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走近孩子,走进孩子
童乐之心,乐童之心
我是一名快乐的90后幼儿园老师。在工作中,我和孩子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有意思的事情,正是这一件件大大小小的趣事,让我走进孩子、发现了孩子的大世界,并且爱上了孩子们和他们的大世界。
新学期,我们班级负责幼儿园户外沙石区的管理。这个沙石区面积大、材料多,为了有序管理,孩子们实行小组轮流制,由值班小组每天对材料进行检查和整理。
一天早上,值班小组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劲爆消息——沙池里有便便!接下来的几天里,大家都被同样的消息“连连轰炸”。孩子们“急”了,扬言要去“消灭”这个莫名其妙出现的便便。通过一番现场侦察和询问,孩子们找到了便便的罪魁祸首——一只野猫。“这只猫老是拉粑粑在沙池里,好讨厌哦!”“我们可不可以把这只猫抓起来?”追随孩子们的想法,我决定和他们一起来一次“人猫大战”,彻底“消灭”沙池里的便便。
首“战”猫便便——手动清理
于是,管理员每天都去沙池清理便便。几天下来,便便不但没少,反而越来越多。孩子们困惑了:“为什么每天清理却还是有便便呢?”“难道是野猫看到了我们每天在清理,跟我们调皮呀?”看来得换一种方法了。
次“战”猫便便——制造假象
“我们去请人来帮忙吧!”“请谁好呢?”“找一个有经验的人问一问?”“门卫叔叔是有经验的人。”这一找,果然没错,得到了一个新办法——在沙池四周放置锥形桶,制造晚上发光的假象。没想到这个方法还真不错,吓得野猫不敢靠近了,接连两个星期的时间里,都没再见到便便的踪影。可惜,这一招也就只坚持了两个星期,野猫像是“识破”了假象。于是,这位不速之“客”又频繁地来“光顾”沙池了。
再“战”猫便便——遮住沙池
怎么办呢?在材料整理时间,一块遮盖材料的雨布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雨布可真厉害,能把材料遮得严严实实。如果这个雨布再大点,可以做什么呢?” 就在我思考的时候,旁边的朵朵也发现了,大叫道:“我们可以用大雨布把细沙池盖起来呀!”这个方法听起来不错,大家也都点头赞同。那就行动吧!被遮盖起来的沙池像穿了一件大雨衣,四周看起来都被围得“密不透风”,这下沙池应该“安全”了。可就在三四天后,猫便便再次出现!
终极对决猫便便——石头压角
我和孩子们来到“案发现场”,四处“搜查”,看一看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老师,这里有个洞!”原来是雨布的一个小角落“漏风”了——被野猫钻了进去。“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够阻止野猫再钻进去?”“用东西把雨布压住。”“用什么东西呢?”孩子们向四处打量一番,最终将目光停留在了大石区“我们用大石头吧!”有了石头这个扎实的“保护者”,不速之“客”便没有再来……
在长达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我和孩子们前后用了四种办法与野猫斗智斗勇,最终赶走了野猫,还沙池一片“净土”。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思考力、行动力,也由此明白,孩子是能够打理自己的游戏生活和环境的。作为老师,我需要做的是多观察,多倾听,追随孩子的兴趣,并对孩子的活动给予鼓励,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指导,放手让幼儿能更自信更独立地去解决问题。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绵阳市花园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