着宝贝们的情绪,引发着宝贝们对各自情绪体验的回忆,小班宝贝稚真的情绪表达也萌化了项目组所有老师的心。
项目组对两个活动开展了热烈的研讨,老师们各抒已见,亮出观点,也提出困惑。
情绪教育活动的“情绪点”源于?
幼儿
教师
幼儿
情绪经验
教师
专业判断
情绪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情绪能力发展,所以当老师设计情绪教育活动的时候,首先要分析幼儿的情绪经验,所以“情绪点”一定是来源于幼儿的。这次张怡老师设计的情绪教育活动《扑通》就是来自本班孩子一起到安全体验室游玩时感受到的情绪体验。
目前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确定的各年龄段的情绪教育内容,也是来自对600多位各年龄段幼儿情绪经验的调查。这些基于大数据的研究结果,为教师依据自己的教育对象选择适宜的绘本,挖掘绘本中的“情绪点”,提供了专业参考。
教育对象的情绪体验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现状,决定了情绪教育活动的情绪点选择。
情绪教育活动中绘本素材的选用?
篇幅
忠于原著,保持完整?
比例
贯穿活动,环节推进?
当我们选择好绘本开始设计情绪教育活动时,是完全忠于原创绘本,全程接纳?还是选取片段,取其精华?如果是要取其精华的话,又该选哪些内容?占多大比例合适呢?
邱晓云老师提示项目组在讨论“选什么”“选多少”之前,先思考“为什么选”。情绪教育是目的,绘本只是载体。选择绘本内容时,不在于选什么、选多少,而在于选择的绘本内容能否为达成本次活动目标服务。
之所以把绘本作为开展情绪教育的载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绘本里的故事是有情节、有情境的。而情绪也是在具体的事件中产生的。绘本中的情节和情境更容易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帮助幼儿观察情绪,理解情绪的产生和转变。所以,充分解读绘本,把绘本中的内容与幼儿的情绪经验联系起来思考,才有助于做好情绪教育活动的设计。
但同时我们也知道一节集体教育活动时间有限,情绪教育的终极目标不能依托一节集体活动来达成,所以在设定目标的时候也应更聚焦。
情绪教育活动的观察设计?
观活动?
观幼儿?
本次活动中,项目组尝试运用了《情绪教育活动观察表》,聚焦情绪理解能力中“幼儿对他人哭的原因的理解”的相关指标,通过合作观察,记录活动中幼儿的行为表现,并在项目组研讨中整理老师们的记录,共同评析幼儿的行为表现。
那么,本次活动中到底是观幼儿还是观活动呢?
观谁?观什么?都是由观察目的所决定的。对于本次活动的观察来说,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反思活动设计,从而优化活动设计。本次活动的目标聚焦于幼儿对他人哭的原因的理解。那就意味着本次活动的价值在于通过活动让幼儿从“不理解”到“理解”。那么在活动中幼儿的“不理解”和“理解”的表现有哪些?能否看到幼儿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呢?通过观察,帮助教师反思目标的达成度,反思教师在帮助幼儿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中所用的支持手段是否有效。
邱晓云老师也提示老师们,观察表在集体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老师开展教学反思的支持上以及对本次活动达成度的了解上。而对孩子们的情绪能力发展水平的分析应该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通过持续观察去了解。
邱晓云老师对情绪教育活动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建议,对《情绪观察指引》的内容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善问,是发现问题的能力。
钻研,才能解决问题。
情绪项目的每一次研讨,都能对教师们更好地设计实施情绪教育活动有帮助,通过每一次研讨,老师们也将对情绪教育活动有更深、更多的认知。
期待,我们的下一次思维碰撞!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上海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