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2
日
周
三
教研来袭
“从孩子的话语中,我发现了孩子对于太空城市的向往。”
“我们可以投放更精细化的建构材料支持孩子的游戏。”
咦,石榴园今天怎么这么热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原来是老师们正就“发现儿童游戏中的学习线索以及下一步学习的可能性”这个主题进行园本教研呢。
今天的教研活动采用了回放式教研。老师们首先分成三个小组,观摩了大三班建筑区的游戏,并用照片和视频的方式发现记录了一个儿童游戏中的学习过程。
随后她们回放、梳理,识别出所记录的儿童游戏中有怎样的学习发生,并根据学习线索,预设出下一步学习的可能性,制定了下一步回应支持的计划。
下面就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来看看大家都聊了些什么吧。
线索一:发现对 “太空城市”的兴趣
游戏观察结束后,一位老师提议,“我们来猜猜孩子们今天修建的主题是什么?看谁最懂孩子!”老师们纷纷发表意见,“一看就是在修立交桥嘛”,“我觉得是在修建城市!有高楼、有动物园、有高架桥!”那是不是老师猜想的这样呢?老师问孩子们:“你们今天修建的主题是什么啊?”孩子们很自豪地告诉老师:“他们正在修建太空城市,你看这个是太空立交桥、这是太空茶楼、这是太空隧道、那是太空动物园、这是太空汽车,这个汽车可以变身,可以飞翔……”孩子们特别自豪地介绍着自己的作品。这时老师们才明白今天孩子们修建的主题是“太空城市”!但孩子们实际上修建的和平时他们修建的“城市”主题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将其命名为“太空XX”。经过班级教师的介绍,这个太空主题已经在建构去持续好几天了,孩子们修什么都会加上“太空”二字。
在随后的交流中,大家认为“太空”二字的出现说明孩子们已经不满足于目前的建构了,他们想要在原来修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太空”的加入似乎可以满足孩子们所有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但从孩子们的实际建构来看,目前建构区的材料以及孩子们的已有建构经验不能很好的支撑孩子们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发展“太空”主题的建构,成为了第一个老师们可以下一步支持的线索。
那如何回应呢?老师们从三个层面进行了思考:
1. 丰富孩子们对太空的认识。(比如,看相关视频、图书等。)
2. 引发幼儿讨论,规划“太空城市”蓝图(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3. 在环境中丰富太空元素(激发探秘太空的兴趣)
线索二:发现建构中的合作交往需求
在观察建构游戏时,老师发现建构游戏中唯一的一个小女孩全程没有与他人发生互动,专注于用小结构积插玩具建构各种动物摆放在动物园里,当她分享自己的作品给其它小朋友看时,换来的确是一个嫌弃的眼神,小女孩显得有些失落。再看看其它小朋友,大家似乎都专注于搭建自己想要搭建的东西,同伴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合作与交流。明明(化名)在修立交桥时支撑“桥面”的圆柱体纸筒总是倒,他想要找两块积木将其固定住,可是他没有办法松手。他不得不大声呼喊着同伴帮他拿材料,他喊了三遍才有一个小朋友回应他需要什么帮助。
从这样的游戏现场中,老师解读到,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们有与人交往、合作搭建、得到他人认同的愿望,但由于孩子们在搭建前缺乏小组的计划性,缺乏共同的搭建目标,使得“人在一起,心却不在一起”,彼此之间相互不理解在做什么,处于“各玩各”的状态,白白让幼儿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交往的机会得以流失。
为此,老师们抓住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社会性交往的需要,提出了下一步促进在建构游戏中加强合作的计划:
1. 在建构区增加一些小型精细化的建构材料,满足女孩喜欢小型精细化建构的需要,给予女孩参与建构游戏并与男孩合作交往的机会。
2. 引导幼儿在建构前制定小组内的建构计划,将打算修建的主题以及主题内容通过绘制设计图表现出来,并确定人员分工,增强修建的目的性,围绕统一目标能够激发更多同伴合作交往的可能性。
研讨中,我们发现孩子的行为确实不那么容易懂。今天我们所解读的以及我们的支持计划也只是一种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可能性,是否适宜还需要我们再回到实践当中去倾听、去发现孩子。但不管怎样,我们已经走在了“用专业的心,做智慧的教育”的路上。
教研活动就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观念与观念的冲击,经验与经验的汇聚。这样的活动能够留给老师无限的思考空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相信老师们在未来的日子将在发现儿童游戏中的学习线索 以及下一步学习的可能性研究中走得更深,走得更远。
图文编辑:付国庆、张晓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