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有关背景: 1、课题来源: 根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中的活动《端午节》演变而来。在完成了计划中的活动1-4后,幼儿仍感到意犹未尽。对于活动中欣赏的香包、鸭 …,
一、有关背景:
1、课题来源:
根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中的活动《端午节》演变而来。在完成了计划中的活动1-4后,幼儿仍感到意犹未尽。对于活动中欣赏的香包、鸭蛋网、龙船等都希望能够尝试自己做一做,并提出了提前庆祝端午节的设想,由此生成了后面的手工制作活动、综合庆祝活动。
2、课题类型:系列活动
3、方案实施时间:由5月31日开始至6月4日结束,共计5个教学日,10个教学时。
4、年龄班:大班
5、班级幼儿人数:17人
二、活动方案设计:
1、方案设计的背景分析:
(1)活动的重要价值:
近期在某报上读到有关韩国正准备将由我国端午节演变而来的“江陵端午祭”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文章,不禁产生了共鸣“没想到我们过了两千多年的端午节竞可能成为别国的文化遗产”。为此,我选择了此次单元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端午节起源于我国是不争的事实,培养和激发幼儿的爱祖国的情感及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班级幼儿的相关经验,能力的基本状况:
我班幼儿南岭悬殊较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按照能力的强、一般、较弱划分分别占29%、53%、18%。好在我班属小班制,人数较少,我尽量开展小组区域活动,以个别指导为主,同时设置不同难度以满足不同能力的需要。
有关端午节的知识,幼儿尚停留在吃粽子、鸭蛋等食俗上。而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只是处于一知半解的水平。需通过活动丰富其知识经验。
2、活动总目标:
本主题以认识端午节为中心,通过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的了解、尝试让幼儿知道端午节起源于我国是不争的事实,培养和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及对民族文化的兴趣。通过观察、感知、实验等活动,让幼儿了解“恶月”的含义和粗浅的保常识。通过亲手制作香包、鸭蛋网、折纸船,发展幼儿的手部小肌肉群,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态度和耐心,养成集中精力工作的习惯(专注力)。
3、教育活动概况:
4、活动方案实施概况:
(1)计划性活动的实施情况
1、端午节的起源
大家一致得出结论——端午节是我国特有的节日,我为我的国家感到自豪。
孩子们对这一事件都比较了解,所以讨论内容比较丰富。
教师及时给予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2、神奇的草
孩子们观察的很认真。但秩序有些混乱,全部挤到一起观看实验过程过程,讨论的场面非常活跃。
实验材料过小,后面孩子们看不清楚。
分组观察实验过程。
3、我家过的端午节
孩子们讲述的内容非常丰富,孩子们感到意犹未尽。
孩子们对我出示的香包、鸭蛋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能够尝试自己做一做,
在当天的的区域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有关端午节的区域性环境,供幼儿制作。
4、我吃过的粽子
孩子们对品尝活动非常感兴趣完成了活动目标。
粽叶准备的太少,多一些会效果更好。
在幼儿园吃粽子时引导幼儿再次进行观察。
(2)生成性活动的实施情况
1、制作香包
编鸭蛋网
折纸船
这些活动是由讲述活动“我家过的端午节”生成而来在进行迁移讲述思路时孩子们对我出示的香包、鸭蛋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能够尝试自己做一做,由此产生了这些活动。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来实施的。
幼儿通过自发的商量出参与的次序,并相互提醒自觉遵守,真正的做到自我管理,幼儿全部掌握了这几项技能。
因为开展的是区域活动,所以充分的发挥了个别指导的优势,但作为教师,我明显感到一个一个的指导特别累。
如果在开展活动前有一个重点工作展示会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或者鼓励已掌握的幼儿指导别人,即能培养该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促使被指导的幼儿为了争做小老师而认真学习。
2、快乐的端午节
这次活动也是由讲述活动“我家过的端午节”生成而来,当时在进行迁移讲述思路时孩子们希望能够提前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并在前几天的区域活动中学会了制作香包、编鸭蛋网、折纸船等技能,为此今天开展这一活动时机成熟,也能为本次主题活动画下一个完美的句号。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来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